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CES2018——敢不敢将未来的方向盘交给创新?

2018年1月22日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陶短房

 

  CES2018和往届最突出的不同点和特点,是主办者和参展者毫不掩饰地表露出“引领未来”“改变未来人类生活方式”的意图———当然,是用他们所极力推出的消费电子“黑科技”来引领和改变。

  当地时间1月16日,第18届全球消费电子展(CES2018)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闭幕。

  本次电子展既展示了一些令人眩目的突破。如空前的275万平方英尺超大展会面积,多达3900家的参展单位,多达860732条的主题推特和450554次的主题标签引用,也不免若干小小的尴尬,如开幕前夕突如其来的停电。但无论如何,和历届CES一样,CES2018再次吸引了全球关注的目光,并又一次向感兴趣的全世界公众展现了生活领域高科技的新突破———尤其是研发者和厂商所力图引领的、消费电子产品领域新潮流。

  如果说,过去的几届CES组织者、参展者,将更多精力花在“向市场和用户展现科技和产品的功能”上,那么本届的组织者和越来越多重要参展商,则更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概念塑造、布展引导、媒体及网络预热、产品引导,向公众、下游厂商和消费者竭力兜售下一个精心组织的逻辑链:“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必然是这样的———我们的技术和产品可以确保你们在这样的未来生活舒适方便———惟有我们的技术和产品才能确保你们在这样的未来生活舒适方便”。

  在CES2018期间,各大厂商和崭露头角的新兴企业、创业者、科学家舌灿莲花,勾勒出一个看似“确定无疑”的“未来方向”:未来的城市将是全然智能化的,到处是终端传感器,由有线或无线的连接设备交织连接;在这样的城市,地面上穿梭往来着智能汽车,这些汽车或装备着炫目的全智能座舱,或索性已完全由人工智能驾驶,天空则是各类无人机的世界,这些无人机已迷你化,可不再依赖GPS和地面操纵,甚至可以由上百架自行连网作业;人类的家庭和家具生活各“模块”已完全智能化、电子化———智能厨房、物联网、智能娱乐、智能保健及健身……且这些“模块”也同样由人工智能和新一代“黑科技”有机连接,无需使用者多操心;甚至,我们的伴侣也“电子化”和“智能化”了,CES2018上已有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推出所谓“能关注和照顾人类细微情感变化”的“智能伴侣机器人”。

  当然,组织者、专业评论家和参展者对“逻辑链”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前者的最大利益,是“逻辑链”第一环的成立,至于第二环、第三环则无可无不可。因为只要“未来城市和人类生活应遵循CES2018所指出的创新方向”,则整个产业(包括展会本身)就可获得巨大的利益和成功,至于在“同方向运动”时是骑马还是坐车、骑什么马坐哪家车,则无关紧要;后者则不然,对他们这些具体产业经营者而言,消费者不但要认同他们指出的方向和道路,而且要认同他们提供的交通工具,否则他们便无利可图。

  和以往一样,CES的“气场”是巨大的,厂商是亢奋的,参观者的情绪也是热烈的,在营造“创新引领未来”这一维系着展会、消费电子产品行业,乃至无数家相关企业、无数相关业者及研究者身家性命的战略性、方向性概念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功。

  但,正如一位对音频专业公司哈曼在CES2018上所推出、吸引无数眼球的“玻璃化”数字驾驶设备进行详细考察的澳大利亚专业评论者所指出的,对智能驾驶技术上认同是一回事,放心大胆地将“未来的方向盘”交给AI、尤其是交给雷曼这种“跨行入戏”者去掌握,则是另一回事。

  纵观CES的历史,曾无数次准确预言了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流行趋势,比如上世纪70年代预言录像机将大行于世,后来成功预言和推出了卫星广播电视、3D打印,准确预言了智能手机的崛起和无人机的流行。

  然而不准确或不甚准确的预言也并不在少数:平板电脑并未如其言之凿凿的那样全面取代PC和手提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固然有所推广,但远不如CES上某些人所预期的“改变人类生活”;纽曼总结的“18大类”中,“面部识别”早在前几年的CES上就被热嘲,而“智能厨房”概念的走俏甚至可能比CES的历史更悠久,但它们“火”了么?从iPhones新一代手机的“不上不下”就可见一斑了。

  不仅如此,倘若相关产业、厂家的志向不仅在于炒热某个产品、技术或概念,而要上升到“创新改变社会和生活”的层面,就不可避免要和世俗、法规、行政管理发生碰撞。被认为技术上已比较成熟的智能驾驶,在世界各地屡屡遭遇法规之阻力,就是一个最明显的缩影———道理是明摆着的,或许专家、开发商可以放心将“未来的方向盘”交给AI,但城市的管理者和规则的制订者暂时还不敢。那么消费者和市场呢?不好说。但有一点必须看到,即CES主要是个吸引“叫好”的平台,固然,“叫座”的未来消费电子热点都必定是在CES上被“叫好”的,但并非所有被“叫好”的都能叫座。

文章选自《南方都市报》,2018年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