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 智库需要增强服务意识

2016年7月11日

  由中国最大的社会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近日在京举行。凤凰网总编辑、凤凰国际智库主任邹明在发言中指出,智库如果要创新,还是要脚踏实地接地气,要提高为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智库作为企业需要赚钱

  最近我参加了许多和智库有关的研讨会,议题无非是影响力,传播力和意识形态,也包括能拿到多少批示。但有一个问题大家全忽视了,那就是智库必须得赚钱。关于钱的事,所有的智库研究都不说。

  今天我们谈互联网、新媒体和智库的创新。在中国互联网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可以说排在前十几名都不是国企,都是具有创新的互联网企业。可以说从出生那一天起,它在体制上和国企就完全不一样了,无论是大家说的VIE结构,还是到美国上市融资等等,才有了今天互联网这么大的发展。

  智库说白了就是企业,就是公司。我们一开始讨论智库要独立性,但如果你的体制都不是独立的,你的整个的资本结构都不是独立的,你怎么说自己是独立的、有创新精神的智库呢?所以,我觉得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智库,从现在就要考虑自己的资本运作、资本结构和融资问题。

  钱对一个智库很重要,就像一个大学一样。我有很多的钱,甚至我可以聘请哈佛的教授来担任我的研究员。所以我觉得今天谈创新,首先智库本身要考虑一下,特别是掌舵人自己的资本结构,资本的体制究竟是什么样的,自身的发展不是急功近利的,写一篇报告让领导批示一下就觉得不得了,要有持久的发展。

  智库需要增强服务意识

  前几天飞到俄罗斯参加智库论坛,和在当地长达20年做中小企业服务的律师和中小企业商会人员进行座谈特别受感动,我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问题我们都解决不了,我们在国内搞智库研究一点没有涉及到。

  所以,智库如果要创新,还是要脚踏实地接地气,每个智库研究的方向可能不一样,但不管研究什么,你都是为国家、为政府、为企业真正提高你的服务精神和服务意识,这个智库无论怎么创新,才能在社会和国际上立住脚,因为你研究的东西是有用的、是派上用场的。

  智库需要关注新媒体推广

  在互联网时代智库需要向社会和大众推广自己的思想产品,就像一个企业要有财务部一样,对智库来说,新媒体推广部则是它的标准配置。

  新媒体推广部承担了整个智库的思想传播,它需要利用互联网的技术进行推广和宣传的作用,把智库的思想、理念,送到有影响力的人的桌子上和手机上,它必须有这么大的能力。

  三十年前,智库大都是出一张报纸或者出一本杂志,直接给领导送去了。现在真的没有必要了,如果你的新媒体有足够影响力,你的声音早就海内外皆知了,上到中南海,美国白宫都能听到了,我觉得这是智库创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我认为一个好的智库必须有自己的大V,必须有自己的招牌,这个招牌是有灵魂的,是有人格化的大V。通过他提升自己智库的知名度,以及自己智库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能力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智库在互联网时代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智库需要注重专业化定位服务

  智库的定位很重要,现在中国智库特别浮躁,都想有全国甚至世界性的影响力,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某些方面我们应该向日本智库学习,它对中国的研究是细而又细。一个土壤研究所,对中国每个省的地理情况,土壤情况知道的一清二楚,当然这是从侵华战争以来开始的,他们的一个研究所就是研究那点东西,当国家真正需要的时候拿出真金白银来。

  地方智库也好,民间智库是为谁服务的?一是为政府,当然也包括地方政府;二是为企业服务,为某一类企业服务;三是为精英分子提供思想的服务。在北京的可能更强调我们的思想意识,更强调影响高层的决策,我觉得地方智库的定位真的没必要这样,能够为企业完成自己的咨询服务,完成自己的客户服务,你能够拿到研究收入和咨询收入就很成功了。而且你的成功说不定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吸引更多的企业包括国际企业要求你提供服务。

  (根据邹明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智库创新峰会”上的演讲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