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从“敦煌”再出发
2015年的年头和年尾,戴志康做了两件“惹眼”的事:一件震动房地产业,另一件则成为艺术界的“新风向”。由此,他正式从地产圈转战艺术产业圈。
2015年2月9日夜,在港上市的上海证大发布股权变动公告称,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名下( 包括其女儿) 持有的上海证大全部股权已经悉数转让给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但是,戴志康却唯一留下了位于上海浦东的上海喜玛拉雅中心。“我现在的房地产资产就只有这栋楼了,留了这栋楼55%的股份。”戴志康留着它,是有“情怀”的。
2015年12月1日,在戴志康留下的最后一块地产物业的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里,“敦煌:生灵的歌”大展开幕——展出包括敦煌学奠基者常书鸿、段文杰等人临摹作品在内的共计165件来自敦煌的珍品。更让业内惊讶的是,喜玛拉雅美术馆甚至把13.6 米的涅槃佛复制品、8个在敦煌尚未全开放的最具艺术价值的敦煌石窟复制品、16件国家一级文物都搬到了现场。“上海作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太需要一场触动心灵的中国传统文化,升华我们对中国历史的自信。”戴志康如此解释。
与此同时,资本界看到的是,戴志康在告别房地产业后,正全力打造新的产业——证大文化。上海敦煌展开幕一周后,在上海证大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证大文化”) 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他透露,“这些年,我在艺术这块已经积累了很大的规模,我想把它们开发后做成产业,进而准备借资本市场做大。”
戴志康给这次转型作出的解释是: 我要做下个时代的事儿。
作为一个本科和硕士阶段只学了金融的投资家,戴志康早期并未研究历史文化,改变发生在1992年他第一次去美国以后。当时,巴菲特和索罗斯这些投资大师最吸引他,“这些超一流的投资家都是哲学家,他们会洞察社会。”他发现,这是成为投资大师的重要原因,并确信做投资家要关注宏观,要深刻地研究国家和社会,以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大概的走向。
“我认为,下个时代的事儿是文化产业、‘互联网+’、金融和国际化。”这和他之前确定的证大集团产业板块不同。2012年,戴志康曾表示,证大集团现在有三个板块: 金融、地产、文化,但未来的方向是互联网化、文化与大众化。金融是传统优势产业,而“互联网+”将是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的载体,借此将现有产业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显然,在戴志康的布局中,新增并强调了国际化。他的国际化观点包括: 第一,国际化的平台变了,过去是贸易全球,现在是投资全球;第二,国际化的方略变了,不是简单的海外并购,而是资金和人走出去;第三,国际化的思维变了,中国的企业家和投资家不只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要把整个地球作为自己的布局空间。
发展24载后,证大集团进入2016年,将业务板块划为三个方向:金融、文化、投资。在金融领域,证大涉足小额贷款、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私募、信托、艺术品投资理财等,由证大控股或参股的证大财富、北京捷越联合等已在全国建立了500多个分支机构和网点,有员工逾20000人,业务规模达数百亿。在投资领域,证大重点关注互联网、海外资源和中医药大健康三大方向。在互联网领域,证大投资的项目包括中国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该平台已拥有2.5亿用户, 估值逾40亿元。在海外资源领域,证大投资并已经取得马里金矿、铀矿、刚果金卢本巴希铜钴矿等多个矿藏的采矿和探矿权。在中医药大健康领域,证大已在中医药场所运营、中药材种植、中医药研究等领域逐步开展研究和布局,致力于改变中医药式微的局面。在文化领域,戴志康重新建立上海证大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多年的艺术品投顾业务和已经着手搭建的艺术品登记备案平台、分享平台,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大观舞台、喜玛拉雅艺术中心共同打造的证大文化板块。证大文化也即将在新三板挂牌。
“很多人把房地产看成资本和筹码,可我是把它当作生命的场所来看待。”于是,戴志康在建造“广厦千万间”的同时,将文化和历史看得比生意还重要。秉持房子不只是中国人容身之所,还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理念,戴志康在做房地产的时候就将文化艺术渗透到自己的建筑和社区里。如今已然彻底退出,并决意大打文化产业这张牌。
