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发:转型的核心是人才和教育

2016年5月24日

  2016年5月15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在京举行。CCG副主席,北京法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广发在发言中指出,无论怎么转型,乃至产业全球转型,人才的转型、教育的转型是核心、是根本。

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人才,人才转型的核心是教育

  各个历史时期、各个行业的人才和教育适用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人才作保障、教育作基础,中国人才、教育、知识、技术、学术、科研如何才能发展上来。国内外都是这样,不能违背万物发展客观规律。无论怎么转型,乃至产业全球转型,人才的转型、教育的转型是核心、是根本。我曾参与过《民办教育促进法》多次调研,提过意见。如果教育跟不上,民办教育不发展,只靠单一教育体制发展,很难培养出在产业需求多元国际化的时代和人才竞争的时代所亟需的人才。人才跟不上,产业转型升级都是空谈。

  现在国家正处在产业转型、人才转型的关键节点上,我认为我国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最近颁布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的工作目标中“参与教育领域国际规则制定能力大幅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质量教育需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参与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是需要人才来作为支撑的。

  上个月我在美国21天走访了很多名牌高校,他们或多或少对《意见》持质疑态度,外国教育机构、大学认为“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是在收紧”。我跟他们讲,《意见》应该正确理解为中国对外教育过去与世界各国教育“不规范”发展时代的结束,教育对外改革开放依法合规时代的到来,是中国政府对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文化差异发展等规范化、法治化。

  具体谈到教育转型、人才转型、老师转型。今天CCG论坛,看到很多海归精英回国、创业。随着海外人才回流的趋势不断增强,未来将给我们国家产业转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教育国际化人才全球化转型带来很大的挑战。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资本,未来人才和教育。当今的中国已经融入了世界,不得不被世界所包容,也不得不去包容世界。

二、站在全球化视角寻求产业转型升级之道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不可阻挡

  美国全球化战略重心有所调整,针对世界格局区域政治、经济、军事等各种力量既有扩张又收缩。世界变了,中国也变了,美国、欧盟这些具有世界、区域领导力的经济体总量也变了,应当面对全球化现实,相应调整心态,世界不可能永远只有G7、G20。甚至仍有各个国际化机构,任何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力量发生变化。美国应当要用变化的思维来思考全球化发展,用合作共赢的心态看待崛起的中国,用包容战略重新审视多极世界、多元文化、多边贸易重构的全球影响力新秩序。

  (二)国家产业转型要借助全球化

  产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出现结构性调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甚至需要产业政策、格局、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变革,这是正常的。从全球角度看,我国的产能过剩其实是相对的。未来中国融入国际,参与全球化进程,引领亚投行、上合组织、金砖五国、“一带一路”、亚信组织、东盟10+1、10+3等国际组织以及与中东、韩、日、澳、加、欧盟等开展国际合作,逐渐提升中国在全球及地区的影响力、领导力,也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地位,先进的理念、技术“引进来”和企业收购、兼并、合作的资本“走出去”是未来中国的转型方向。

  “走出去”的中国必然会给现行双边、多边贸易关系带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及积极影响,对他国的经济利益也会带来了冲突挑战。这些元素,发达国家是不愿看到的。但不可避免的是既有世界政治格局也必然会引发矛盾和产生冲突。这些对全球化以及全面转型带来了挑战。

  (三)“走出去”必须具有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

  企业“走出去”应当关注投资、合作、并购风险问题。产业链投资了解掌握投资所在国的政治制度、国内局势、风俗信仰、产业结构、产业政策等进行充分调研,对各类风险要素和风险关键点进行系统评估,并制定防范风险及危机处理的预案,将由政局变化、意识形态差异等给境外投资所带来的可能性损失风险降到最低,企业步入全球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本文根据嘉宾在CCG主办的2016中国与全球化圆桌论坛的发言速记整理)

论坛简介

 

  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是国内少有的由智库举办的全面汇聚官、产、学各界高层精英于一体的圆桌论坛,深入观察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大趋势、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全球化发展提供前沿性理论支持和鲜活案例,并以“建言献策”的形式助力中国的全球化战略。2016年第二届圆桌论坛由一场开幕式、四场分论坛、午餐会、青年领袖圆桌晚宴组成,近两百位官、产、学界精英出席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