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海国际人才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CCG研究

 

摘  要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在京发布了《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区域之一,在国际人才中一直拥有良好的口碑。本次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评估,上海拔得头筹也是在预期之内。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国际人才规模指数达0.80,是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中国际人才规模指数的最好水平,反映了留学生和境外来中国大陆工作专家在上海的数量情况。本文对上海市提升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提出了加大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力度、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优化国际人才生活环境、以及建立科学的国际人才能力和绩效评估机制的建议。

 

  根据对上海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标的具体分析,上海在国际人才规模和国际人才发展这两个方面高居全国第一;在国际人才政策指数和国际人才生活指数这两项指标上的排名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但在一些三级指标上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相比而言,在国际人才结构和国际人才创新这两个方面却处于拉低上海国际人才竞争力水平的状况,是亟需改善的短板。所以,结合上海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分析及上海在国际人才引进方面的发展情况,报告提出如下建议。

1

 

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

  通过国际人才政策创新指数,我们看到上海在引智政策顶层设计和出入境政策创新支持情况这两项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然而,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这一项上却相对落后。因此,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新时期,需要加大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力度,为“十三五”建设提供国际人才智力支持。

  在引智政策上,上海制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在完善国家和上海“千人计划”之外,各地区可根据发展需要制定符合本地区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进计划。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地区的能动作用,促进国际人才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服务的完善,为高端人才/团队提供便利,从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团队来沪进行创新创业。

  在引进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上海各级政府部门应以城市的功能定位为出发点,在全球范围内集聚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包括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重点领域在内的优秀人才和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学科、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为城市的功能转型提供支持。应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契机,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突破一批国家亟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半导体装备材料、工业机器人、深渊海洋装备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加快形成产业化能力。在面向全球试行公开揽才寻智的过程中,以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为重点,吸引一批国际顶尖人才和团队,在需要显著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的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推进人才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水平。

2

加强国际人才发展载体的建设

  在国际人才政策配套中,上海在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际人才发展载体的建设明显落后于江苏、北京、浙江、山东、广东等国际人才竞争力强的省市。上海历来以优化市场环境作为吸引国际人才的重点工作,在国际人才发展载体的搭建方面,有待加强部署。

  第一,完善鼓励留学人员创业的政策体系,为留学人员来沪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北京于2004年底颁布了《关于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留创园的发展思路和管理方式,提出了降低门槛、分级管理、重点扶持的园区建设与发展思路。上海可借鉴相关经验,在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为留学人员提供更多的创业平台、孵化空间和风险投资等方面着力,逐步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由留学人员创建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二,建立和强化创业资金支持体系,支持留学人员来沪创业工作。

  第三,发展、健全留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为留学人员来沪创业提供快捷、高效的专业服务。充分发挥上海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留学人员网站,在拓宽对外联络渠道的基础上,加强对外宣传,组织人才引进活动。在引进人才后,设立专门为留学人员企业登记、注册提供服务的机构,开展创业培训,定期组织留创园企业进行交流,促进园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3

 

优化国际人才生活环境

  从国际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中我们看到,上海在国际人才社会保障中的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和国际人才居住环境中的交通便利程度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这三个指标上的表现差强人意。所以,在这一部分,报告将针对优化上海的国际人才生活环境提出建议。

  首先,要完善国际人才医疗保障体系,在建设高质量的医疗资源的同时,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降低国际人才的就医成本。其次,要提升空气质量水平,解除国际人才来沪工作的担忧。对于国际人才来说,空气污染成为其避免来中国工作、避免将家庭带到中国、或离开中国的主要因素。上海的空气质量虽然优于北京和江苏,但于浙江和广东相比还存在差距。所以提升空气质量是上海引进国际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挑战,需要政府通过加强管理来降低负面影响。再次,要建设国际化社区,营造国际化的宜居环境。这不仅包括建设一定数量的公园绿地和先进的国际交通体系,还要创造先进的国际通信条件和便利的国际交流合作基础,使国际人才随时随地与国际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进行紧密沟通和联系,使上海成为国际人才向往之地。最后,要培育更具国际化的人文环境,要尊重不同国家、种族、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要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服务;充分尊重国际化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学术创新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多元文化氛围。

转载请注明出处:《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