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在京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
2015年3月1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新书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举行。 该报告是CCG编撰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丛书之一,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发布。从2012年至2014年,CCG还连续成功编写并发布了《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报告》和《中国海归发展报告》等“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丛书。
本次发布会和研讨会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协办,重点讨论了中国国际移民发展的现状、特点和规律,总结分析中国国际移民的趋势和方向,提出符合移民趋势的建议。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高端对话平台,为相关部门、出国移民机构、移民研究学者、出国移民人员服务,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移民机构、移民学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本次活动由该系列蓝皮书丛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主持。出席本次发布会的还有蓝皮书作者、CCG主任王辉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蓝皮书副主编、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刘国福、亨瑞国际咨询集团邹恒瑞、外联出国顾问集团董事长何梅等。
该报告通过对海内外中国国际移民状况的分析与研究,指出目前国际移民现状所呈现的热点趋势,包括“‘移民红利’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创业型移民”日趋受到重视,“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显”等。
该报告在详实的数据、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推动我国签证政策便利化、建设我国的技术移民制度、中国海外投资移民的现状、新形势下出入境管理等热点问题,同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美国等国家的移民新政和当地中国移民的现状,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的移民法情况;并结合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探讨新时期下上海自贸区如何更好的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和留住国际人才;报告也拓展了移民领域的研究范围,关注国际移民的生活质量、新归侨的文化认同、国外大都市外国人管理与服务经验、申请《外国专家证》的若干程序问题等与移民密切相关的问题。
该书《专题篇》主要探讨了推动我国签证政策便利化、在中国建立技术移民事业的方向、国际移民的生活质量、中国海外投资移民的现状及趋势、国家行为理论视野下的出入境管理等新时期与移民相关的热点问题。这些专题论述加深了对移民问题的了解。


该书《国际案例篇》主要介绍了美国吸引外国企业家与投资人的移民新政、挪威的中国海外移民的发展情况以及部分发达国家移民法的情况。
该书《国内案例篇》主要探讨新时期下上海自贸区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国际人才,对依法管理服务来华外国人、完善上海口岸签证法律制度、设立特殊居住证制度以及“自贸通行证”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提出了许多政策性建议,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该书《综合篇》对新归侨文化认同、国外大都市外国人管理与服务经验、申请《外国专家证》若干程序和建设中国的技术移民制度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为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以及移民者处理移民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在《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一书中,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指出目前中国国际移民形势呈现以下热点趋势,并就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1.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的流动
2. 中国的出境人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
3.中国移民美国人数连续两年递减,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
4. 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5. 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显
6. 10年有效签证政策将有效减少海外移民人数,建议将此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广至更多国家
7. “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中国需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8. 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成效明显
9. 海外侨胞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10. 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
11. 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相关媒体报道链接:
光明日报:来华移民成为国际移民新热点
http://news.gmw.cn/2015-03/22/content_15169663.htm
China Daily: Supportive China lures talented foreigners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5-03/20/content_19863032.htm
Global Times: China grows more popular for foreigners,finds report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913109.shtml
Global Times: China considering laws to attract overseastalent
http://www.ecns.cn/2015/03-25/159280.shtml
CRI:China More Attractiveto Foreign Migrants: Report
http://english.cri.cn/12394/2015/03/19/4083s870807.htm
大公报:中国人移民美国两年连跌
http://hainan.takungpao.com/2015/0320/125834.html
南华早报:More wealthy Chinese set to flood US investor visa scheme: thinktank report
