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三:如何打造全球化的中国创新模式 | 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
2017年4月14日2017年4月9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三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在论坛三“如何打造全球化的中国创新模式”的环节中,来自投资、创业、物理届等领域的各位专家就“双创”主题,即创新和创业畅叙谈天,分享了自己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对其看法。同时,就当下大数据等的热门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探索中国创新与文化间的联系,为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提供新思路。
以下是几位发言人对创新这一问题的看法:
李亦非: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CCG副主席
如何打造全球化的中国创新模式,这个问题其实在中国是最有意思的。创新的浪潮现在在各行各业出现,尤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习创新方面,中国确实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的西方。大数据本身可以预测未来,机器学习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人脸识别、进行犯罪侦查、创新投资方式等。例如现在的量化投资,也是以算法为基础的一种投资方式,使用了很多机器学习的方式,把人的行为学融汇在他们的融资方式中从而获得丰厚的融资回报;但是反而言之,大数据确实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例如失业、侵犯隐私,而且这些很多都是道德问题。例如,我在网站上买书,看到的推销广告就都是书籍。的确,网站推送了我需要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已经把我的隐私从某种程度上探索出去,并且有一点点牵绊的感觉。那么每一个行业在创新自我的同时,会不会给相关联的其他行业带来挑战或者甚至损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再去研究。
陈启宗:香港恒隆地产董事长,CCG联席主席
讲到创新,有一个需要尤其注意的方面就是中国在什么事情上不能创新,也不要创新。西方社会由于资金充足,科技的进展就是西方世界慢慢的金融全球化,但金融的全球化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因为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大,数字越来越可怕,结果一定把自己打垮。金融经济是中国绝对不能创新的。中国需要的创新是把自己的门部分的关起来,不要像国外一样完全放开资本市场,这样对对自己不好,对世界也不好。我们应该局部的开门,局部的不开门,这不仅给中国的经济体带来好处,也会给世界的经济体带来好处。
再者,大家都在谈科技创新怎么好,却没有太多的人去研究科技所带来的不良的影响。当然我绝对不是反对创新,反对科技,但是大家知道科技创造了很多行业,但同时确实也破坏了很多就业岗位,在世界上这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而且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戴威:ofo创始人、CEO
共享单车是对自行车自古以来的个人所有制的一种突破,这个模式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方式,即共同使用,共同所有的方式。
这个行业发展之快超乎想象,也许自行车以后会是世界上第一个不再会被个人购买的商品。自行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可能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例如由我们购买传统自行车品牌,统一运营和管理,消费者则直接按需付费来使用。从商业模式本身来讲,这样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都是有好处的,这意味着更少的碳排放,更方便的短途出行。
诚然,它会给传统行业中的企业带来影响,长期的行业整合和变化也值得我们再去探索,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大街小巷的各类单车展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的创新浪潮,而且已经蔓延至国外–美国和欧洲有好几家公司也开始做共享单车了,而且很难得的是这次是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第一次在引领着一个全球模式上的创新。而且我们确信这种创新能够给社会、老百姓创造价值,解决问题,是有意义的。
高振东:宝时得集团总裁,CCG资深副主席
如何做创新,如何做转折,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个是个人能力的创新转向团队能力的创新,或者说个体的创新走向企业体制的创新,一个创新体系的建立。第二点就是如何创新。如果现在把各个领域的创新分成两块,那么一块是基础技术的创新,另一块则是产品的创新。
大家知道,苹果公司现在是全球的创新公司。但是iPod所基于的MP3技术是意大利人发明的,乔布斯不是第一个利用此技术赚钱的的人,却是赚得最多的,原因就在于他把所有其他人技术的发明拿在手里做最后的整合,最终整合出来的东西赚了最多的钱。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意识到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显在的、潜在的需求,或者一种下意识的需求。理解了,深刻的洞察了消费者下意识的需求,就能够开始引领消费需求。基于消费需求的创新才是真正最关键的,最能够做好我们企业核心的问题。
