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迅速的欧洲国际经济学领域顶尖智库 ——布鲁盖尔研究所 | 智库研究

  2016年1月27-28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项目”(TTCSP) 打造的《全球智库报告2015》(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正式发布。报告指出美国、中国、英国是世界智库数量最多的三大国家, 分别拥有智库1835家、435家、288家。尽管中国已经成为智库数量仅次于美国的“智库大国”,可是上榜智库的整体水平还是逊于美国、欧洲甚至日韩的国际智库。在全球智库综合排行榜中, 美国作为传统的智库强国,共有6家入选全球十大智库, 而前175名排行榜中, 中国智库仅有9家,二者之间差距显而易见。发达国家智库经过多年的发展, 在各项领域的研究水平都相对较高, 整体的智库体系发展更加成熟, 值得我国智库学习。自2008年以来,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与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实地考察30多家世界知名智库,与上百名国内外智库专家进行交流探讨, 总结、研究智库建设及运发展经验。2014年,他们将研究成果编印进《大国智库》一书里公开出版。

  布鲁盖尔(BRUEGEL)研究所是欧洲国际经济学领域的顶尖智库,2005年上半年在布鲁塞尔成立,旨在通过开放的、以事实为基础的、并与政策密切相关的研究、分析与讨论,提升欧洲的经济政策决策水平。很多欧盟国家政府和跨国大公司都是其会员,政府会员包括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爱尔兰和英国,公司会员包括微软、德意志银行、高盛、谷歌和三星电子等。

  2008年,布鲁盖尔被评为全球“发展最快智库”,在2012年西欧智库排名中,布鲁盖尔研究所更是一举夺魁,成为欧洲影响力最大的智库。

  布鲁盖尔之所以在如此短时间内取得如此上佳表现,首先得益于它较好的地理位置。布鲁盖尔研究所位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里是欧洲事务的中心,为其获得一手的资料信息,建立与欧洲甚至世界要人的关系网,获得媒体宣传平台等提供了优越的“地利”条件;其次,该智库借鉴其他智库的经验,运营模式有一定的创新,在其治理和融资上可以平衡公共投入和私人投入;专注于国际经济领域,为欧洲经济政策讨论带来了新的声音。

  更重要的是,布鲁盖尔研究所顺应了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趋势,自成立伊始就采用了一条泛欧洲的发展途径,其成员来自包括很多非欧盟国家的整个欧洲,相比传统欧洲智库,起点站得更高,视野更广阔,根基更扎实。欧洲一体化本来为欧洲智库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很多智库却没能很好地利用这一条件,依然把研究集中在本国的一些领域,这就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其思想的进步和发展,布鲁盖尔研究所则很好地摒弃了传统的局限,积极利用这一优势充实壮大了自己。它既重视欧盟事务的研究与对话,也关注各个单一国家所面临的政策责任,同时积极与欧洲及欧洲以外的各种各样的参与者开展工作关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并且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参与者,欧盟必须丰富其政策讨论,积极与其他国际经济的参与者展开政策探讨,但这些讨论通常被内向型政策偏见所阻碍。布鲁盖尔为人们提供了分析欧洲事务的全球视角及分析全球事务的欧洲视角,加强了人们对全球化背景下欧洲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和所担负的全球责任的理解。

  布鲁盖尔的团队中,有富含经济决策经验的实践者,也有对政策事务感兴趣的专业研究人员。其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经验,股东经历具有多样性。以主要股东为代表的委员会负责制定工作规划,综合考虑来自于不同背景的实践者所关心的问题。在管理上,既重视内部关系的协调和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也积极与欧洲智库及其他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展开合作 。其研究团队善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挖掘新的观点,同时关注相关性和可行性。其开展的研究,包括内部研究及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主要是利用科学的分析对经济改革进行评估,讨论政策选择并提出建议。

  布鲁盖尔并不代表任一特定的政策学说,它为具有不同背景的人们之间展开以科研为基础的讨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论坛。尽管其研究的问题由委员会设立,问题的答案却由研究者得出,而且所有的出版物只有经过作者署名方可发行 。此外,布鲁盖尔杜绝各种行政指令,其股东也不能干预研究的开展与发布。