http://www.scmp.com/news/china/article/1742325/more-wealthy-chinese-set-flood-us-investor-visa-scheme-think-tank-report
欧洲时报: 中国移民为欧洲带来“移民红利”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3/5974536.html
北京晚报:2014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国人移民首因是子女教育
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4/01-22/5768394.shtml
新闻晨报:子女教育,开启2015年移民重头戏
http://difang.gmw.cn/newspaper/2015-02/26/content_104722607.htm
济南日报:《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发布 中国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http://jnrb.e23.cn/shtml/jinrb/20150320/1416004.shtml
齐鲁晚报: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中国赴美投资移民出现快速增长
http://edu.qlwb.com.cn/0320/340743_2.shtml
沈阳晚报: 去年美国投资移民 8成是中国人
http://epaper.syd.com.cn/sywb/html/2015-03/20/content_1061850.htm
城市晚报:去年美投资移民 8成是中国人
http://edu.gmw.cn/newspaper/2015-03/20/content_105284810.htm
人民网: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中国总体排列第三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19/c1002-26719475.html
人民网:《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中国人一年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19/c1002-26719494.html
人民网:《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全球逾2亿移民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19/c1002-26719163.html
人民网:《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免签协议 落地签国家地区36个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19/c1002-26719622.html
人民网:《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中国向主要发达国家移民人数保持稳定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19/c1002-26719369.html
人民网:《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美国申请绿卡机会更多 中国应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5/0319/c1002-26720133.html
环球网:2015《中国国际移民发展报告》发布:外国来华成热点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5-03/5960674.html
新浪教育:2015中国国际移民报告发布 来华移民成新热点
http://edu.sina.com.cn/a/2015-03-20/1146258457.shtml
网易新闻:报告称中国对移民吸引力超过美日位列世界第三
http://news.163.com/api/15/0320/03/AL4C7UEC00014AED.html
中国网:我国成外国人移民新热点总体排名第三
http://www.ceweekly.cn/2015/0320/106106.shtml
中国网:Think tank: China should develop its ’immigration bonus’
http://china.org.cn/china/2015-03/20/content_35109066.htm?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中国新闻网:报告指英国大量高技术人才外流低技术移民涌入
http://www.chinanews.com/hr/2015/02-28/7086781.shtml
中国新闻网:报告称来华移民成新热点约85万外籍人士居住中国境内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3-19/7143127.shtml
国际在线:中国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http://gb.cri.cn/42071/2015/03/19/6891s4907257.htm
中国日报网:中国移民美国人数连续两年递减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5-03-19/content_13400230.html
澎湃新闻:报告称中国外籍人才比例低建议开发"移民红利"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12785
澎湃新闻:报告称中国人一年花220亿美元在美购房,超其他外国客户群
http://www.thepaper.cn/www/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1312697
凤凰资讯:报告称中国对移民吸引力超美日专家建议成立移民局
http://news.ifeng.com/a/20150320/43379921_0.shtml
中国台湾网:中国超过美日法英等国成为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201503/t20150319_10101378.htm
侨报网:中国将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
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5/0323/1017089.shtml
中国江西网:报告称来华移民成新热点约85万外籍人士居住中国境内
http://news.jxnews.com.cn/system/2015/03/19/013698143.shtml
根据中国国际移民的热点趋势,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提出11条相关建议,具体如下:
1.《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亚洲人是国际移民最大群体,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的流动。
(1)国际移民呈现相对集中的特征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在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援引联合国国际移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全球有2.32亿人口移民海外,而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该数据分别是1.55亿、1.78亿、2.14亿。在2.32亿移民人口中,居住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为1.36亿,占国际移民总数的58.6%;居住在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总数为0.96亿,占41.4%。2.32亿国际移民中,74%为20岁至64岁工作年龄段的移民。其中,1.19亿国际移民(约占总数的51.3%)居住在以下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4578.5万)、俄罗斯(1104.8万)、德国(984.5万)、沙特阿拉伯(906.0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82.7万)、英国(782.4万)、法国(743.9万)、加拿大(728.4万)、澳大利亚(646.9万)和西班牙(646.7万)。
