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中加贸易协定不必急于求成

2017年12月5日

       12月3日至7日,加拿大联邦总理特鲁多应邀对中国进行访问。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特鲁多总理是否会将加中自贸协定谈判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然而多数观察家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并不能过分乐观。从不久前特鲁多总理和加拿大联邦国贸部长商鹏飞在越南岘港APEC峰会期间的诸多言行,尤其是特鲁多临阵反悔、让“TPP11”进退两难可以看出,近期加拿大联邦政府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立场是“多元化”、“充分利用不同贸易伙伴间的空间争取加拿大利益最大化”,希望借和伙伴A的关系对伙伴B施压,借和B的会谈对C施压。

  正如一些专业人士所指出的,本届加政府有种“相较于接受一个不利的贸易协定,索性慢慢谈或许更好”的处事逻辑。在原本就“一慢二看”的加中自贸协定谈判中,特鲁多总理此次也有可能照方抓药。

  前任加拿大驻华大使赵朴表示,“加拿大其实别无选择,最终必须和亚洲及中国发展更密切经贸关系,但加拿大的政府官员常常会保有一种习惯思维模式,即‘中国人比我们更想签这个协议,所以慢慢来吧,越慢得到的东西越好”。

  目前总理府并未正式表态,是否会借此次总理访华之际正式启动加中自贸协定谈判。但从现有的情况看,不论启动或不启动,这都将是一次不紧不慢、没有具体时间节点和时间表的谈判。

  事实上这也是加拿大和中国间谈判一切双边协定的一贯节奏:加拿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谈判是欧美各国中开始最早的之一,但两国正式建交却拖到1970年10月13日。目前运转良好、得到双方好评的加中旅游协定,前后谈了十多年才大功告成。与之相比,加中自贸协定的阻力绝不会更小,难度绝不会更低,应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也不应过于看重“正式开始节点”之类形式上的东西。

  种种迹象表明,加拿大方面可能会用“我们要签的是现代化、高标准的贸易协定”为口实,抬高自己在加中自贸协定谈判中的要价,比如挑剔中国的劳动保护和劳动者薪酬待遇标准,挑剔中国劳动法规、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中国接受则加拿大不吃亏,反之谈判拖延责任不在加拿大。

  特鲁多总理曾感慨“我是在一个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浓的国家去推动贸易自由主义”。在加朝野,认为“加美关系甚于亚太经贸合作”,甚至“加中走太近会让加美渐行渐远”者不乏其人,即便支持“多元化国际贸易关系”者也不免有“加分身乏术,与其到处开花,不如专心先把北美自贸协定谈好”的呼声。

  瓜熟才能蒂落,面对目前这种“有基础但半生不熟”的状态,中方理应将更多精力、资源放到促进加中部门、地方间交流合作,放到增进双方各阶层、全方位相互了解和建立更密切、更广泛“利益共同体”上,而避免一味在联邦和上层下工夫,在“时间节点”上较劲。前者做得好,双边自贸协定将水到渠成,即便暂时达不成成文协定也能收获满满。反之,即便勉强达成一纸文字,其实际效力也会大打折扣。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陶短房

 文章选自《环球时报》,2017年12月4日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