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TPP等贸易政策需要专业解读和去政治化

2017年3月24日

专家简介

龙永图,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外经贸部原副部长

  在贸易政策备受关注的当前, 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国际贸易的总体氛围。因为现在发生的很多事导致了总体氛围对贸易发展不利,这是很不好的现象。事实上,国际贸易对很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有重要作用,包括中美两国。现在的火药味很浓,所以,我们在贸易政策上要做的,一是去政治化,二是进行专业解读。

TPP不是针对中国的威胁和阴谋

  现在有很多对TPP不专业的解释,包括一些“专家”认为TPP的设计初衷是把矛头指向中国。我记得很多年前,时任美国TPP谈判代表团负责人的Wendy Cutler女士作为在WTO谈判中认识的老朋友来到我的办公室,我直接问Cutler女士,“你认为TPP是为了反对中国吗?”她回答道,“绝对不是。”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我也告诉不在场的同事们,Cutler 女士说TPP背后并没有反对中国的阴谋。所以,中国一些专家,也包括美国,认为TPP的设计是在针对中国,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就此事汇报给了中国的高层领导,经过研究,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晰地阐述了中国对TPP的立场。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说,中国对TPP,一是持开放态度,二是乐观其成。这是官方的正式表态,所以从此以后,中国国内一般不再认为TPP是对中国的威胁,也不再把它看作是针对中国的一项贸易政策。我们应该向中美两国和全世界都讲明这样的观点。

  当然,后来奥巴马总统为了动员国会批准TPP又制造了一些问题,说TPP要把中国排除在制定未来国际贸易政策的过程之外。这个说法是不专业的。TPP的成员国只有12个,不可能仅仅让12个国家来制定国际贸易规则,TPP只是一个约束12个成员国的协议。当然,它能够体现未来规则制定的一些方向,但并不能约束其他国家,包括中国。不管怎样,奥巴马政府的言论再次强化了中国对TPP的错误印象,认为TPP是排除中国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举措。但中国很大度,认为12个国家不会联合搞一个TPP,作为针对中国的阴谋。我们的态度很开放,反而搞得美国很被动。

  特朗普上台后宣布退出TPP,其实从法律上讲,美国并不能说是退出TPP。TPP没有被美国国会通过,从法律上看并不是一个国际条约。因此,严格地说,特朗普总统并不能退出一个在法律意义上不存在的TPP,只能说是退出了未来TPP的谈判。美国退出TPP后,一些媒体和所谓的专家说,这对中国是一个弥补空缺的重大机遇。其实中国从来没有意图去填补由美国的离开而造成的任何真空,中国没有条件也没有意愿去做这样的事。因此,并不能说这是对中国的一个机遇,正如中国过去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威胁一样。总之,中国仍旧对TPP持开放态度,也希望TPP能够以某种形式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产生积极的影响。

协力把错误的解读专业化和去政治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把那些对贸易谈判和贸易条约不专业的解读去政治化,使他们重回事实。TPP谈判只是一个制定区域贸易协议的过程,并不是一场反对某些国家的阴谋。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认识,人们将实事求是,使国际关系紧张的氛围得到改善。

  所以,我们需要努力使关于TPP的解释更加专业。最近外交部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正积极考虑在智利的与会事宜。事实上,它并不是TPP成员国会议,而是太平洋联盟(Pacific Alliance)举办的会议。但它却被报道为是TPP成员国会议,因此就说中国已决定积极考虑参加TPP 成员国会议,这又是一个错误的理解和解读。

  可见,很多不专业的解读正误导着人们,并使贸易问题政治化。我们要竭力把所有相关事实带回到专业的基础上。贸易就是贸易,不要与政治因素为一谈。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也致力于这样的研究,希望我们可以共同合作,使人们清楚、专业地了解所发生的事情。

  TPP面临着诸多困难,最初的谈判各方正在使TPP的努力不付之东流。我非常理解这样的付出。TPP谈判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于投入谈判的各方来说,TPP就是他们的孩子,一定希望它的一些成果能够对其他区域性和双边协议的谈判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这是一个积极的态度。

中国对于TPP:开放态度,乐观其成

  对于中国来说,目前仍然会对TPP保持开放和乐观其成的态度。中国不是TPP谈判方之一,但对TPP持友善和开放的态度。我们需要做出很多努力,从而改善国际贸易的总体氛围。

  至于中美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正如我的同事江山所言,好似暴风雨前的平静。尽管不知道下一步将会发生什么,我们一直相信,共同的利益会把各方联结起来,这也是我对国际贸易,包括中美贸易,仍然保持乐观态度并相信可能避免任何严重贸易冲突的原因。贸易摩擦肯定会存在,但是我们不希望发生贸易战,否则将同时给双方带来重大损失。

  作为贸易政策相关者,我们建议政府应该竭尽所能地避免贸易战,因为过去的经验已证明,只要共同努力,就会找到解决办法。正如在中国加入WTO的艰苦谈判中许多次遇到问题感觉无路可走时,最后总有化解纠纷的出路。

  最后,我想强调国际贸易氛围的重要性。因为如果氛围改善了,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更好的基础上谈判,谈判者也会更加自信;而如果民众非常困惑,非常政治化,那么谈判会很难。氛围的改善,需要对相关贸易政策的专业化解读,希望中美基于共同利益共襄合作。

  (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2017年3月13日举办的“亚太经贸展望”研讨会上的英文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