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班农辞职:全球化“活”了?
2017年8月28日
文 |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陶短房
北美东部时间8月18日,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几天前还被公认为“影子总统”、“白宫最有权势的人”的白宫首席战略顾问班农(Stephen K.Bannon)辞职,回到了他进入白宫前的起点——— 布列特巴特新闻网。
尽管许多分析都认为,班农在此时此刻离职,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总统(Donald Trump)为缓解自己因夏洛茨维尔事件应对不当而加剧的执政危机,而不得不祭起的“舍车保帅”危机公关之术。
班农离职的消息迅速引发股市的戏剧性反应:当天上午一度下跌超百点的道指在其离职消息基本确定后神奇逆转,午后一度抹平,尽管最终仍然收跌,却避过了“黑色星期五”的魔影。
正如市场人士所指出的,道指的这一幕,是市场对班农这个“全球化死敌”的去位,所作出的情绪化反应。
班农是特朗普的老搭档,也是特朗普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助选团队骨干中地位最重要、坚持最久的一个。早在主持布列特巴特新闻网之际,这位被称作“经济民族主义者”的右翼政论家就以顽固的“经济安全论”和反全球化色彩著称。尽管如许多人所描述的,“影子总统”在特朗普团队中首次站到前台,还是今年2月23日他出席美国保守政治行动大会(Conservative Political Action Conference)时所作的主题演讲,和随后接受路透社采访时阐述的一系列主张,可以说,截至当时甚至目前,“特朗普经济学”中最富争议、最偏激的那部分内容,都已在那次短短亮相中表露无遗。
什么是“班农的经济民族主义”?说通俗一点,就是第一,“美国是贸易全球化的受害者”;第二,“美国应退出各种多边贸易协定,或至少使之修改到对美国十分有利”;第三,通过征收边境税确保“肥水不流外人田”;第四,采用各种税收或非税收杠杆吸引、逼迫美国企业回流,迫使制造业回归美国,并在美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第五,打击“汇率操纵行为”,其目标不仅包括老生常谈的中国,还有日本、韩国,甚至新加坡和加拿大等。
人们将班农的这一套称之为“反全球化主张”,如今“影子总统”离去,特朗普或许会稍稍收敛其“经济民族主义”和“去全球化”的锋芒?然而这恐怕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特朗普在参选总统前就早已是一个新闻热点人物(虽然远非都是正面形象),其在各方面的“奇谈怪论”人们也并不陌生,记忆力稍稍好一点的朋友都该想得起来,他的那些如今被概括为“美国第一”的经济主张,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频频见诸媒体。只是在新保守主义盛行、美国经济热火朝天的当年,这种主张无异于让憧憬着“美国梦”的“雅皮士”们远离梦想和希望;但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许多普通美国人对这种变化的不适应、不接受、不理解,认同“美国是全球化受害者”、“只有‘去全球化’美国才能重新强大起来”这些“经济民族主义论调”。
可以说,在“经济民族主义”和“去全球化”方面,特朗普还是班农的“前辈”。
就在班农“走人”的同时,美国同时在三个重要双多边贸易战场上摆出一副“不服来战”的姿态:8月14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备忘录,指示贸易代表就是否决定对中国实行“301条款”展开调查;8月16日,和加拿大、墨西哥重启北美自贸协定(NAFTA)谈判,并在开幕式上由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雷德赫特(Robert Lighthizer)喊出“对简单的调整不感兴趣”和“经济民族主义”口号;与此同时,美国就早已生效的美韩自贸协定的“重新谈判”频频向韩方施压,一副“火星撞地球”的激烈态势。这三个重要战场上的美方现行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和“班农的经济民族主义”相重合,却丝毫不见人走政息的痕迹。
如前所述,“美国第一”、“去全球化”和“经济民族主义”并不是班农这个“影子总统”个人的主张,而更是特朗普这个正牌总统的一贯立场,也是美国全球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后、相当一部分美国选民的普遍想法,班农的离去不会对这些主张的持续构成本质性影响。
中国人特别关心的,恐莫过于发表“中美经济必有一场决战”、主张不顾一切对华实施强硬制裁的班农在发表言论48小时后走人,会否缓解中美两国间因“301”纠纷而造成的经济空气骤然紧张。如前所述,在经济层面上真正的“老板”是特朗普而非班农,班农只是说出了特朗普想说而不便说的“半句话”,而另外半句,他恐怕会一直憋到年内的访华,或更直白地说,班农“自爆式吹风”和稍早特朗普行政备忘录看似画蛇添足的“就是否需要启动301展开调查”,都是在一左一右地为中美间就经贸问题直接摊牌,做“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式的铺垫,班农在也好,不在也罢,形势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还需提醒的是,和此前一些离职幕僚不同,班农并非彻底“走远”,而是仍和特朗普关系密切、互动亲密。Newsmax Media的CEO兼Mar-a-Lago俱乐部成员拉迪(Christopher Ruddy)曾说,特朗普认定的“自己人”永远是“自己人”,离职不过是做戏给外人看,这一条对班农恐怕是适用的。
文章选《南方都市报》,2017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