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新机遇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宏伟构想以来,习主席的出访足迹遍布亚欧10多个国家。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收官之旅也访问了10多个国家,路线覆盖“一带一路”范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入实施阶段,将为企业“走出去”带来多行业的投资机会,包括从初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到资源能源的开发利用再到全方位的贸易服务往来。

  参加调查企业对财政金融支持方面不满意的比重较高,同时表达了未来对融资政策的迫切需求,而政府目前启动亚投行是很好的开端,合理地使用丝路基金也有利于解决企业的融资难。

  

一、政府的外汇管理政策和审批制度获得企业的认可

  如图34所示,约40%的参加调查企业对政府税务方面的支持表示非常不满意,其次是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和投资纠纷裁决机制。随着我国政府规定对外投资实施“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出台,最大限度缩小核准范围后,80%以上的参与调查企业对审批制度表示满意,同时,对外汇管理政策的满意度较高。


图34 参与调查企业对政府对外投资政策的评价

  

二、企业重视政府在金融体系和财税政策支持中的作用

  如图35所示,96%的参与调查企业认为金融体系支持和财税政策在对外投资中处于重要位置,其中68%的企业认为金融体系在对外投资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超过半数的企业认为,向外投资提供保险和促进投资便利化的政策也非常重要。


图35 政策在参与调查企业对外投资活动中的重要性分析

  

三、融资政策和备案制仍是未来的改进重点

  如图36所示,24%的参与调查企业希望政府在融资支持和简化审批程序方面可持续地提供解决措施。同时,企业希望在与外国政府签订投资保护协定、完善对外投资税收制度及完善外汇管理制度方面,我国政府都能够出台积极的政策支持,以便优化对外投资环境。


图36  参与调查企业希望获得的政策方面支持

结  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处于“投入期”阶段,尚未获得预期经济效益。尤其是非国有企业,同时相对于国有企业,其对外投资规模偏小,调查整体结论如下。

 

  第一,欧盟与美国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标地,集中投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产业。

  相比往年,投资者以东亚、东南亚为主要的投资区域相比,2014年中国对欧盟和美国的投资明显增加。服务业成为投资的热点产业;另外,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比重较高;美国的制造业受到中国投资者的关注。此外,相较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规模较小。

  第二,实现品牌提升、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企业海外投资的最大驱动力;多种投资方式并存,在美国以收购为主;融资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

  投资者开始关注品牌价值,调查显示进入美国市场的最大动力是开拓国际市场。投资方式主要偏爱绿地投资和收购,在美国收购中后期整合呈现最大障碍。大多数投资者使用自有资金。

  第三,大部分企业海外投资能达到预期目标,但未实现经济效益;国际人才缺乏是影响效益的首要因素。

  整体上看,投资者对海外投资达到的效益基本满意,无论是绿地投资还是并购,大多数投资者尚处于投入期,经济效益小。其中,缺乏国际经营人才和文化差异对经营效益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另外,受访的美国投资者基本上能够达到收支平衡,其中超过一半的参加调查企业对并购收益满意,交易后整合和资产评估对美国并购效益阻碍最大。

  第四,投资企业对宏观政治经济风险关注度最高;文化差异是经营过程中的最大障碍;美国人力资本高成为较大风险。

  宏观政治经济的稳定性是企业对外投资最为关注的风险。其中,排前三位的是政治安全、政策稳定及法律制度环境。在风险应对方面,企业倾向于通过维护与当地合作伙伴的关系达到降低风险的目标。同时处理好与工会、员工、媒体、当地政府及环保机构的关系也十分重要。文化差异是经营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受访者认为人力成本高是投资美国面临的较大风险。

  第五,企业高度重视我国政府在金融体系和财税政策两方面的作用。

  我国政府在外汇管理政策和审批制度方面的新措施受到企业的欢迎。受访者认为在金融体系和财税政策方面,政府应加强改革力度,尤其是在融资和投资审批方面。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