(2)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
2013年,出生在发展中国家而在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生活的国际移民有8230万,出生于发展中国家而生活在发达国家的国际移民为8190万人。
亚洲人成为国际移民的最大群体,共有3800万亚洲人生活在其他洲。其中,有1900万亚洲人生活在欧洲,1600万亚洲人生活在北美洲,300万亚洲人生活在大洋洲。而出生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海外移民构成了国际移民的第二大群体,这部分国际移民大部分生活在北美洲,有2600万人。
(3)欧洲和亚洲是最主要的国际移民目的地
欧洲和亚洲的海外移民占世界移民的2/3。2013年,欧洲成为全球移民首选的移民地区,有7200万海外移民生活在欧洲,而生活在亚洲的海外移民有7100万。2000~2013年的13年间,亚洲的国际移民数量增长了2000万,这主要是由于亚洲西部的石油生产国和东南亚新兴经济体(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对外国劳工的需求大量增加。
(4)经济危机刺激了国际移民流动
蓝皮书认为,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移民流动的影响深远,2010年以后国际移民年均增量为600万人,较2000~2010年的年均增量多了240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危机下移民跨国流动加速。
图1 1990-2013年世界年均移民情况
数据来源: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International migration 2013》。
从欧洲国家来讲,遭受经济重创的国家,例如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遭遇了大规模的移民迁出,2010-2012年移民迁出数量分别为60372人、94586人、222928人。而经济状况较好的国家如德国、英国,则吸引了更多的外来移民,移民迁入数量分别为741450人、643808人。

图2 2010-2012年欧洲国家净移民数量
2.《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中国的出境人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
3月19日上午,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根据蓝皮书研究,中国的出境人员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客源。
蓝皮书援引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指出,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年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入境旅游人数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2013年我国出境旅游接近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客源国。我国的境外旅游消费达102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同年,我国入境旅游1.29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8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逆差达到540亿美元。据相关专业人士估计,201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15亿人次,同比增长17.5%;出境旅游花费将达到15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8%,旅游服务贸易逆差将超1000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蓝皮书指出,随着中国游客出境游的增加,北美、欧盟等地均加大签证的便利程度,吸引中国游客。据美国官方提供的数据,2013年共有180万中国公民前往美国,大部分为赴美旅游和留学,为美国经济做出了211亿美元的贡献,同时为其增加10.9万个工作岗位,预计到2021年,该数字将会跃升至每年850亿美元。因此,2014年11月APEC期间,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同意为对方公民颁发有效期最长为10年的商务、旅游签证,这将进一步刺激中国人赴美旅游。
2013年,加拿大向中国游客签发了27万多份访问签证。随着2014年2月,加拿大将普通签证改为十年有效多次往返签证,赴加拿大旅游的人数将持续增加。
欧盟委员会相关官员称,2013年申请前来申根地区国家访问的外国人签证申请量高达1720万份,比2009年的1020万份增长了约68%。其中,来自中国的申请量约150万份,是欧盟申根区的第三大客源国。截至2014年9月,英国政府颁发的旅行类签证数增长至19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旅行签证总数增长最大的为中国公民(增加了36342,比去年同比增加13%)。2013年,法国巴黎接待游客人数达2930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亚洲人占外国游客总数的19.5%。在巴黎大区接待的所有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的增长数量排在第一位。2013年巴黎大区的中国游客数量较2012年增幅达50%,为90万人次。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认为,随着中国游客旅行欧美国家的日益升温,可以预见欧美国家简化签证申请手续的举措将会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赴欧美旅游,并促进当地旅游业持续增长。
3.《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中国移民美国人数连续两年递减,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智库(CCG)编写、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研究发现,近两年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的人数呈递减趋势。2011年取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为87016人,2012年减少到81784人,2013年比2012年减少了9986人,下降到71798人,降幅为12.2%。中国大陆获得美国永久居留证的数量占当年颁发的永久居留证总数的7.2%,呈下降趋势。2013年,来自中国大陆的通过职业技能而获得永久居留权的人数有20245人,占年度永久居留权总数的28.2%;比上一年度增加2041人,比重提高了4.9%(2012年为23.3%)。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研究发现,美国对移民的吸引力出现减弱现象。2013年中国入籍美国的人数为35387人,比2012年度增加3519人,增幅为11%。中国新入籍人口占美国新增户籍人口总数779929的4.5%,仅次于墨西哥(99385),印度(49897),菲律宾(43489),多明尼加共和国(39590)。根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放弃公民身份的美国人或缴回绿卡的长期居民人数达到2999人,比2012年的932人增加了221%,创历史新高。在这 2999人中,华裔的人数在180~190人左右,比例约为6%。