戴志康认为,做文化产业要先接受教育,经过探索和学习,真正走进文化。有底气了,才可以作为产业来投资。做这个产业要看眼光,而眼光的磨砺,要有艺术史、艺术学的底子,能分辨什么艺术有价值点,“艺术要做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
2010年,证大艺术超市成立,签约了近1000位合作艺术家,以扶持年轻艺术家为主,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仓储式原创艺术销售基地。同年,为配合上海世博会,证大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策划并举办“归去来兮”机场当代艺术展,将当代艺术植入机场公共空间,并延续至今。2011年,证大携手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共同设计发行国内首支阳光私募型艺术品投资基金产品。2014年,戴志康创立证大画廊,推出“有个计划”青年艺术家项目。2015年,证大文化的线上业务“艺术网银”板块成立,专职负责线上艺术产业的拓展与研发。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成立10 年来,已举办近50个国际艺术交流项目,成为中国民间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敦煌:生灵的歌”大型展览96天观展人次达32万,创沪上展览纪录。
有意思的是,当戴志康构筑自己的艺术王国时,房地产又以另一种方式走进他的新产业版图,“不排除未来再玩一下文化地产。”
敦煌展是戴志康开启新产业的标志,但敦煌在他心里是驻心已久的灵魂。“敦煌是我开始做喜玛拉雅中心的文化营养。”
在设计开发喜玛拉雅中心时,戴志康就带着建筑师去看敦煌;喜玛拉雅中心快建好时,他又带人去看敦煌。当沉浸在敦煌壁画的开阔和雍容气度中的戴志康见到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时,忍不住提出“能不能把敦煌搬到上海来?”。戴志康认为,上海这座海上丝绸之路的口岸城市,需要重新审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重新挖掘和提炼出东方的普世价值观,为中国布局全球、走向世界提供文化软实力保障,为再造多文明多种族的共同繁荣找寻出路和方向。四年后,这一愿望终于实现。
在戴志康心里,敦煌展首先是献给上海人民的。“文化就是要分享。”这也是他做美术馆的初衷。“美术馆把艺术组合起来,将精华呈现给观众。”更珍贵的是,这一次,戴志康用最高标准来展示敦煌: 他将8个在敦煌尚未全开放的最具艺术价值的敦煌石窟的复制品搬到了上海。“虽然多是复制品,但是,这些艺术品已经规定不可以拍卖,属于准文物。所以,这些艺术品的价值也是不可估的,而且还将持续下去。”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介绍说。
戴志康还认为投资者也需要看敦煌展,“其中涉及的历史文化宗教等,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谁都可以从中找到价值,也包括投资哲学。”
在王旭东看来,戴志康的做法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激励。“之前从来没有人能做成如此大规模的敦煌展,我看到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珍品保护和传播的前景。”
“验证资本多寡的准则是什么? 恰恰不是资本本身。”多年前,还是房地产商的戴志康用他的哲学思维这样表述资本。而今,决意进入艺术产业这个圈子,戴志康精神依归的使命感定能给这个产业带来新的气息。
戴志康,CCG常务理事,证大集团董事长。1964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国际金融专业及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1987年进入中信实业银行总行,担任行长办公室秘书;1988 年担任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中方代表;1990 担任海南证券公司部门经理;1992 年,组建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 富岛基金公司,出任总经理。随后,创建上海证大并任董事长至今。二十多年来带领证大集团在金融、投资、地产及文化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同时还担任上海市商业协会常委、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协委员、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终身理事、阿拉善SEE 生态协会监事长、上海新沪商联合会轮值主席、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理事等职务。
文章选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2016年4月刊总58期,作者为CCG编辑部,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