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国:“一带一路” 开创中非合作的新时代

2017年8月30日

文章选自一带一路百人论坛,2017年8月29日

专家简介

魏建国,CCG顾问,商务原副部长,国经中心副理事长。

引子

 

今年上半年,外贸势头强劲,出口增长17%,成为中国经济回暖的重要动力。伴随传统欧美市场大幅度回暖的是“一带一路”区域的大幅度增长。美国单边贸易抬头,欧日贸易保护主义渐热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超预期可以说是一个惊喜。其中,中非贸易额853亿美元,同比增长19%,扭转了2015年以来负增长的趋势。近期商务部发言人高峰也公开表示,2017年是中非“十大合作计划”落实的关键之年。在中国外贸出口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下,官方政策走向更为引人注目。从当代世界政经变革的大背景,如何看待贸易合作伙伴关系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间合作关系的变化,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五大变化

《21世纪》:与2016年一路下滑的中国进出口总量相比,2017年上半年进出口颇为强劲,远远超出预期。传统市场恢复,“一带一路”国家亮点不少,对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都大幅度增长,中非贸易扭转了自2015年的下滑趋势,大幅度回升。从大格局看,中国贸易结构有什么样的变化?

魏建国:在今年5月,我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我做了一个研判,今年中国的进出口都将实现两位数增长,这种局面不仅会持续到今年年底,还会延续到明年年初。有人认为,这主要取决于今年以来较好的外部国际市场环境,但我认为根本但原因还在于中国的贸易结构已经发生了五大积极的变化。

第一,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已超过了国有企业,占到了外贸总值的38.8%。根据我的调研,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四个南方省份外贸总额增速明显,尤其是广东格外引人关注,其中华为、大疆等高科技企业的出口成绩显著。我认为南方的这种外贸良好态势会北上扩散,其中河南、重庆、安徽和河北等地的外贸形势都在好转,可惜的是东北的外贸形势依然堪忧。

第二,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纺织、家电、服装、玩具等轻工产品。中国外贸企业正在转型升级,从过去的产品优势升级到品牌优势,从低价优势升级到质量优势。例如,有一家生产熔断丝产品的民营企业,80%的电器都要用到它的产品。目前,其产品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在全球具有遥遥领先的优势。像这样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

第三,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同步增长,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此前往往是加工贸易的发展较快,而一般贸易的发展较慢。我们看到,包括广东和江苏等地在内的不少外贸大省已经实现了一般贸易的占比超过加工贸易。

第四,今年上半年出口7.2万亿元,增长15.0%,而进口5.9万亿元,同比增长25.7%,首次实现了进口增速超越出口增速。今年的进口就是明年的出口,进口的快速增长是由国内的高端需求拉动的,需要从外面采购更多高端的设备,比如医疗设备和服务机器人等,这最终会促使我们未来的出口产品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我国外贸出口的国别发生了重要变化。在传统的欧美和日本市场外,“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中亚和中东以及非洲地区增长迅速。这意味着假如传统的出口市场国家一旦对我们采取某种贸易限制措施的话,我们很快就有新的补给力量进行部分对冲。

 

《21世纪》:特朗普上台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现了什么样变化,有什么样的特点?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扮演什么角色?

魏建国:特朗普试图使用单边主义行为取代世贸组织规则,这可能导致“全球贸易衰退和贸易混乱”的冷战思维回潮。

在美国走向封闭的同时,中国却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这与特朗普政府形成了鲜明国际对比。

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第三次改革开放。第一次改革开放是1978年小平同志的建议,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第二次改革开放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分享了全球化红利,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第三次改革开放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国际倡议,这为未来中国很长时间——30年、50年对外开放和合作制定了总规划、总方针和总的路线图。这是一种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全方位的双向型的高水平开放。“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核心,建设人类的利益共同体,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从命运共同体到责任共同体。这将为全球的经贸和政经格局带来重大而积极的变化。

“十大行动计划”深化中非全面合作

 

《21世纪》:2017年是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关键之年,这个关键体现在哪里?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将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魏建国: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对非政策新思想新理念,宣布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了未来3年中非重点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并为此安排了600亿美元资金支持。

“十大合作计划”的领域非常广阔,涵盖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具体包括中非工业化合作计划、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计划、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计划、中非金融合作计划、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计划、中非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合作计划、中非减贫惠民合作计划、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中非人文合作计划、中非和平与安全合作计划。

这是一个三年计划,今年是实施的最后一年,所以是关键之年。至于说“十大合作计划”的目标,我认为主要是借助中国的发展经验、技术和资金等多重资源,帮助非洲走出困境,驶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我发现,“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高度契合,所以我们应借共建“一带一路”东风,把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同非盟《2063年议程》更好对接起来,通过深化互利合作,助力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

《21世纪》:长期以来在中非贸易中,主要是中国向非洲出口制造业产品,非洲向中国出口工业原料。今天已经开始了怎么样的调整?

 

魏建国:根据商务部的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中非进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其中,能矿产品进口量价齐升,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进口金额分别增长22%、3.5%、5%,其中水果、咖啡进口金额增幅较大,分别增长151%、77%。这说明非洲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已经不限于工业原料,有了不少工业产品。

出口方面,中国对非机电产品、轻纺类产品、电子技术产品出口保持不同幅度增长,其中交通工具出口成为我对非出口的新亮点,船舶、机车车辆、航空航天器材出口增幅分别达到200%、161%、252%。

 

《21世纪》:“一带一路”特别强调产能合作,中非在产业园区方面开展了哪些合作?

 

魏建国: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非洲建设的工业园超过20个,投资额超过305亿元人民币,累计纳税超过36亿元人民币,解决当地2.6万人就业。根据有关统计,在建的还有15个。这些园区主要是积聚了中国转移出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园区运行都很不错,引起了日本和欧洲国家的羡慕。它们之所以取得让其他国家羡慕的成功,关键在于中方坚持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把中国制造的经验、作风和管理理念都带过去了,这些东西对非洲很实用。

为什么只有中国才能解决非洲的问题

 

《21世纪》:我们过去经常讲非洲发展的失败,大量投资在非洲最后都沉没了。对于中国而言,中非的发展合作应该是一种怎样的不同于以往欧美和非洲的发展模式?

 

魏建国:我在非洲工作的时候,一位总统曾经对我说:美国给非洲开出了药方——多党制;中国也开出了药方——自主更生,或者说“中国模式”。事实证明,实行了多党制的国家大多战乱不断;走“中国模式”的国家都发展很好,如安哥拉等多个国家。

为什么只有中非的发展合作可以成功?日本曾经一度疑惑,他们每年援助非洲的总额是中国的十几倍,但是却没有得到非洲的强力支持。确实,中国对非援助金额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不及美国的五十分之一。但是,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援助资金由中国政府和非洲当地政府共同管理,实际利用率高,很少浪费。这些钱都用于项目建设了,其效果非洲人“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这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只有中国知道非洲到底需要什么。

《21世纪》:李克强总理说中非之间全天候友谊,怎么理解我们这种关系?中非合作未来还需要怎么做?

 

魏建国:所谓全天候的伙伴关系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外交合作关系,非洲是中国目前唯一保持全天侯伙伴关系的区域。这足以说明中非关系的密切性。有句非洲谚语说得很好:“独行快,但众行远。”中非正是可以一起行至深远的密切伙伴。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从近期目标来说,我们希望未来3-5年,在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10个国家中,非洲国家的数量可以由目前的6个增加到8-9个。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