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山:创新型人才建设:聚天下英才 释磅礴动力
2018年3月28日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一言以蔽之,能否吸引到世界一流的创新型人才,能否发掘和培植我国本土成长的创新型人才,能否使我国既有的创新型人才“好钢用在刀刃上”,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
近几年来,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创新现状有明显改善。自2008年启动以来,“千人计划”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注入了活力,相对成功地催生了包括国家“万人计划”在内的全国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扶持和奖励近百种。但是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现状依然严峻,我国人才管理中依旧存在行政化等问题;我国引进的世界顶级人才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球哲学社会科学和交叉学科顶级人才仍然较少;我国央企民企对世界级高级经理人的引进和聘任仍然不成规模。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我国创新指数得分69.8分,排名升至17名,比排名第一的美国差30.2分,属于世界第二创新集团。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引进“高尖精缺”的创新型人才力度仍需加强,对已引进的“高尖精缺”的创新型人才管理有待提升,发挥创新型人才在推动我国向创新型教育模式的转型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也迫在眉睫。要改变我国当前创新型人才现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学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的重要思想。各级领导班子,尤其科研教学机构领导班子,应该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和《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的意见》作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自己所在单位的人才发展现状认真学、反复学,制定和切实完善创新型人才引进、管理和赋权措施。
第二,提升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全球竞争力。各级领导班子尤其科研教学机构,应该将培育和引进创新型人才工作看作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看作中国参与世界激烈竞争的重大战略举措。尤其在美国将中国定位为“战略上的竞争对手”的背景下,“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将会是中美战略竞争的重大领域之一。在此国际背景下,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引进、保留、保护和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将更具全球战略意义。
第三,对创新型人才充分信任和大胆赋权。积极培养提拔已取得创新成就的人才担任科研教育机构带头人,充分发挥他们的科研教育领导力,使他们能够为我国教育从应试化教育模式转向创新型教育模式作出贡献。
第四,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要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结合中国的实际,积极学习和创造性地采用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成功的实践经验,如国际猎头模式,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激活创新型人才流动市场。
第五,推动引进人才积极融入所在单位。各个引进创新型人才的单位还应该积极稳妥和精细化地安排海外引进的创新型人才融入所在基层单位。主管领导除例行安排他们参加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培训以外,也应就科研和生活问题每年定期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发明创造的知识产权。
第六,切实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今年,我国仍需继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 提升创新型人才的引进速度和治理力度,为人才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实现“天下英才纷至沓来、源头活水驱动创新”的光明愿景。
文章选自光明网,2018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