  不难看出,布鲁盖尔很好地发挥了欧洲地区智库发展的优势,同时也抛弃了一些传统的弊端和劣势,这些都使得布鲁盖尔迅速地成长为世界级的智库。2008年,布鲁盖尔被评为世界发展最快的智库,并最终登上《2012年全球智库报告》西欧第一智库的宝座。

  随着布鲁盖尔的迅速崛起,它在欧洲事务中表现得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在涉及到欧洲经济、欧盟机制、欧元区改革等重大问题上,开始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在2009年《里斯本条约》生效前夕,布鲁盖尔研究所增设“新委员会备忘录”项目,出版政策报告《2010—2015年欧洲经济的优先议程:新委员会备忘录》,结果在第一时间成功地影响了欧盟新机制的决策。2011年12月9日,欧元区领导人为达成欧元区主权债务和银行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再次会晤,但仍未能提振市场。布鲁盖尔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Zsolt Darvas就此撰文,深刻分析了导致当前危机久拖不决的根源,针对性地指出了欧元区存在的十大根深蒂固的问题,为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在整个欧洲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 。

BRUEGEL对蓝筹债券建议推广策略

  布鲁盖尔研究所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来持续倡导这个建议,而且其理念也在不断改进。2012年,即建议书第一次出版两年后,两位作者在布鲁盖尔的一次活动中向重要的决策者和思想领袖介绍了他们的想法,同时,他们还向国际和国内媒体广泛宣传建议书。要想让蓝筹债券像许多欧洲政策一样得到采纳,就要得到不同层面和不同制度系统(包括国家的、欧洲的和国际的)的支持。

  到了2012年4月,有关蓝筹债券的建议就在媒体中出现了200多次,包括65%的欧洲媒体和19%的“国际”媒体。在报导的欧洲媒体里,最多的是德国,占总报导次数的32%,因为将欧元区债券集中在一起的想法在德国受到很大质疑。为了推动这个建议,布鲁盖尔研究所针对地方、区域和全球层面的媒体展开大量宣传。对于任何一个智库来说,策略的关键之一就是将自己的想法宣传出去。布鲁盖尔研究所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成功,2012年英国《前景》杂志将其提名为年度全球智库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提名词里,布鲁盖尔研究所被描述为一个“能持久提供有关欧元区危机的卓越且有先见之明的分析的机构”和“能促成全球政策形成的专业组织”。

  要想事有所成,布鲁盖尔研究所必须让决策者和能够影响决策的个人了解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参与国内和国际媒体的讨论,这要求对所有讨论都有深入全面的观察并能在有限资源的条件下介入其中。国际化也对布鲁盖尔研究所的工作提出挑战:机构需要参与多种语言的讨论,这迫使研究所管理层要考虑不同国籍职员间的平衡,还要考虑整个团队的研究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建立一个国际化的沟通小组,这个小组可能比研究所其他领域的成员规模都要大。

  布鲁盖尔研究所还面临着一个所有欧洲智库均面临的挑战:作为一项泛指欧洲的研究还要对每个单独的欧盟国家有说服力。逐渐的,布鲁盖尔及其同伴已经进入一个“新生的公共领域……来塑造(民众)对欧洲政策的预期和认知”以及充分利用他们越来越丰富的“地方和国际媒体资源”。为达到这一目的,研究所又致力于“老智库新思维”,这是资深研究员尼古拉斯·贝隆的简练说法,掌握发现“创新的狭窄空间”的艺术,这是很少人能够跨越的挑战。

  尽管研究所的规则要求组织本身不抱有任何机构立场,对布鲁盖尔的政策想法进行倡导要求其他学者也要投入这些想法的推广中,哪怕他们并非作者。但对媒体(之后是公众)解释清楚这一点是特别困难的:布鲁盖尔研究所的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不代表组织的机构立场,作者自己必须坚持他们自己的建议,而研究所则负责确保工作质量并给职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当然,确保质量包含着匿名评审和同事间足够的投入,但这都不能要求研究所本身支持某一特定立场。然而,作为研究所整个团队来讲,还是要保证讨论持续进行,特别是同时在国家层面和欧盟层面进行讨论的时候。

  由摘自《智库的力量》】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8月刊总61期,作者为CCG编辑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