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美、欧、非、拉美的投资机会 | 企业走出去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加上中国企业在第三地的利润再投资,总规模约14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来华投资,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未来几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预计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对与会企业的调查,绝大多数参会企业已将国际化作为前进的目标,“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一)国际背景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认为,无论是美国所倡导的环太平洋合作,还是我国在APEC会议上提出的亚洲太平洋贸易自由区,都昭示着区域贸易合作正在蓬勃发展,这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创造了多样性的选择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认为,根据联合国贸发组织数据,201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同比增长了约9%,达到大约1.45万亿美元,全球跨境投资规模正在回升。这说明全球大环境已开始转暖,这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非常重要。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主席章新胜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在全球化的今天,每个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不论“走出去”与否,任何一个企业都面临着国际化和国际化战略的制定与应对,并且这将体现其资本运作、人才、技术、信息和商业模式、组织模式的方方面面。

  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吴建民认为,今天,全球增长中心在东亚,而且东亚的经济发展势头还在继续。当今世界处于新能源、云计算等新产业以及生活方式的三大个的前沿,这些都给中国与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好的机会。

  (二)国内背景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了基本的支撑条件。全球第一的外汇储备构成了企业“走出去”稳定的资金支撑。中国政府制定的一整套“走出去”战略和政策,为中国企业迈出国门创造了良好的国际软硬环境。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发展,需要更大的全球化市场,因此,“走出去”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认为,我国已经将企业“走出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且不断完备政策扶持与服务保障。比如,商务部编制的对外经贸合作区国别产业投资指南、财政部下发的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政府部门签署的自贸区协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等等,均在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保驾护航。

  中国科协副主任、广西自治区原副主席陈章良认为,虽然中国农业近十年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大概五六年前,中国粮食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进口,考虑到中国13亿的人口,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中国农业企业必须“走出去”。

  

二、中国企业在美、欧、非、拉美的投资机会

  自“走出去”战略提出至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规模与范围不断扩大,主体日趋多样,“走出去”的方式也不断丰富。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强力推进,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作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旧热点区域,美国、欧洲、非洲、拉丁美洲都有哪些投资机会,又有什么风险?

  (一)美国的投资机会

  美国政府原驻中国贸易代表、美国科文顿柏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Tim Stratford认为,中美两国关系稳定,并且两国政府一直努力推动双边关系向前发展。美国作为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是很多人的投资目的地,这其中也包括许多中国企业。现在,在美国有一个潜在机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在2030年之前,美国需要8万亿的基建投资,比如能源、运输、水处理等。

  美中汽车交流协会主席、美国百人会大中华区主席、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国际汽车工业的合作,特别是与美国汽车工业的合作。可以说,合资路径为中国汽车行业培养了人才,积累了资金和经验。另外,中美两国的汽车工业在基础层面上是互补的:美国汽车工业的优势在于历史、人才、技术、品牌,但其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发展潜力较小;中国正相反,市场蓬勃发展,过去十几年平均增长20%以上,但在技术、品牌方面跟美国还有很大差距。未来,中美汽车工业合作共赢的局面还会继续,不过合作模式会发生改变,将来,中国对美国投资会变成一个新亮点。

  亨瑞集团副总裁、美国前驻华商务参赞Steven Hendryx认为美国的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房地产业发展非常强劲,很多中国企业已开始到美国进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包括中国的开发商、主权基金、投资型企业、保险机构、房地产投资基金等。Steven Hendryx认为,要在美国进行房地产投资,必须找一个本地的合作伙伴。

  Slane公司董事长、前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主席Dan Slane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有四大机会,第一是医用大麻。随着美国26个州宣布医用大麻合法化,医用大麻行业有很大机会。第二是农业。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耕地数量的减少、中产阶级的增加,未来中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和肉类,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有更多农业进口方面的需求。第三是养老保健行业。美国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现在已接近70岁,这个群体的养老保健需求非常旺盛。第四是油气方面。美国油气行业实现了巨大的技术突破。美国能源部预测称,美国在未来五年可以实现能源的独立,这意味着油气行业有很多机会。

  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资深研究员Donald Lewis认为,中国要想提升食品安全,加州是非常好的投资目的地。此外加州还有很多行业,包括清洁能源、生物技术、信息科技、新能源等,投资环境非常诱人。 Donald Lewis认为,中国公司到美国投资,必须了解美国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政策,做到合规。

