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三大战略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2016年10月31日

专家简介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CCG特邀高级研究员。

摘  要

  大国发展,需要大战略与大布局。

  当下,“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周年成果丰硕,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中国的三大战略正在从蓝图向现实转化,引领打造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锦绣华章已起笔,三大战略将如何引领未来的发展,其融合发展又有哪些需要关注之处?对此,专家认为,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三大战略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赢得更多的赞赏和支持,它们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新的机遇和活力。

  互联互通赢得支持

 

 

  “真正的21世纪工程当属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

  这样的评价来自于捷克前总理、捷克社民党前主席伊日·帕鲁贝克。9月底,他出席在西安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时,做出了这样富有感染力的表述。

  在伊日·帕鲁贝克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将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将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稳定。

  伊日·帕鲁贝克的观点,表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理念正在日渐深入人心,一幅寄托着沿线国家和地区美好愿景的宏伟蓝图正徐徐展开。

  或许数据能更直观地体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成果。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近100亿美元。目前,中国企业共在沿线国家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156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9亿美元的税收和近7万个就业岗位。

  那么,为什么“一带一路”战略能在沿线国家收获广泛的赞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分析认为,“一带一路”的首要关注就是基础设施投资。发达国家普遍面临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任务,发展中国家更面临着建造、换代等重任,这是推动世界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路径。“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缺口,是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取得如此世界效应的重要原因。”王义桅说。

  作为中国提出的国际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通过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不过,中国不只有“一带一路”,而是已经形成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互联互通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构成了三大战略发展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正在一步步进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三地不均衡的发展状况有望改变,立体交通网正在加速构建,区域沟通将更加顺畅;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东、中、西部区域之间正在形成广阔的合纵连横,广大中西部地区可以加快与国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认为,三大战略融合之前的四大板块等布局,构成了新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完善中国经济格局的大手笔、大布局、大战略,成为“十三五”时期乃至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引。

  在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胡必亮看来,三大战略虽然内外有别,但是体现出了四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大通关、大融合、大发展,大合作。

  胡必亮对本报记者分析说:“首先,不论是以国内发展为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还是以国际合作为主的‘一带一路’战略,最核心之处都是互联互通,突破各自为阵的局面,这当中,既包括了基础设施的联通,也包括了区域合作机制上的互联互通,从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联通民心等多个角度来看,三大战略的发展路径都是一致的;第二,三大战略都是区域发展战略,有助于形成国内区域发展与国际区域发展全面对接,实现区域发展大融合的状况;第三,从内容来看,三大战略主要都是针对开发和开放,在开放的环境中谋求国内国际的共同大发展;第四,三大战略的推进,将会形成国内国际一体化的局面,有助于促进深度融合的区域大合作。”

  因此,胡必亮认为,从这四个共同特点来看,三大战略都是旨在解决区域协同发展问题,通过构建全方位、无差异、不排斥性的区域合作,使区域间、国家和地区间实现密切衔接和全面对接,“三大战略融合、联通给相关国家和地区所能带来的获得感,是其受到高度欢迎从而极具发展潜力的原因所在。”胡必亮说。

  协调融通将是关键

  今年6月8日,中国铁路正式启用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标识,印上统一品牌标识的中欧班列当日分别从重庆、成都、郑州、武汉、长沙、苏州、东莞、义乌8地始发。今后,中国开往欧洲的所有中欧班列将全部采用这一标识,横跨欧亚大陆的运输系统将更加规范有序地向前发展。

  据了解,自2011年3月从重庆首发的中欧班列开行以来,中国已有16个城市陆续开行了去往12个欧洲城市的集装箱班列,累计开行1700列以上,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使者。

  为什么要统一品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亚欧大陆桥物流分会副秘书长武靖宇认为,统一品牌后将一改“各扫门前雪”的现状,通过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以市场化手段探索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做强中欧班列的品牌。

  中欧班列的品牌统一,只是三大战略在发展过程中沟通融合的一个缩影。在广阔的区域空间里,三大战略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专家认为,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不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是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都需要在五大理念指导下,平衡利益关系,突破沟通难点,从更大空间范围内整合区域资源、促进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才能实现融合发展。因此,怎么协调融通,在三大战略的未来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

