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福:欧洲技术可与中国市场形成双赢
2016年12月27日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本届论坛以“中国海外投资驱动力:加强合作,多元并存”为主题,共设置十四场分论坛,400余位政界领导、商界领袖、全球化公司精英、跨国企业高管、商务战略专家出席论坛。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孙永福在参加大会平行论坛三“探寻中国在欧投资的演变”研讨时指出,欧洲无论从政治关系还是经贸关系来讲,都与中国非常密切。中国企业现在对欧洲很感兴趣,但是必须要注意到欧洲虽然有一点缓慢的复苏,但还是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经济形势。大格局上中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现在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这一方面给企业带来很大机遇,同时,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和经济方面可能面临的很多问题。
以下是孙永福先生的发言实录
商务部欧洲司原司长、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孙永福参加分论坛研讨
如果仔细观察中国领导人出访的地区,可以看出对欧洲地区的出访是最多的,这说明中国与欧洲的政治关系是非常好的。欧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从投资的角度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从中国的角度来讲,我们第三大投资伙伴是欧洲,欧洲无论从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来讲,跟中国都是非常密切的。双方有许多合作机制,有很多相应的论坛。特别值得提的是中欧之间的技术合作是强于我们与其他任何地区的。也就是说,欧洲是相对开放的。很显然,中国企业“走出去”,目前看来欧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区。
中国企业家要两方面考虑问题,一方面给我们带来很大机遇,很多企业处在估值比较低的阶段,现在要进行并购、参股可能是很好的机遇。但是与此同时,它有政治方面的不确定性,经济方面可能还面临很多问题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去欧洲,可能要仔细地考虑考虑。
过去中欧之间贸易的摩擦,往往注意到的就是货物贸易,中国的货物贸易存在巨大顺差,这就是欧洲抱怨的一个因素。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是没有被统计的。服务贸易中方是逆差的,无论从交易、医疗还是旅游方面,欧州方面是顺差的。所以我们应该全面地看,欧方的贸易应该既包括货币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
坦率地讲,从目前的工作进度,如果从投资协定谈判的角度,要低于双方领导人所期望的速度,也就是双方领导人期望中欧之间的投资协定能够加快步伐。但是由于投资协定的谈判,有一些条款实际上已涉及到自贸区范畴,而且是高水平的包括劳工、环境等等很多标准,需要双方工作层跟相关的部门不断地磋商,因为自贸区的谈判,欧方还是希望放在投资协定之后。所以它又反而迟滞了整个谈判的程序。
欧方抱怨的一个最核心的东西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很多欧洲公司都怕中国并购以后把技术拿走,把人员辞退,这样它的有着悠久历史的企业从此就没有了。所以如何保持它的技术队伍的稳定,扩大就业,给它的社区带来一个正面的影响而不是负面的,不仅增加了投资、扩大了市场的销售,而且给他们的知识产权带来了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企业得到了欧洲的技术。对于欧洲企业来讲,也使它的技术出口有一个良性循环,另外扩大了市场。这很显然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我们现在很多企业可能资金上不是问题,但是技术可能是面临的一个大的问题。在欧洲,很多国家可能你需要的技术它正好有,仔细去寻找会发现很多不错的公司。所以如果寻求技术,美日非常保守,技术方面封锁或许拿不出来,但到欧洲是可以的,因为它作为研发总要把它的研发市场化、产业化,中国13亿人口的市场会给它带来机遇。所以我认为如果企业资金上不缺,技术上需要更新换代的话,在欧洲寻找合作伙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