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英语好、有民主、年轻人多,这三条看好印度的理由不够硬

2017年8月18日

金灿荣,全球化智库(CCG)学术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外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金灿荣以破解“一个网络共识”来分析国际舆论中对印度存在的盲目看好现象。他说,现在西方舆论特别看好印度,觉得印度很有希望。但是,如果归纳一下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看好印度、甚至迷上印度的这些人认为印度很有希望,主要就是根据三个论据:一是印度讲英语,有利于国际化;二是印度民主,政治稳定;三是印度人口比我们年轻。但是,实际上这三大理由都是可以被质疑的。

 

 

第一,关于印度讲英语。金灿荣认为,英语好对于学习外国经验是有好处的,但作为一种工具,对其重要性也不必过于高估。他说,搞国际关系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英语是不好的,连日本人都自嘲说,必须动手术才能让发音变标准。但是,日本的现代化搞得很好,英语不好并没有影响它的现代化。反之,津巴布韦属于英联邦53个成员之一,受英国统治,基本上是全民讲英文。可是,津巴布韦几乎创造了经济史的一个奇迹,就是它的通货膨胀曾经达到世界第一。津巴布韦现在已经没有津元了,而是用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作为国家货币。在废掉津元的那一刻,通货膨胀率高达1美元等于3000万亿津元。所以,对于国家发展而言,英语不是一个绝对变量。

 

第二,关于印度民主。金灿荣表示,民主与发展的关系,仍然值得商榷。看看英国的历史,就会发现现代民主其实这么来的:古代英国有贵族,但没有民主,民主是现代的。英国先是工业化,人口往一块汇聚,后来有了工厂,有了大机器,出现了劳动密集,然后有了城市化。人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喜欢搞民主。因为大家脱离了乡村,平时的人生保护就很弱,然后,就会有民主化的要求。所以,从英国可以看出,现代民主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而不是前提。可是,印度是反过来的。印度被英国殖民,从外部移植了现代民主和法治,但它的工业化、城市化还在进行中。这就很可能会导致民主化未必会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而是对它的工业化、城市化构成阻碍。


第三,关于印度人口。金灿荣认为,在三者中,真正“拿得出手的”就是这第三个说法。但问题在于,人口多不一定就是好事。对于一个现代国家来讲,立身之本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制造业是由工业人口决定的,而不是由人口决定的。所以,印度要面对的一大挑战,就是让其新兴人口适合现代工业。现代工业人口有三个要求:一是,人得有上进心,要有工作的愿望;二是,要有工作的技能,因为现在工作越来越复杂,必须会交流、懂技术、会管理;三是,要遵守工作纪律,人类的现代化从某个角度来讲就是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而效率提高有两个路径,即科技创新、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要求接受分工的人要守纪律。可是,印度能不能把它的年轻人变成符合这三个标准的劳动力呢?这还很难说。印度的宗教因素很重,而且是多神教。印度现在的文盲率很高,大约45%的成年人是文盲。怎么让新生劳动力有工作愿望、工作技能、工作纪律,这些都是挑战。总之,对印度而言,要解决工作愿望的问题,就要跟宗教博弈;要解决工作技能问题,就要改善教育体系;要实现工作纪律,就要去克服散漫的传统。如果印度未来新增的劳动力不能够解决这三个问题,那所谓的人口优势就是经济上的负担,而不是财富。

 

金灿荣表示,有人将看好印度、甚至迷上印度的这些人称作“印吹”,“印吹”们虽然很看好印度,但是,要拿出更过硬的道理来。光靠英语好、有民主、年轻人多,这个逻辑恐怕很容易被击破。



文章选自上观,2017年8月17日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