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 CCG研究
本报告归纳总结了2016~2017年全球对外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2016年,全球经济依然复苏缓慢,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出现小幅下滑态势。从投资区域来看,主要投向亚、欧、美的发达地区;投资行业集中在服务业领域;跨国并购依然是主要投资方式,绿地投资相对较少;在国际投资政策方面相对趋向自由化与便利化发展,但是个别发达国家在对外投资方面加强了监管和限制措施。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逆流而上,2016年再创历史新高。投资区域更青睐发达国家;投资主体出现“国民共进”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投资方式主要以并购为主;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增长强劲;整体的产业链布局、本土化战略、品牌战略的开启是“走出去”企业的发展新特征。 一、概述
2016年,世界经济依然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经济增长速度较2015年有所放缓。整体来看,一是2016年发达国家经济有缓慢复苏趋势。美国经济持续回暖,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零售业的增长和住房销售的上升,失业率逐步下降。美联储于2016年底加息25个基点,将进一步推动资本回流美国;在欧元区域的经济复苏整体呈现缓慢趋势。由于缺乏促进经济复苏动力,欧元区的失业率持续上升,2016年 11月失业率高达9.8%;而日本在财政扩张与推行宽松的货币环境等因素不断推动下,延续扩张发展态势,虽经济出现小幅上升,但是距离2%的目标通胀率依然有较大差距。二是,主要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速有升有降,参差不齐。印度经济2016年上半年增速较快,但受“废钞”影响导致现金不足,制造业在下半年出现回落,经济放缓;南非、俄罗斯经济从低迷状态中缓慢复苏,逐渐好转;另外,受投资与消费的持续收缩影响,巴西经济深陷衰退。
在全球经济脚步放缓的背景下,加之受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区域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思潮。受之影响,2016年的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同比下降2%,总额跌至1.75万亿美元。从区域看,亚、欧、美吸金力依然较强,美国稳居第一,中国利用外资出现小幅回落,但是仍高于中国香港位居第三;从行业分布看,受初级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对第一产业的投资持续走低。流向制造业的投资上升较快,增长了十四个百分点,对服务业领域的投资较2016年有所下降。从投资方式来看,全球海外投资依然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增长乏力。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FDI下滑的背景下,2016年在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GDP达到74.4万亿元,较2015年同比增长6.7%,经济增速重回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更是逆势上扬,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大关。
据中国商务部与外汇局统计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832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非金融类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1%。另外,2016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60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两年超过外商对华投资,中国在净资本输出道路上开始阔步前行。
在对外承包方面,2016年中国完成1594.2亿美元的营业额,同比增长3.5%。其中,新签合同额24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6.2%。而对外承包工程带动出口133亿美元,同比下降17.5%。
对外劳务合作方面,2016年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9.4万人,较2015年减少3.6万人;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23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6.4万人。截至2016年底在外各类劳务人员96.9万人,同比减少5.8万人。
2016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3国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与去年相比下降2%,占同期总投资额的8.5%。投资主要流向了新、马、泰等东南亚国家。与此同时,和61国新签订对外承包项目合同达8158份,合同金额为1260.3亿美元,同比增长36%;其中,完成营业额为759.7亿美元,是同期总完成额的47.7%,同比增长了9.7%。
综上所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砥砺前行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一方面,2016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高速发展,不仅惠及中国企业,也同样惠及世界。在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为东道国带来可观税收和提供更多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进一步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CCG认为,高端“走出去”、高端“引进来”,将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特色之一。
毋庸置疑,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步伐方兴未艾,且全球化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如何实现高水平的对外投资?如何规避不确定的地缘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突如其来的外资准入政策等风险?如何扎根当地,与当地文化对接?如何赢得各方利益关系者的信任,赢得海外市场?如何实现海外投资后,企业依然可以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如何实现中国企业与东道国社会的共赢?是中国投资者不停思考的问题。研究全球对外投资的整体发展情况与趋势,把握现阶段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把脉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遇到的瓶颈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二、2016-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与特点
CCG企业课题组,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在2017年6月公布的《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汇总全球对外投资的主要6大特点。
(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对外直接投资小幅回落
2016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复苏之路崎岖。与2015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的强劲上扬之势相比,2016年出现了小幅度回落,全年同比下降了2%,全球对外直接投资降至约1.75万亿美元(见图1)。
CCG分析,探求原因主要是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加之2016年在欧美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浪潮,使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表现谨慎。2016年因欧洲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事件,全球出现了小幅反全球化浪潮。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开始反对原有的自由贸易协定与TPP,明确表示要对现有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提高关税,以促进美国的境内的工业增长和刺激就业的言论,体现了其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同时导致世界贸易格局的大幅变动。可以说,难民危机挑战了欧盟融合的价值观及政策、英国脱欧是欧债危机引发对欧洲一体化质疑的具体表现,欧洲区域开放政策触礁;特朗普上台代表了美国国内反全球化的声音。因此,欧美出现全球化“倒车”现象,也是2016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小幅下滑的原因之一。
(二)全球对发达经济体投资小幅上扬,亚、欧和北美是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
