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不是AB角,是双中锋!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11月8日访华,当前正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特朗普此次访华将会给中美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中美两个大国将如何定位各自的角色和作用?两国又将如何在合作中处理好分歧和博弈,管控好双边的冲突?未来的世界格局将会因此如何变迁?CCG专家认为,在特朗普时代,中美不是地缘政治中的A角和B角,而是全球治理和秩序演化进程中的双中锋。
2017年10月31日,全球化智库(CCG)特邀太平洋国际交流基金会秘书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原公使衔参赞陈永龙先生就特朗普访华的相关议题发表演讲,邀请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CCG特邀研究员、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杨国亮等专家学者出席此次圆桌讨论。
陈永龙先生强调,当前中美关系可从三个方面观察:首先是要确定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其次,相对明确这一阶段的关系定位,努力向伙伴关系方向发展;最后是中美关系需要创新。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中国来讲是历史性发展阶段,特朗普此次访华必然会讨论中国的新时代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强调特朗普此行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如何定义特朗普时代的中美关系。这个“定位”很重要,因为美国和中国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美关系怎么定位、如何实现或者是实现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根据双方的需求程度和能力来发展。第二,如何规划今后几年中美关系的愿景;同奥巴马的问题导向不同,特朗普是成果导向,因此,双方,尤其特朗普此行将很希望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最后,也就是中美首脑此次会晤将会为未来关系提供什么样的发展思路,这是两国和世界所期待的。
陈永龙先生认为,把中美关系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考量,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情景:中美不是地缘政治中的A角和B角,而是全球治理和秩序演化进程中的双中锋。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两国都认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世界担当和引领的较量,对秩序和规制演化的竞争。中美两国的对话已兼具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性质和意义。在A角和B角关系中,A为主,B为备,它们地位不平等,作用有区别。而在中美关系中,任何一方都不应成为另一方的配角或替代,作为双中锋的二者同属一个团队,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队。双方是平等的伙伴关系,与其他成员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只不过由于国情和国力,中美两国发挥的是中枢作用。
由于近段时间中美经贸摩擦频繁,经贸合作也会是特朗普此访的重要内容。丁一凡教授表示,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鉴于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中美关系现在比较稳定,稳定的基础正是经贸,而重要的经贸关系就是正是沉稳的压舱石。但问题,中美双方存在结构性的一些矛盾,其中,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阐述的正是这个问题。从美国人的逻辑来讲,美国是必然会遏制发展起来的国家,如基辛格所说,做美国的敌人很危险,做美国的朋友更危险。美国习惯于利用国际贸易规定作为杠杆来和中国谈判,但于全球生产链发生了变化,对中美贸易关系的认识停留在过去,现在双方的贸易往往是中间产品而不是最终产品,美国如果采用的贸易制裁只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应该看到的是,因为美国的惯性思维,对抗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中美关系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杨国亮教授认为,中美关系之间需要正确的视角,政治和经贸两个方面需要区分,促进中美经贸关系的实质。中美关系中有一些传统的思维的残留而且根深蒂固,中美两个国家要想完全实现不冲突,不对抗是不可能的,但冲突和问题也要尽量地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尤其是处在一个可控范围内不要影响总体中美经贸合作。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那样,中美关系核心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随后几位专家就中美关系的其他议题同CCG的理事和研究人员深入探讨,对特朗普访华和未来中美关系在全球经济和治理中的关系走向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