4.《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来华移民成新热点,中国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
2015年3月1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在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发布会暨中国国际移民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报告厅举行。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专家、业界人士及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移民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和新方向、新趋势。
蓝皮书指出,来华移民成为新热点,中国成为越来越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近年来,中国国际形象逐步提升,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蓝皮书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衡量,在2014年,中国超越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在此背景下,来华追逐“中国梦”是已成为国际移民潮的新趋势。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外籍人士为84.85万人,近十多年的年均增长率为3.9%,比1990~2000年的3.0%有所提高。蓝皮书认为,中国对国际移民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蓝皮书援引英国汇丰集团2014年10月公布的《外派人员调查报告2014》(《Expat Explorer Report 2014》)显示,在“最吸引外籍人士居住的国家或地区”排名中,中国总体排名位列第三,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超过了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较低的生活成本,中国正在成为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地国。在对外籍人士的调查中,中国在经济状况指标(包括收入、财富和可支配收入等)上排名第一;在对当地经济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名列前五。调查发现,从薪酬收入来看,亚洲是最受外籍人士欢迎的地区,其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外籍人士的比例差不多是欧洲的三倍(亚洲为14%,欧洲为5%)。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受外籍人士青睐的国家,中国的外籍人士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几率是全球平均值的4倍多(中国为29%,全球的平均比例为7%)。
5.《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显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显示,中国国际移民在带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等方面的作用正在凸显。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认为,随着中国高净值国际移民在全球配置资产渐成趋势,为其服务的金融机构也加速在海外布局,为高净值移民进行海外投资和资产配置服务。大量高净值移民向海外流动,客观上带动了国内金融机构及地产公司等资产配置机构的全球化,也为这些机构和公司国际化提供了人才支撑;而反过来,金融机构和地产公司国际化,也会促进当地的金融服务、地产业务更加具有中国元素,为当地中国国际移民带来便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援引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发布的外国客户在美置业报道,截至2014年3月的一年间,中国人共计花费220亿美元在美国买房,环比增长72%,超过其他所有外国客户群体。中国人在美国买房的成交价中值为每套52.3万美元,而全美现房成交价中值为19.9万美元。蓝皮书认为,伴随着中国移民的大规模涌入,美国、英国地产正在复苏,国内房地产公司也开始涉足国际地产。2013年,复星集团以6450万英镑收购伦敦金融城Lloyds Chambers办公楼;当年10月,又以7.25亿美元收购位于美国纽约的大通曼哈顿银行总部大楼,即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2014年9月,复星地产收购了日本IDERA资产管理公司,间接收购了日本东京天王洲花旗银行中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认为,中国投资移民带动对外直接投资,在降低人民币升值压力、抵消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贬值风险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由于中国投资移民通常是“移民不移居”,其资本和移民身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投资移民的业务和事业依然在国内,即使获得了移民身份,也没有放弃中国国籍,移民身份也有利于其经营跨国业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贸的国际化。另外,第三代移民潮移民的知识水平都比较高,他们了解中国的情况,在讲好中国故事、重塑中国移民的国际形象等方面也正在发挥作用。
6.《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10年有效签证政策将有效减少海外移民人数,建议将此签证便利化措施推广至更多国家
十八大以后,在我国政府和其他国家积极推动下,我国公民出境的签证便利化速度明显加快。截止到2014年12月,有93个国家与中国签订了免签协议,其中十八大以来生效的有21个,2014年生效的有16个;中国已与39个国家签订简化签证手续协定,协定数量达到53个。截止2014年9月,给予我国公民落地签证待遇的国家和地区有36个,给予免签入境的国家和地区已有8个。中国护照“含金量”有了明显提高。
表 我国公民享有外国入境签证便利有关情况
入境签证便利类型 |
国家 |
备注 |
互免签证 |
毛里求斯 |
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 |
塞舌尔 |
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 |
|
圣马力诺 |
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 |
|
巴哈马 |
可以给予普通因私护照免签待遇 |
|
阿塞拜疆 |
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 |
|
白俄罗斯 |
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 |
|
俄罗斯 |
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 |
|
格鲁吉亚 |
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 |
|
摩尔多瓦 |
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 |
|
土库曼斯坦 |
可以给予团体旅游免签待遇 |
|