2016年,全球整体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流入量持续增加(如图2),与2015年相比上扬5%,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的59%。与此同时,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自2012年以来持续上升,而在2015年明显上扬后,2016年出现严重受挫,下降了14%,回跌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6460亿美元。转型经济体的外资流入量则在2016年增长了近两倍,达680亿美元。
如图3所示,2016年欧洲区域获全球直接投资流入量最多,占投资总额的33%,其中跨国并购推动的股权投资行为成为最大拉动力。其次为亚洲占比28%、北美占比26%、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共占比9%、最后非洲占比4%。
相比2015年,北美地区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在2015年的基础上持续增长了6%,达4248亿美元。而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外国直接流入量在2016年都稍有下降,其中投资流入欧洲5330亿美元,比2015年下降6%;亚洲区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跌至4427亿美元,下降了15%;流向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和非洲地区的直接投资量趋势平稳,但依然出现小幅度回落。其中,流向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资金流入占比由2015年的10%跌至9%;非洲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也由3.5%跌至3.4%。(如图4)。
CCG分析,宏观经济疲软加上互联网经济的强势发展,以及各国地缘政治风险和政策不确定性,导致资金流向相对发达的国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
(三)美国稳居全球最大对外投资来源国,中国对外投资飙升44%成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从对外投资的国别来看,2016年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较2015年稍有下滑,但仍以2990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2016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1830亿美元,同比猛增44%,再次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也因此,首次跃居为全球第二大投资国的地位;荷兰则以1740亿美元超越日本居全球第三(如图5)。
而发展中亚洲和其他次区域对外投资整体出现下降态势。从总体来看,在中国企业高速发展的海外并购交易的驱动之下,发展中亚洲经济体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增长7%,达3630亿美元。
从对外投资目的国(地区)来看,美国2016年吸引对外直接投资3910亿美元,毫无悬念居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地区)榜首。英国则成2016年的最大黑马,在多个大型跨国并购交易的推动下全年投资额从2015年的380亿猛增至2540亿美元,增幅近800%,荣登全球第二位;而中国大陆利用外资有回落迹象,小幅下跌2%但仍高于中国香港居全球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国(地区)第三位。此外,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等国家(地区)均有对外直接投资量流失趋势;荷兰、澳大利亚、印度及俄罗斯等国较为稳定或存在小幅增长(如图6)。
值得注意的是,在贸发会的报告中,中国的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呈现“一升一降”的趋势。一是中国的对外投资呈上升态势,首次跃居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比同期吸引外资高了36%;二是中国吸引外资呈小幅下降趋势,但是仍处于历史高水平。2016年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全球第三大外资流入国。下降主要是中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和质量在不断调整与优化所致。
CCG分析,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在中国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过程中,吸引高端产业“走进来”,将传统的制造基地转出去,整体出现“腾龙换鸟”的趋势。因此,2016年中国吸引外资呈现向高端产业集聚的态势,是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使得外商投资与2016年同期相比,出现小幅下滑。
(四)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仍集中在服务业,制造业上升较快
从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的行业来看,2016年以金融、商贸及通讯行业为主的服务业占比虽下落至51%,但仍处在领头位置,其中跨国并购交易主要集中在食品零售和能源行业。另外有41%的资金流向制造业,呈持续增长状态,探及原因是依靠电气和电子产品、食品及烟草等行业的大宗跨国并购交易带动;农业仅占8%仍处低位,这是由于初级商品价格低,导致原材料、能源产业的跨国企业海外投资继续收紧。
CCG分析认为,在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2016年对制造业的跨境投资不仅仅是“微笑曲线”最低点投资,而向微笑曲线两端不断推移,进而推进高端生产、智能制造等境外投资成为新热点。这主要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核心是推动制造业技术变革。美国特朗普上台后积极推进“制造业回流”、同时倡导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欧洲德国的“工业4.0”战略推进制造业的创新;“中国制造2025”从顶层设计中体现创新驱动的特点等,都使得资本追逐技术成为制造业比例上升的原因之一。
(五)全球对外投资模式主要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增长乏力
2016年,全球跨境并购增长18%,达8690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全球并购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都有所回升。特别是在电力,食品与饮料,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跨国并购十分活跃。制造业连续两年占据全球并购的主导地位。在服务行业中,运输与仓储、娱乐、房地产领域出现跨国并购高潮,增速分别为34%、71%和116%。
与并购投资相比绿地投资增长乏力,2016全球年绿地投资额为8280亿美元,同期增长7%。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生产经营活动拓展放缓。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的绿地投资下降9%,投资额跌至2920亿美元,生产性投资略显不足。与此同时,全球对第一产业的绿地投资增加到了540亿美元;对服务业的投资增长了15%至4810亿美元。
CCG认为,在跨国并购方面,2016年来自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表现活跃,是全球跨国并购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根据CCG的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超过2000亿美元,由此可以判断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出境并购国;另外,在绿地投资方面,由于一些发达国家对境外投资的监管开始收紧,全球对初级产业的投资开始放缓。绿地投资开始转移至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这对直接在东道国新建企业,现地运营增加了成本与经营难度。因此,在绿地投资方面全球出现增长缓慢的趋势。
(六)国际投资政策发展趋势仍是加深自由化与便利化
2007~2016年,全球出台的对外投资政策数量持续增加。贸发会的统计,2016年全球58个国家,出台涉及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共124项,较2015年增长25%,达到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数值;其中自由化与便利化政策84项,占比68%,显示国际投资政策仍在向自由化与便利化发展。此外限制对外投资的政策数量也有所增加,共22项,占政策总量的18%;中性政策为18项,占14%。
与往年相同,提升对外投资的政策环境及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仍是新政策及相关法律制定的中心。在深化对外投资自由度方面,亚洲新兴经济体表现尤为突出:菲律宾完全向外资开放本国养老保险市场;泰国取消银行与保险业对外资企业的经营许可要求等。但国外并购及国际贸易限制政策的增多同样需要关注,不断增加的政治压力或可拉低未来全球对外投资总量。
CCG认为,2016年尽管全球投资政策整体趋向自由与便利化,但是个别发达国家也正在收紧外商投资规定,对外投资加强监管和限制措施也在增加。而从2016年的中国投资目的地来看,资金流向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市场。东道国的投资限制壁垒增加,加大了中企对外投资的不确定性。
因此,尽管全球投资政策整体趋向自由与便利化,但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仍需要加强政治风险防范。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