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管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黄金期
2016年11月28日“自2005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0年持续增长,2015年达到了1456.7亿美元,是2005年的13倍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黄金期。” 本刊记者在2016年《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的发布现场获悉。会上,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与环境利好,是对外投资激增的主要因素。
11月23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以下称“CCG”)与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在北京汉威大厦发布《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记者在现场获悉,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黄金期,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来华投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流量首次位列全球第二。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要推进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实现合作共赢。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新的阶段。
2016年一开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就打出双响炮,海尔收购GE appliance department,万达收购Hollywood producer,这两个都是几十亿的投资。在中国企业向全球化迈进按下快进键的阶段,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出现诸多特点和亮点。CCG的主任、理事长,《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的主编王辉耀在发言中指出,总结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三大亮点,第一,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第二,中国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国,我们在流量上已经超过了日本,这也是中国参与全球化新的里程碑。第三,中国对美直接投资首次超过了美国对中国的投资。
据了解,《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总结了2015年全球对外投资的现状与特点,同时,对中国企业全球化智库搜集的数据中2000年以来至今的近3000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现状与特点。社科文献副总编辑蔡继辉先生表示,从2014年开始,该蓝皮书已连续发布三年。该蓝皮书的编写正值中国企业大举“走出去”的黄金时期。对于中国企业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全球化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对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市场的开拓,会起到帮助和指导作用。
中国是全球化最积极的参与者,中国参与全球化最具体的体现是中国企业全球化、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在成规模,而且快速增长的势头。王辉耀在回答《国企管理》记者提问时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在资源结合比较密切的行业国企仍然有一定的优势,如石油、矿产等领域。同时民营企业的规模有所增大,如安邦、复星、福耀这些企业“走出去”是比较成功的。中国的技术已经开始赶上来了,未来中小企业“走出去”空间很大,如阿里巴巴要建立世界贸易电子交流平台,中国的中小企业、微电子企业,以及互联网信息产业方面的企业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投资方式上,跨国并购不断攀升。根据CCG收录的2000—2016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案例,跨国并购案例占总案例数的88%,可见跨国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从2006年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数急剧上升,2015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498起。
文∕记者:王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