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期待中美合作建设“一带一路”

2017年2月6日

专家简介

王义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为什么不沿用‘丝绸之路’说法,而是提出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一带一路’概念?”“陆上不通,修修路,很好理解,海上本来就是通的呀,为什么要搞‘一路’”?

  三年前,美国使馆人来访,一脸困惑。笔者答复,中国没有用“丝绸之路”或“新丝绸之路”的提法,不仅因为那是舶来品,更重要的,丝绸之路一般指欧亚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并不流行,而“一带一路”同时指向陆上和海上。

  中国人有句话:要致富先修路,要快速修高速,要闪富通网路。在中国,“路”还不是一般的路,是道路,“路”只是实现“道”的一种方式。“道”怎么说的呢?《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今天的道就是命运共同体。因此,“一带一路”不是一条,而是很多很多条,大家都有份,因为它是开放的、包容的,追求人类共同发展之道,鼓励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美国政府起初并不太在意,弄不清概念和中国意图,一度认为是个幻象(illusion),总体上对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图、潜在效应、可行性等还在观察,所以迄今未表态。

  直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巨大成功,惊醒了美国战略界。美国智库加紧研究“一带一路”对世界秩序、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的影响。一些美国精英担心中国通过亚投行、“一带一路”建设另起炉灶,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或认为“一带一路”若成功,将导致中国发展模式挑战西方发展模式及其价值观,但也有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并不必然是与美国竞争的,也给美国带来机遇,比如引导中国在欧亚大市场建设中与俄罗斯竞争,美国坐收渔利,或引导中国陷入阿富汗、中亚泥潭。

  还有人建议美国应寻求将“新丝绸之路计划”与“一带一路”对接,稳定阿富汗局势,加强与中国在地区安全治理上的合作。美国有智库甚至主张,美国选择性参与一些经济走廊建设,重点防范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欧合作对美国联盟体系的冲击。

  汲取亚投行教训,美国并未公开反对“一带一路”,且美国人秉承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如果不能打败对方,就加入之)理念,可能更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笔者也建议,“一带一路”进入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地区,进入美国的中西部地区,通过中美省州合作,争取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都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按照林毅夫教授模型,发展中国家每增加1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0.7美元的进口,其中0.35美元来自发达国家。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将增加发达国家的出口,为其创造结构性改革空间。

  马云日前与特朗普会面,谈及为美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就是以改造美国的基础设施,使之更适合电商发展为前提的,更不用说“一带一路”着眼于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投入,带来美国出口、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了。

  “一带一路”主张开放、包容,一是与当地已有合作架构的兼容,尽量不另起炉灶;二是与域外力量的包容,不是排挤美日等域外势力,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并不局限于沿线国家,也包括相关国家。项目也许在沿线国家,但标准、规则、资金、技术、人才是全球性的,比如马六甲皇京港建设,美国公司投了百亿,而中国公司投了300亿令吉,亚投行用的也是美元,丝路基金首席顾问是美国人。因此,美国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美国是世界所有国家的邻国。“一带一路”建设绕不开美国,也不应绕开美国,而是应积极争取美国政府、美国企业、美国人和美元的支持。中国的智慧是借力、借势,应对美方阐明“一带一路”的建设,有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和地区稳定,争取美方支持。

  中美应该讨论如何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比如美国在软基础设施的规则、标准上的优势,与中国在硬基础设施上的优势结合;美国在安全体系优势与中国在经济上的优势结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共同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开发和保护海洋等,推动各自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全球化转型,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中美关系转型,这也为各方所期待。

  总之,美国是“一带一路”利益攸关方和相关国家。“一带一路”与亚太自贸协定(FTAAP)构成完整的中国对外合作倡议。美国的参与,都是确保其成功和更好造福于世界的关键。

文章选自联合早报网,2017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