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 |
韩国济州岛 |
|
海地 |
|
|
南乔治亚和南桑威奇群岛(英国海外领地) |
|
|
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国海外领地) |
|
|
牙买加 |
|
|
多米尼克 |
|
|
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等) |
|
|
萨摩亚 |
|
|
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办理落地签证国家名单 |
亚洲(18个):阿联酋、巴林、东帝汶、老挝、黎巴嫩、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土库曼斯坦、文莱、伊朗、印度尼西亚、约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 非洲(12个):埃及、多哥、佛得角、几内亚比绍、科摩罗、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马拉维、塞拉利昂、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 美洲(2个):圭亚那、圣赫勒拿(英国海外领地) 大洋洲(4个):斐济、帕劳、图瓦卢、瓦努阿图 |
|
|
||
|
||
|
||
|
||
2014年APEC会议期间,中美双方给予对方公民最长十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这一措施获得广泛的社会好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认为,美国向中国公民发放10年有效签证,我国公民在10年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需要办理签证,往返美国十分便利,相当于发放了10年的美国“绿卡”。相比之下,移民美国的吸引力将开始下降。这将一定程度上减少我国人才和资金流向美国产生的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认为,这一措施也方便促进美国学生来华交流、学习,有助于我国吸引全球优秀人才。目前,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纷纷对我国实现签证有效期延长、缩短签证办理时间等措施,我国可以积极与世界各国谈判,不仅努力争取他国给予我国公民更多出入境便利待遇,也相应地给予他国更多便利措施。可以借用美国的模式,对于已经给予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延长签证有效期等便利化措施的国家,将相应的便利反向给予对方国家。如加拿大等已经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的国家,我国也应对等给予加拿大公民10年多次往返签证,这样的往返签证将大大缓解外籍人才来华的不便,简化签证的繁琐程序。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建议:目前人才签证细则还没有出台,对于哪类人才可以申请、签证的有效期、如何申请等,均无明确的规定。而且由于人才签证的发放涉及到人才的评估、审议等环境,办理程序将较为复杂。如果对发达国家开放十年多次往返签证,人才(尤其是环流型人才)来华短期工作就不需要申请人才签证。这种情况下,人才签证可与工作签证结合,在对人才进行综合评估后,人才签证可以作为更长时期的居留证明,同时也作为外国人才申请绿卡的资格证明。
7.《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中国需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1)“移民红利”在发达国家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移民红利”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表现突出。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指出,对移民比例高的国家而言,移民的经济贡献突出。如根据新加坡贸工部的统计,20世纪90年代的10年间,外籍人士对新加坡GDP增长的贡献度为41%,其中37%来自有专业技术的白领阶层。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美国,每年有大规模的移民进入,他们带来的专业技能、资金、文化和人力资源促进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蓝皮书援引美国政策国家基金会2014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推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的过程中,移民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反映在他们的得奖、研究、创业和教育等方面。”报告认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移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1965年国会通过的《移民和国籍法》,废除了关于国籍来源配额的种族歧视条款,使美国向亚洲移民打开了大门;20世纪90年代通过的《移民法》,增加了与工作相关的绿卡发放数量。这些政策变化的结果就是美国吸引着全世界人才,并直接反映在美国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数量上。从1960年至2013年,美国有72名移民科学家得奖,占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1/4左右。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指出,移民已成为美国科研不可或缺的力量。蓝皮书研究发现:外国出生的人口只占美国总人口的14%,而他们获得的美国创新专利却占了总量的1/3。在美国的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中,42%的研究人员出生于外国,其中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移民科学家比例高达62%。在教育领域,2011年,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71%;2011年,美国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国际学生占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外国人比例从1993年的23%增至2010年的4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现:在创业方面,移民表现尤为突出,移民创建了美国1/4的高科技公司。中国、印度和韩国是向美国输送移民创业家的前十位的主要国家。美国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而在硅谷,36.4%人口出生于国外, 1/3初创企业是印度裔美国人创立。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援引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指出,每7家英国企业中就有1家企业属于移民企业家。来自155个国家的海外移民在英国创办了企业,创业者人数接近50万。伦敦约有19万移民企业家,远比伯明翰(1.9万人)、贝尔法斯特(1.7万人)多。由于伦敦占据了多数的移民企业家资源,其获益也最多,其移民企业的数量为18.8万家,约为伯明翰的20倍。
