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群:特朗普时代 美国外交线条初现
2017年5月9日特朗普正式就任总统已逾百天。就其入主白宫后的表现看,可用“一快和一慢”来形容。
“快”的一面是,特朗普进入角色比较快,特别是对美国内政和外交的认识很深刻。如对待中东反恐,开始时他认为主要是恐怖分子作祟,只要将其一举消灭就万事大吉。但现在也把重点放在了推翻叙利亚现政府和与俄罗斯进行地缘战略竞争上。
在对朝鲜问题上,特朗普初时认为,只要有一次与金正恩的电话,或者邀请金正恩到美国吃一顿汉堡,就能把朝核问题搞定。但现在,特别是从2月初开始,美国对朝政策又转变成向朝鲜全面施压,试图用政治打压、经济制裁、外交孤立、军事施压等手段,迫使朝鲜屈服。
“慢”的一面是,其执政团队的搭建和政策出台不够及时。这跟特朗普缺乏从政经历和公共服务经验有关。预计这种慢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特朗普目前在内政上建树不多,缺少成型的成果。在外交上,有两个方向上的转变比较明显,值得观察留意。
第一个转变是,对美国外交传统的回归。
奥巴马期间的外交政策偏于理想化。特朗普的回归,就是要重返美国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例如,他上台后第一个会见的外国首脑是特丽莎•梅,意在与遭冷落的盟友修好,加强与传统国家往来。
这种回归是有选择的,大体上呈现收缩状态。比如与周边国家和日韩、北约等盟友的关系,并未置之不顾,而是逐步回归到以盟友为基石的外交策略上,但是增加了附带条件,让盟友在财政和其他事务上出钱出力。
第二个转变是,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调整。
对朝问题的快速调整,即是一个务实的取态。目前来看,特朗普更倾向于以压促变,这和2003年小布殊时期的政策有相似之处。此外,美国重启和俄罗斯、伊朗的地缘政治竞争,这种变化又回到外交老路上来。不但反恐,还要反与其不投缘的政权。之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美俄将加强反恐合作、改善两国关系,现在看来或为错判。
美俄关系之所以有此走向,主要是美国内政导致的。“逢俄必反”,已经成为华盛顿政坛的一个话题。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冷战期间成长的政客们,特别是国会的老议员们,把普京和俄罗斯,根深蒂固地当做对手,视其为对美国的生死威胁。
在调整和大国之间的关系方面,特朗普展露了一定新意。例如当前中美关系出人意料地向好,不仅维持基本稳定,还出现了加强合作的势头。“习特会”重新强调四个领域的合作,这些都是特朗普加强和中国往来的表现。
而中美两国关系没有大起大落的主要原因,还是双方相互需要、相互妥协、相互沟通的结果。美国确实想把中国作为主要对手,但现在没有公开叫板的资本,所以采取了比较务实的政策,包括跟中国接触,借中国打压朝鲜,加强经贸等合作以获取更多利润等,这是比较明智的。
今后,美国对华政策会不会继续调整尚难定论。对北京而言,要留意中美关系会否出现“跳水”情况,例如在对台、经贸、安全等问题上的突然发难,需要对此加强预判和防范。
总体而言,特朗普外交的线条基本已经出现:即以美国为圆心、以盟国为半径,以应对地区挑战(如中东恐怖主义和朝鲜)为抓手,以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展平衡关系为主要目标。虽则对全球事务表现出收缩状态,但是在地区事务和与其他大国的竞争中似乎更愿意示强,如对叙利亚政府军控制的机场发射巡航导弹,以反恐怖为名动用“炸弹之母”摧毁塔利班阵地等。这一切均表明,美国现阶段的外交并非闭关自守,而是有选择地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
就其未来内政和外交政策走向看,特朗普政府将会高度重视国内政策的调整:在经济层面,特朗普将降低个人和企业税收、刺激本国消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军事层面,美国增加军费开支,上马一批新的军事项目,包括核武器库的现代化建设;在政治层面,特朗普会利用其善于计价还价的做事风格与国会各党派谈判,同时也努力弥补社会族群对立和种族矛盾;在对外政策上,将尽早形成地区战略、大国战略。
文章选自中新社,2017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