  (二)欧洲的投资机会

  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Fredrik Erixon认为,对于中国的投资人来说,如果想在欧洲拓展业务,BIT非常重要。中国企业家需要关注政治上的敏感性,了解政治背景,避免法律风险。

  科文顿伯灵律师事务所国际公共政策专家Sebastian Vos预计未来五年,中欧贸易协议会有一定的成果显现。Sebastian Vos指出,目前欧洲并非一团糟,而是在不断变化,经济发展大趋势是正向的。在欧盟,海外投资进入某些行业比较困难,不过也有比较容易进入的行业。欧洲成员国很愿意提供好的条件以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人。

  法国政府投资部首席代表Pascal Gondrand认为目前中国在欧洲投资的企业数目有限,但不断有新公司在欧盟投资。尤其是有很多以前做贸易的中小企业企业转向了投资。Pascal Gondrand否定了欧洲不愿意把高科技公司卖给中国投资者的说法,他以马钢收购法国企业为例进行了说明。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管理学访问教授Dominique Jolly认为在欧洲投资成功需要三大支柱:第一个支柱,当一家中国公司并购了一家欧盟公司,中国公司应该让这家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这样做肯定会获得欧盟政府的支持,吉利并购沃尔沃之所以能成功,这是一个重要原因。第二个支柱,建立市场协同。第三个支柱涉及到技术。中国企业赴欧洲收购不仅要把技术消化掉迎头赶上,还必须有非常好的整合思路。

  (三)非洲的投资机会

  哈佛大学教授Jacob Olupona认为,中国对非洲投资面临的挑战包括:第一,非洲人可能对中国的投资意向缺乏信任感。第二,中国投资者认为非洲人力资源技能水平不高,因而存在对人力资源的估值可能过低。第三,中国投资者对非洲的历史和当前的政治格局也许了解不够。第四,中国投资者对非洲人民的传统习俗缺乏了解,影响到客户服务及其他售后方面。第五,过去,中国多到非洲进行矿产开发,现在中国的投资应该更多元化。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机遇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对非洲年轻人的教育如进行高等教育培训等,此外,随着非洲宏观经济政策的改善,高科技、酿酒、银行系统等都有投资需求。

  科文顿伯灵律师事务所国际公共政策专家Witney Schneidman认为在非洲投资有如下几大挑战:第一,57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要想在非洲投资成功,必须熟悉不同的国家及其人民。第二,从地理层面看,尼日利亚、索马里都有冲突,必须解决。第三,非洲有很多暗箱操作,使选举流于表面。第四,非洲的贪污问题非常严重。非洲的投资机遇:第一,很大的市场潜力。整个非洲大陆,不管自然资源还是交通、消费品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第二,非洲的管理在不断改进,民族制度在不断发展,可以说,非洲崛起是一个真实的图景。第三,从不同行业领域看,农业是非洲崛起的基石,工业发展也很重要,铁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旺盛。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认为,在地理因素、历史及现实等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非洲多年来经济发展并不顺利。对于未来非洲该如何发展,黄剑辉提出,非洲的发展需要总体的战略思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教育和制度建设等多轮驱动。结合PIDA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黄剑辉提出了中国参与非洲能源、交通、电信、资源、工业园区、农业、矿产及航空等八大领域建设的系统性报告。

  (四)拉丁美洲的投资机会

  阿根廷驻华大使Gusdavo Martino认为目前中国作为阿根廷的第二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国,投资势头有增无减。在中阿两国关系良好的大政治背景下,政府间的机制、经济领域的协议等都会对投资企业形成保护机制。中国在阿根廷的投资已遍布农业、基础设施、矿业、制造业等多元化领域。Gusdavo Martino也对中国企业到阿根廷投资提出了建议:首先,了解和熟悉当地市场,才能容易筹划投资。第二,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当地的中国银行、保险机构、中国大使馆及商会等来拓展业务。第三,要找到当地的合作伙伴。第四,充分利用拉美市场高度整合性特点,以阿根廷市场为跳板,向拉美其他地区进行商业拓展。

  智利驻华使馆商务参赞Andreas Pierotic认为拉美希望除矿业外的其他产品也能够进入中国市场,所以拉美需要来自中国的投资实现多元化,而不应仅限于铜、铁矿石等资源能源行业。在南美一体化的进程中,拉美需要基础设施投资,希望中国可以投资跨越巴西、智利、阿根廷三国的铁路。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蔚认为尊重拉美当地的法律和文化才可能把投资做好。拉美社会在很多方面比中国进步,所以中国企业到拉美去,应该保持一种谦逊、学习的态度。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