(2)中国需要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于2015年3月19日在北京发布。根据蓝皮书研究,中国需要进一步开发“移民红利”。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根据国家外专局的统计指出,2013年,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的专家为61.2万人次,比2011年(52.9万人次)增加8.3万人次。2004~2013年,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家属4600多人取得中国“绿卡”。自2008年中国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来,至2014年5月,有1306外籍人才及其家属以及各部委和省级人民政府推荐的高层次人才,获得中国“绿卡”。蓝皮书认为,外国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在推动“中国创造”,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认为,我国外籍人才的比例还是比较低。据联合国估计,2013年居住在我国境内的外籍人员共84.85万人,占我国人口的0.06%,基本上为全世界最低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10.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1.6%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2%。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指出,外籍人在中国的流动也有待提升。2013年,外国人入出境中国共5251万人次,比2012(5435万人次)、2011(5412万人次)均有所下降,降幅为3%~4%。而2013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达1.95亿人次,为外国人入出境人次的3.7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每年都在增长,比2009年内地居民出入境9491万人次增长了106%。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建议,过去三十年,我国依靠破除限制国内人口流动的户籍、身份等障碍,收获了国内2亿多城乡人口流动的红利;随着我国越来越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国际人才流动,开发世界“移民红利”推动未来30年的发展。
8.《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成效明显
3月19日上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蓝皮书认为,中国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成效明显。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类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政策的出台,海外高层次人才回流或者来华效果明显。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44.48万人,其中2013年有35.35万留学人员回国,同比增长29.53%。2013年“千人计划”达4183人,同比增加861人。2013年,公安部批准1402人获得“绿卡”,比2012年的1202人增长16.6%,自2004年中国实施绿卡制度至2013年,获得绿卡人数达到7356人。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引用国家外专局的数据指出,2011年中国政府启动实施“外专千人计划”以来,有242名外国专家享受有关政策和待遇在华工作,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浙江等发达地区;涉及工程材料、生命科学、环境、信息等专业领域。“外专千人计划”专家在出入境、居留、医疗、保险、住房、税收、薪酬等方面的保障政策逐步落实。
9.《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海外侨胞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战略
3月19日上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在北京发布。蓝皮书研究指出,需要关心海外侨胞的利益,发挥其作用助推“一带一路”战略。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在新常态下,走向世界,助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发展理念。从北京到经莫斯科到北欧、从北京经中亚到欧洲大陆,从东南沿海经东南亚、南亚到非洲大陆,“一带一路”贯穿整个欧亚非。从历史上中国移民的走向来看,“一带一路”正是华人走向世界的“路线图”,两千多年前中国人从长安出发经中亚走向欧洲,走出了“陆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冲破重重的巨浪“下南洋、走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研究指出,据统计,目前居住在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约占海外6000万华侨华人的四分之三,以泰国、印尼、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居多,而这些国家正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主力军。同时,改革开放后出去的934万国际移民中,有大部分在北美和欧洲,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推进,中亚和非洲的中国国际移民也在增加,他们已成为加强中欧、中非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将会在我国未来的“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认为,中国的新华侨华人从业更加多元,经济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政治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这部分人才的自身素质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中国软硬实力的转换具有独特的作用。他们既是国家“硬实力”的载体,如投资经商、创新创业等经济活动;也是国家“软实力”的载体,如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他们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外资进入、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国际化、推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和开展公共外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专家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国际人才的支撑。而“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他们在推进“一带一路”过程中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他们具有中华血统,对中国具有一定的“母国”情怀;其次,他们在国内都有亲属,相对了解中国文化,更容易融入中国社会,认同国内价值观。再次,他们中很多在中国还有产业基础,而且熟悉当地文化、环境、法律,甚至在当地也创立了企业,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节点。因此,中国应该积极发挥这一海外移民群体的优势,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同时,应以更开放的眼光和广阔的胸襟,设立相应的途径,维护海外侨胞的合法利益,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心和帮助,从而更自觉地为祖国做出贡献。
