黄日涵:把蛋糕做大,才是解决贸易逆差的最好办法
2018年4月20日
黄日涵,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近期依据“301调查”结果公布拟加征关税的中国商品建议清单,涉及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约500亿美元商品,这一做法提出后,中美“贸易战”看似山雨欲来风满楼,世界各国媒体纷纷觉得中美在贸易领域硬碰硬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贵金属大涨,世界股市波动,金融机构纷纷担忧硬碰撞将带来的巨大后果。然而,近期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微妙的变动,关于“贸易战”的言论,美国政府似乎正在往回收,到底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还是在酝酿更大的动作,各界纷纷猜测。
近日,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平台的负责人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在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篇署名文章《贸易战:扼杀就业,机会和希望》,这一篇文章有别于以往美国国内传递的文章信息,通过一种接地气的,讲故事的方式,让美国的中小企业以及民众意识到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以及为何会由此产生贸易逆差。
简单的来说,美国过去30年中,一方面,鼓励将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外包到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另一方面却把创新、技术和品牌等等最有价值的部分留在美国。导致的结果是,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美国消费者享受到了低价产品和服务。中国拥有巨大的贸易顺差;美国公司却拿走了大部分利润。这一个比喻可以说一针见血的戳破了特朗普所编织的谎言,让人们看到了问题的真相。
毋庸讳言,特朗普的个人判断明显带有强烈的偏见,他不仅没有搞明白“贸易逆差”的本质,更颠倒了黑白,尤其是中国从贸易顺差中挣到的钱,买成国债又回到了美国,所以美国今天才能用如此低的利率使用中国的资金,来帮助美国经济保持一个良好的增长率。这些重要的利好特朗普却视而不见,到底是“一叶障目”还是别有目的就很难说了。
马云通过在《华尔街日报》刊文的方式,选择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在美国的主要媒体向美国民众传播中国的声音。尤其是在双方贸易领域剑拔弩张的紧张时刻,更需要让对方感受到中国的态度,以及了解事实的真相。选择美国主要媒体,可以让事实的真相能够真正走进美国民众心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只有学会更好的沟通传播的方式,才能让受众更好的接受你的思想,也只有如此,才能逐渐打消美国民众对于贸易逆差的疑虑。双方才有机会寻找到更好的合作机会。
俗话说:“提供解决方案,往往会比提出问题要困难得多”。“贸易战”似乎已经成为悬在中美之间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如何降低风险,避免硬碰撞已经成为两国有识之士共同面对的问题。归根结底,在贸易领域,中美并不是零和博弈,原本作为中美关系压舱石的经贸关系,更不应该在新时期成为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平台,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全球买、全球卖、全球付、全球运、全球游”实现了人和物的全球流动,不仅实现了货通天下,更实现了人才和资金的全球交流。这一理念最重要的特点是为贸易的未来指明了一个思路,那就是通过新的技术平台和手段,去做大蛋糕,蛋糕变大了,中美双方可以得到的利益也将更大,而不是纠结于现在的盘子,忽视了未来的机会,以及发展的希望。通过阿里巴巴的平台不仅可以让美国的民众以及中小企业接触到接近14亿人的中国市场,更可以让美国的民众和中小企业接触到全世界的市场。我想这远比他们目前要得到的要多得多。“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损害的将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利益,同样也是美国人的利益,不仅是美国的中小企业利益,也包括美国政府的利益。合则两利、斗则两伤,正如马云所提,美国是否要放弃进入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巨大历史机会?我想答案将由美国来最终回答。
文章选自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2018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