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波: 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解决国内的问题
2016年5月25日2016年5月15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就新形势下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研讨。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刘文波出席论坛并发表以下观点:
罗兰贝格公司作为欧洲最大的战略咨询公司在过去5-10年的时间积极参与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曾经帮助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中海油进入欧洲市场。也帮助国家电网进入南美和东南亚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比较积极的角色,帮助中国企业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去年以来,我们参与比较多的项目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德国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也帮助中国高端制造的国企和民企寻找欧洲先进制造的并购机会。
三年前,我参加在哈佛大学举办的全球能源论坛。在这次论坛上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欧洲和美国智库的专家提出中国是非洲最大的能源企业之一,他们认为中国的公司拿走了当地的资源,似乎又没给当地人民带来太多的就业机会。中国人派了大批的工程和能源开发人员去了非洲这个国家,这些中国人吃不惯当地的饮食,又办了餐厅,辅助人员过多。相应的就是西方智库夸大了这些问题。
现在我们提倡国际产能合作。中国相应过剩的发电、能源装备也可能在印度市场是有需求的。我们有一个做家电的中国客户,他们想到非洲消化过剩产能,但非洲市场还没有达到消化中国产能的阶段。非洲当地可能需要的是尺寸更小一点的,甚至是黑白的,也不需要液晶的。
在国家层面需要做一些思考。我们做过一些研究,在“一带一路”的70多个国家,从商界和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来看,绝大多数对中国这个国家和“走出去”的企业的好感度是不高的,这是比较客观的现实决定的。
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国际产能合作过程中解决国内的问题。我本人还是央企宝钢的独立董事,中国严重过剩的钢铁行业,甚至是跟钢铁有关的焦炭,在这个领域,政府可以起到一定作用,逐步合理的去掉一些产能。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合理解决,当这些产能过剩行业走到一些国家时就会遇到一些问题。现在印度的塔塔在英国的钢厂,愿意以1亿英镑卖给其它的接管公司。但是,我看到英国的政党和工会都强烈反对任何来自中国的钢铁行业的企业参与1亿英镑的并购。他们认为欧洲和英国的钢铁行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跟中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有关,国家也应该做一些相关的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的企业和民众对我们不是特别友好,我们内部也需要做一些产能规划。
至少在过去几年,我们在谈到中国企业全球化过程中忽略了一股重要的力量。罗兰贝格是欧盟商会在华的独家智库,连续六年做了欧盟在华企业信心指数调查,发现最近三年欧盟企业对在华的经营环境感觉不是特别友好。大家可能没有提到一个事实,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华的欧盟企业也是做了一些贡献的。把相对先进的技术引进到中国,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也解决了大量就业。过去三年,他们觉得至少在华的劳动力制造成本快速上升导致了全球化运作的欧洲公司将制造中心向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转移。谈到全球化的问题,中国公司未来会成为全球化的公司,对我们国家贸易顺差的贡献除了中国公司以外,在华的欧美企业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几个问题,一个是国家层面,包括宣传、产能过剩的协调。另外就是中国公司和同行的欧美公司之间也需要进行交流。另外就是需要在文化方面进行更多的融合。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