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报】美国大选落幕中国机会来临

2016年11月17日

“连村长都没干过,第一次当官就当总统了!天知道特朗普上台后会干什么!”






  这是美国大选后传播比较广泛的段子之一。由于近期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的现象此起彼伏,刚刚赢得美国总统大选的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又频频爆出反全球化、反自由贸易、反移民的惊人之语,这让段子背后隐藏的担忧逐渐显现出来:毫无从政经验的特朗普上台后各方面充满了不确定性,中美经贸关系怎么走?会不会真的打贸易战?


  针对这些热点问题,11月10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了“美国大选与选后中美关系”研讨会,深入探讨中美关系在大选后的走向。主持会议的CCG副主任王欣表示,大选结束后我们应该忘掉特朗普的商人身份,更多地关注他之后的表态和行动,以及他的团队,比如国务卿、安全顾问等几个关键人物的选任,从而看出他外交及经济贸易政策的走向。


  根据目前的形势,特朗普就任后,必将提高经济增速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纵观特朗普竞选时所说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从降低税收、贸易保护、产业回迁和大兴基建4个方面着手。单就贸易保护来说,特朗普认为贸易逆差仅有利于贸易伙伴,却使美国的资源和就业岗位流失,于是主张对所有进口货物施加20%的关税,特别是对中国和墨西哥的产品征收45%的关税。毫无疑问,这在短期内是有利于美国经济的,但对新兴国家市场造成了冲击。另外他还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还声称要退出WTO。


  对此,CCG主任王辉耀表示不必过于担心。他认为,通过以往历次美国总统大选后的表现来看,竞选时的口号和主张不等于执政政策。美国总统大选的同时也在选举新的国会,国会能够对总统的权力构成限制,包括各种预算和重要的政策。另外,美国是联邦制国家,50个州各自有独立的政策,尤其是经济政策。王辉耀表示,经贸是中美两国利益交集最多的领域,也是两国通过双边合作和管控分歧获得切实利益、实现互利的领域。因此,特朗普当选总统后,需要代表国家意志,考虑整体社会利益,而不是完全按照竞选时的主张施政。


  “中美关系将要转移到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货币政策协调上来,打不打贸易战在这种情况下对美国而言不是很重要。”《世界知识》杂志编辑、记者安刚如此说道。安刚指出,特朗普将本能地、不可避免地为其外交政策注入重商主义色彩。特朗普胜选演讲里还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要在美国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他兑现大兴基建的承诺,那中国企业赴美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是不是会相对丰富?中国在亚非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治成本会不会下降,机会成本会不会上升?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安刚说。


  “总体来看,特朗普上任对中国的利好大于利空,对于他在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方面施压,中国必须要有充分准备和必要应对措施。”CCG特邀高级研究员、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所所长周晓晶说,“目前欧美反全球化的力量明显上升,我们需要及早做好准备,加强双边渠道建设,保持沟通,在经贸方面形成新共识,不遗余力地推进全球化进程,以保证我国在全球整合中的利益和地位。”


  王辉耀说,中美是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共同肩负着促进全球发展繁荣的重要责任。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中国将在挑战中把握新的机遇。现在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谈判受阻、压力增大,中国可以发起设立更加宏大的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FTAAP)多边贸易机制,将美国主导的TPP与中国支持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衔接在一起,以涵盖TPP和RCEP两个多边机制下的所有成员,引领和推动新的、更大范围的贸易投资合作,让所有的亚太地区国家都能从中受益,并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


文章刊于《中国贸易报》,2016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