10.《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
2015年3月1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发布会暨中国国际移民研讨会在中国社科院报告厅举行。该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专家、业界人士及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移民发展新动态、新问题和新方向、新趋势。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研究及与会专家指出,要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来华人才移民体系,开发好国际移民红利。随着中国日渐成为最具有吸引力的移民目的国,建立由签证、绿卡、入籍等政策构成的系统的人才移民政策体系,开辟来华移民的新时代,开发好国际人才来华的红利,将成为未来30年中国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移民体系吸引人才,体现的不只是一个身份、一张护照,还有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机会和梦想,以及一个国家给予公民的尊重、机会、保障和福利,也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的基础。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CCG)王辉耀博士认为,目前我国主要采用外国人在中国就业、外国专家在中国工作、留学生回国和在华留学生、外国人在华永久居留申请等多种制度并立的行政管理模式,相互之间并没有衔接,不成体系。所谓系统的人才移民体系,即由签证、绿卡、入籍等构成的递进的政策体系,这一体系规范了国际人才的进入、工作、居留、成为公民的各个环节,是一整套引进、选拔、评估人才的招募机制,是世界各地顶尖人才来到中国寻求发展、发挥作用、做出贡献并且安家扎根所的基本保障和配套政策。其中,签证应对的是短期人才需要与流动,以及人才环流的行为,避免非长期需要的人才留下来成为负担;绿卡和入籍制度,则是欢迎长期需要的人才以及杰出人才永久性地流入并最终归化为本国人才。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建议移民体系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快来华留学签证与工作签证的衔接,从制度上放开留学生毕业在华工作的限制,设计来华留学毕业生在华寻找工作的临时签证,以及临时签证与工作签证的转换,畅通“在中国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中国人”的路径,留住来华留学生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二是加快研究制定《投资移民法》和《技术移民法》;三是设立专门的移民事务管理机构;四是完善经济移民制度,放开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五是完善包括非常规移民、亲属移民等相关移民制度。
11.《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指出–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1)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
3月19日上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在北京发布。根据蓝皮书研究,美国移民改革计划将对中国带来挑战。
2014年12月,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办公室阐述了奥巴马移民法案的具体情况。其主要内容包括:
(1)新设“投资”移民签证 (投资创新企业、初创公司和技术),允许相应数额资金支持或在美收入的创业家们在美国创立并经营企业,若该企业稳步增长并为美国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则创业者有机会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EB-5投资移民的绿卡名额将由每年约10000份增加至约14000份。H1B签证限额将从65000份提高到 115000份;H1-B签证持有人的配偶将能够在美国合法工作;而且H1-B雇员享有60天的换工作过渡期。
(2)取消部分职业移民种类的名额限制,取消国家年度名额限制。将在140000份职业移民年度限额中免除STEM专业博士和硕士毕业生,从美国高校STEM专业毕业的国际留学生将可直接申请绿卡。
(3)允许2011年12月31日入境的符合条件的非法移民获得“注册临时移民”以合法工作和出入境。同时将为符合条件非法移民提供比以往更快捷的五年入籍程序。
(4)免除注册临时移民的配偶和未婚子女的年度名额限制,与公民的配偶和子女同等对待。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认为,该法案的通过,将有助于美国保留住发展中在当地的优秀人才。2013年有约10.2万个亚洲出生的外籍人士通过职业移民申请获得绿卡。当前申请条件下,申请排期最长的为印度人和中国人。截至2014年11月1日,在等待职业移民绿卡的申请者中有超过7.8万人来自亚洲,主要来自印度、中国和韩国,此次改革将极大地减少包括中国在内的申请者的等待期。
蓝皮书主编、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认为,调整后移民法案对在美的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台湾和越南等国的STEM领域国际留学生提供更多申请绿卡的机会,目前中国是美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在美就读的27.4万学生中,STEM领域的学生占37%,意味着有超过10万的在美中国留学生毕业即可获得美国绿卡。同时,移民法案的调整也将使得目前在美国的130万亚裔非常规移民更加便利和快捷地入籍美国;也使得约有180万亚裔亲属移民申请人更快地获得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2)我国应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加强引进国外智力
《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5)》蓝皮书副主编刘国福教授指出,随着中国的迅猛发展,中国面临的外国专家,乃至华侨华人、侨民、难民、非常规移民等国际移民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和越来复杂。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法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单一学科,外国专家、公安部门、侨务部门、民政部门、外交部门等单一部门的力量都很难胜任。技术移民事业应运而生。技术移民事业是党和国家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和资金,维护非传统安全,增进国际流动人员融合,保障国际流动人员合法权益的一项综合事业。当技术移民成为一种事业以后,便有了完善的组织机构、法律、规章制度、人员责任等,从而使其具有组织的严密性,活动的系统性,人员的规范性,评价的制度性,时间的秩序性等。
刘国福教授认为,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需要积极探索技术移民事业。探索技术移民事业,要认真规划技术移民工作格局,健全技术移民管理体制,推动政府部门技术移民治理的法治化和服务化。
刘国福教授建议,我国应尽快推进技术移民立法工作。技术移民法推广于21世纪初。最近10多年,英国、新加坡、法国、德国、日本、、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自己的技术移民法。中国必须在世界各国的移民法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否则,引进国外智力将在法制环境竞争先失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