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松祚:为人类的未来做长期投资
2016年5月26日2016年5月15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京举行。原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出席并发表演讲。
谈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已经20年了,我想再过二三十年我们还会谈这个话题。站在今天这个时点上,我谈三点,今天我们真想做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话,我觉得在三个方面我们必须要下最大的决心。
第一个在宏观政策上,我们必须要彻底的放弃货币万能主义。我认为今天不仅是中国,全世界都是如此,有一个词叫货币万能主义。什么时候只要经济稍微波动出现问题,我们就用货币,上来降息、降准,扩张信贷。过去八、九年的时间情况怎么样呢?货币信贷客观来说,2009年无论从哪个指标衡量,我们货币信贷扩张可以讲是天量的,新增量、总量、M2任何指标都是如此。国民经济增速却没有上去,而在一直下行,人民日报权威人士讲话也说得很清楚了,虽然没有用我这个词,但是他已经讲得很清楚,已经承认了,这是不行的。
但是今天不仅是我们的政府官员,包括我们很多企业家仍然是这个思维。中央下这么大的决心要“三去一降一补”,三去的核心就是过去货币信贷疯狂扩张造成的。美国、日本、欧洲都搞量化宽松,全球一样。全球经济不知道要衰退多少年,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思考。
中国不能再走货币刺激的老路,我们今年一季度,应该讲中国经济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为什么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写这么一篇长篇报道说这个事,他话不那么尖锐,但是话其实已经说到底了。我们现在高杠杆,高负债,搞出的高产能,房地产怎么消化?中国金融体系应该讲是非常危险的,银行的不良贷款是在快速上升的,而且银行贷款坦率的说,目前的数据仍然被大大的低估了,我们怎么办?还能搞得下去吗?
所以我们今天谈供给侧改革,一季度社会融资差不多7万亿,银行贷款差不多5万亿,还这么搞?我不说中国经济会崩溃,起码中国经济会面临极大的麻烦。我看人民日报权威人士也是着急了,出来写这个文章,也是给大家发出一个非常严厉的警告,货币万能主义思维不放弃的话,什么转型、升级都不要谈。现在的杠杆市场还在加,很多希望化解过盛产能的又在观望了,房地产很高兴了,开始忽悠城市人和农民都在买房。有人说中国财富百分之八九十都要到房地产上去,这会导致非常恶劣的后果,中国虚拟经济已经非常严重了,有正的泡沫负的泡沫,过盛产能就是负的泡沫,像中国普洱茶等等泡沫都非常大。
我们今天物价指数,我根本不相信统计局CPI2.3%,我们看鸡蛋、猪肉、青菜、房价、教育、医疗价格,只有2.3%吗?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局面。
第二个,从产业政策上要放弃互联网万能主义,现在好像互联网+所有问题就解决了。全部谈互联网+,大家请教科学家、工程师,没有人否认互联网是伟大的革命,但是互联网能够代表一切吗?我想新工业革命不仅仅是互联网,其实新工业革命更重要的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能源。
第三个,从整个国家的制度、机制包括我们企业家的生态,所有老百姓,所有中国人民的心态要放弃短期利益至上的心态。最近看到互联网另外的人,方俊东写的一篇文章,他讲BAT和脸书十年规划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讲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和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差距在哪里?一些互联网公司市值非常大,大家崇拜的不得了。但是他们有了钱,有这么高的市值,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在引领全球的技术创新吗?他们拿出钱在引领人类的未来吗?
我经常做积极性交流,我说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成为一个科技强国,转型升级要真正成功,我提出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国企业,哪怕有一个就行,你能够拿出数十亿,数百亿成立一个研究所,这个研究所不是研究你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是研究人类的未来,人类的下一步。但我认为这样的企业今天还没有出现。
美国电报公司1919年成立贝尔实验室,这个大家都知道,贝尔实验室在过去几十年,上百年时间,它的科技创新毫不夸张的说,超过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国家,甚至某种意义上也超过中国,就这一个实验室。今天大家说华为了不起,我也认为华为了不起,但是华为也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是追逐眼前的短期利益,短期市值、短期收入、短期利润,我们这种格局、境界实实在在的讲,与美国这些伟大的企业相差太远。
乔布斯说你必须区分企业家和商人,商人是以赚钱为第一目标,企业家是以做事,以改变世界为目标的。当然我们在制度上也要保证,其实我们有很大的政治风险,很多企业家在今年年初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是不是要把资金转走。我们的政治体制,很多机制都提出来了全面依法治国,能不能让企业家,不仅是国内的还有国外的,让所有企业家都能安心的在中国长期、长远的科研开发,长期投资。如果没有这一条,谈长期的转型升级我认为是非常悲观的,没有原创性的科学。现在都是希望搞点商业模式的创新,搞点投机取巧,套钱走人。
我们真正的原创性科学谁在做?没有原创性的科学,实际上这个国家是立不住的。我们如果30年以前谈这个话题,大家觉得这是一个笑话,因为饭都吃不饱。那我们现在面对未来的35年,如果我们没有引领人类的科技原创性的东西出来,根本就谈不上这些。原创性的东西靠什么?靠教育、人才。今天我们的人才、教育必须要靠制度、体制有根本性的变化,这个问题必须要谈。其实我们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最终取决于教育制度,但是今天客观的说,我们对教育的情况看法并不是那么乐观。
我们的制度安排怎么能有一个,让所有人长期的做科研的开发,做长期的投入?我们很多企业能把这些炒期货、股票、房地产的钱,拿来成立一个研究所,研究十年、二十年、一百年,如果没有这个的话,我们谈转型,再谈三十年我估计也成功不了。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是国内少有的由智库举办的全面汇聚官、产、学各界高层精英于一体的圆桌论坛。圆桌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旨在深入观察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全球化发展提供前沿性理论支持和鲜活案例,并以“建言献策”的形式助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2016年第二届圆桌论坛由一场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午餐会、青年领袖圆桌晚宴组成,近两百位官、产、学界精英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