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转变

2017年8月3日

专家简介

储殷,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

政治精英们打选战拼钱,靠的是政治行动委员会,跟大企业、利益团体筹款募捐,各方势力在这盘游戏里斗而不破“分蛋糕”,实现利益平衡,但特朗普呢,“老子有钱自己干!游说、募款的规矩统统不要,各个山头也甭想靠老一套,拴跟绳然后从我这捞好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美国派出了以特朗普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安会亚太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格为首的团队参会。这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美国官方给予的最为积极的回应。

  2013年,奥巴马总统开始第二任期,着力继续推进其“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提出何种对外政策正引发外界的关注。当时中国正处于周边外交热点频发且矛盾关系紧张的状态中:中日关系因为钓鱼岛问题持续恶化、朝鲜半岛再生新变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因为南海问题而明显趋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两个大国在新周期将如何相互适应,自然成为焦点。也正因此,在“一带一路”提出后,美国国内政界和学术界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与研判。

  起初,美国国内普遍使用“战略”一词来对“一带一路”进行描述。这表明美国学界政界对于“一带一路”的内涵是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误判的。美国最为流行的评论当属将“一带一路”视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并将其视作中国对于美国重返亚太和“再平衡”战略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有人称中国发起成立亚投行来支持“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升软实力的举措,有助于对抗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的基本判断大致是,中国借助“一带一路”抗衡美国的“亚太再平衡”;中国谋求战略上的“西向”,打破美国的包围并试图重整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国试图构建一个“去美国化”的地区新秩序。

  因此,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政策走向整体上是朝着怀疑与冷处理的方式开展的。一个明显的案例是,美方对于筹建中的亚投行相当不看好,并采取了“反制”措施。美国先是声称亚投行和世界银行以及以美日为中心运营的亚洲开发银行存在作用上的重叠,没有存在的必要。

  随后又指责亚投行组织运营不透明,缺乏监管,中国在其中一家独大。奥巴马表示,如果亚投行不能良好运行,那么它可能是一个负面的事情,而美国不想参与一个最终不能造福社会的机构。然而,伴随着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美国盟友纷纷加入亚投行,美国的态度出现软化,措辞由强硬变得委婉,直到承诺停止抵制。而美国国内对于“一带一路”的讨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为务实的阶段。特别是在需要借助于中国的特定领域,则表达了谨慎的欢迎与合作态度。如围绕亚投行与国际经济治理问题,在双边领导人会晤中,双方表示,认识到新机构以及未来将成立的机构,要成为国际金融框架的重要贡献者,这些机构将像现有国际金融机构一样,按照现有的环境和治理方面的高标准运作。

  相比于政界的谨慎,美国经济界对于“一带一路”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和发展前景无疑更为关注。中美两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美方看来,中国进行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有利于改善地区经济水平,同时稳定地区局势。特别是中亚、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困扰美国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症结。中国的政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助于美国稳定这一地区局势诉求的。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调整。特朗普迅速实现了退出TPP的承诺。中美元首实现“庄园会”,双边关系迎来了新机遇。在这样的局势下,尽管竞选期间对中国的表态用词严厉,这位商人出身的新任美国总统还是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在最后时刻赶上了论坛末班车。“美国之音”表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虽然没有覆盖到美国,但美国鼓励本国企业利用这一倡议赢得潜在商机。《华尔街日报》也称,“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给西方企业带来巨大商机。这无疑标志着,美方对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态度,已经朝着积极参与的方向发生了质的转变。

  当然,美国对“一带一路”示好也未必都是好心。相比于门外对峙,混进门里的刁客有时候破坏力更大。特朗普对一带一路的示好其实仍然是“美国第一”:其一,给面子换取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配合,也争取贸易谈判的主动;其二,顺便展开对奥巴马政府的清算,共和党一直认为“一带一路”应该参加,不参加美国会被边缘化,参加了有可能争取领导权;其三,混进来搅和,制造新议题,避免“一带一路”完全由中国主导。所以,美国加入固然比反对好,但这个“好”却必须打上一个暧昧的引号。

文章选自《世界知识》,2017年第11期

关键词 专家观点 储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