关新:宽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CCG副主席
我觉得20年后的创新或者说全球化,是科技的民主化和普遍化,因为科技改变了我们现在所有的现象。如果要说当今创新跟科技的关系,那我认为全球创新的2.0版就是全球的科技再次被应用,而且这个速度会非常快。因此,我们在这方面要有打提前量的眼光。商业模式固然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的地方,有没有关键的技术。
有几个关键的方面是中国非常值得关注的,即先进制造业和污染处理的结合、能源的可持续、“一带一路”上粗犷型加工的升级和转型、粮食的自给自足、支付手段和金融科技的创新等等。最主要的一点是城市化和数字化,这个方面,中国已经引领世界了。我们消费居民的数字化领先国际十年,已经引领全球。因此,如果能够在这几个方面我们继续创新,我们国家便是可持续的;如果我们能够把创新、文化和环保可持续输出的话,这便是我们最大的全球化的动作。
洪为民:前海国际联络服务有限公司香港事务首席联络官,CCG常务理事
我们很喜欢讲中国模式,但我认为这个提法有点问题,因为模式难免会有自以为是,希望别人来学习的嫌疑。应该多提的是中国创造、中国设计这些概念。当今时代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在这种规则已经改变、缺位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参与到它的制定当中;或者是引导国际组织,去定一些对中国还是有利的一些规则。
下一步,我们应该想着怎么样把我们的创新,把我们的技术推出去,这是两方面。一方面我们在把产能转移的时候,不要单单去利用人家好的环境,或者低廉的工资。因为其实很多国家他们不想再重复中国的模式,不想再重复那种高污染、低工资、透支型的这种粗放型的发展,他们也在想怎么办。因此,当中国把我们的经验和技术一起输出,才能够真正的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刘科:南科大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CCG常务理事
我同意创新不是一个模式的说法,的确,创新是一种文化。为什么中国人2000年前发明了火药,有了烟火,但后来又有了枪?枪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改变,但当时在封建制度下,枪对练了一辈子武功的大将军来说,是种挑战。所以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文化约束了我们的创新。因此,要像文艺复兴一般解放思想,才能促进创新。在今天而言,如果藐视数据,我们就没有创新。
CCG作为一个海归的团体,更多的要把文化带回来,把人才带回来。今天我们中国谈全球化的时候,全球化最大的限制是人才,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缺的是人才。作为国家千人计划联合会的副会长,我希望全球化智库能够吸引海归人才,同时把香港和深圳作为吸引一大批中国和非中国人的创新基地,因为没有人才全球化是做不了的,创新是做不了的。
陈宁: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CCG常务理事
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能够通过一颗人工智能的芯片,实现亿万人脸的秒级定位。这个技术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福祉,例如我们可以用短短十几个小时帮助公安找到一个被拐卖的儿童。但同时,但是它也确实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的思考。例如清明节期间一万两共享单车涌入深圳湾,导致深圳湾第二天就被迫关闭,专门清理这些单车。因此,有时往往是这些颠覆式的技术和互联网模式突发性的创新,造成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社会问题。人工智能过去一直是专家设计,但是现在由于算法、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引入,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机器的设计算法的时代。那么,人工智能如何全球化、全球化政策与机器智能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张首晟:著名物理学家,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丹华资本董事长,CCG学术委员会专家
创新与全球化是非常关联的,而中国现在处在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个复兴时期。以往的国家崛起往往导致战争,但是当今真正的关注点,是科学和技术上的创新,是一个无限的江山,因此整个科学的创新是促进中国和平崛起的方式。而中国也可以现在利用全球化的创新机会,也是给对整个世界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创新方面最近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领域。这个概念虽然50年之前已经被提出,最近却得到日新月异的增长。这里有三个大的趋势,包括计算能力不断的推进,大数据的产生,以及人工智能的算法。而且随着整个产业链的推进,利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大的趋势,能够推动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会带来一个美好的愿景,也会给中国创新带来一个新的活力;科学这个无限江山也将为世界历史做出新的贡献。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4月9日举办的“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