  在“一带一路”,打造更大程度上的国际开放合作,互联互通是基础,也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互联互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

  这当中,除了设施联通属于典型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情况外,其他的“四通”都需要推进制度层面的互联互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国际上的互联互通要与相关国家共商、共建,实现有效对接,不仅需要国家出台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还要与相关各国进行有效磋商,而从民间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时也存在复合性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有大量融合沟通方面的困难需要克服。因此,做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走出去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践取得了很大进展,轨道上的京津冀全面提速、产业功能抓紧转移升级、京津冀异地医保、异地养老开始破题,产业、交通、生态上的广泛合作初步展开,然而,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协同难,仍然还是协同发展中的难题,在体制、机制、政策各方面也还存在着很多掣肘,需要打破行政体制壁垒,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放大协同效应,构筑区域发展协同机制。

  在长江经济带,其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的同时,长江经济带横跨了中国地理三大阶梯,资源、环境、交通、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地区间发展差距明显,以产业链为整体、上中下游互动协同的发展格局还未形成,因此,如何协同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和有序转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也将是重要的课题。

  三大战略之间,也需要有效地沟通融合。胡必亮指出,“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同国内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相对接,并与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沿边开发开放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开放、东中西部联动发展的局面。

  “区域经济体一体化,不是形式上的一体化,或者进行简单的产业转移就可以了,其目的是为了发挥整体的协同效应,实现整个区域的资源最优化配置。而要进行实质的一体化,需要各地各类资源的重新分配,任务非常艰巨。”陈耀说。

  胡必亮认为,协调融合至少应当在两个方面是重点,一是基础设施,二是政策制度。当前,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同发展已经率先开始突破,在这些产业中应多加疏解、转移,形成上下联动机制,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此外,政策制度方面的沟通协同也不可少,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屏障,比如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协商,确定双方或多方都可以接受的关税、汇率等,以及如何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完善贸易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以促进各相关国家或地区的贸易、金融协同发展等。

  创新意识需共同弘扬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位列第一,在三大战略的推进中,离不开创新提供的动力支持,而三大战略推进中的创新举措,又给创新发展带来了实践佐证。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看来,三大战略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创新和深化,其特点是更加强调跨省、跨区域的大区域发展;从沿海开放转向更注重空间和内容的全面开放;更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创新在三大战略的未来发展中应该是基础性也是引领性的,因为要实现互联互通,创新是基础,而有了创新,未来的发展将会更加顺畅。”胡必亮说,“三大战略的创新应该涵盖体制、机制、科技、贸易等各个范畴,从体制机制方面来看,比如国家间合作制度、货币互换政策、贸易制度、投资制度、产业发展机制等,都需要有创新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从技术方面来看,比如轨道交通技术、跨境电商技术等也都有创新突破,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全面创新的引领。”

  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认为,“一带一路”本身就是创新,让世界闻名的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让其从一条贸易之路转化成了现代国际合作的发展战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表示,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智慧”,也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国际经济社会秩序基础的新解读。

  围绕构筑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河北省谋划推出5种三地合作模式。仅一个中关村,就在河北省创出多个合作对接模式。协同创新,百花齐放。在保定,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落户;在石家庄,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与石家庄新华区创建北京金种子创业谷石家庄众创空间;在秦皇岛,中关村海淀园建起首个分园,将中关村的创新基因引入港城。通过这些创新政策,寻找利益共赢的合作点,是推进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

  在长江经济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一重要论述意味着长江经济带将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长江经济带发展路径的重大创新。

  王义桅分析认为,三大战略是中国全方位开放时期的三大支柱,旨在挖掘市场潜力,带动沿海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共性是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创新合作模式,比如自贸区的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方法。

  王义桅同时指出,三大战略所面临的形势,不再是简单引进外资的开放发展形式,而是应该在开放的基础上,更多地依靠创新、协调、绿色的发展,要体现五大理念的布局,让民众共享,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文章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