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城市化区域的人口流动
提要
半城市化
由于持续增长的出口导向型产业对流动性劳动人口的需求,原先处于城镇边缘地带的农村地区也出现了城市化迹象(即半城市化)。迅速的城市化发展会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带来压力,尤其在当地政府没有能力应对这种变化的情况之下。
半城市化是指处于城镇边缘的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我们可以从全世界许多地方找到这样的例子,例如中国的深圳、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以及泰国的曼谷。比起对城市地区的发展,移民对这些收入较低的城市边缘地区的发展往往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城市边缘地区的人口增长不仅是因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迁移,也与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人们的迁出有关。因此,半城市化反映出城市人口迁入迁出的双向流动(Tacoli、McGranahan与Satterthwaite,2014)。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以及对满足生产活动和劳动人口的土地的需求带动了半城市化发展。这些劳动人口由在城市和农村两地居住的流动人口构成,他们在城市的居住权以及能否获得城市福利等受到争议,也引起当地居民的争论。在中国,半城市化发展是由政策推动的,政府希望通过分散服务和生产以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需要面对社会和行政管理上的挑战,尤其是在财政方面,见【中国的就地城镇化】专栏所示(Gross、Ye与Legates,2014)。
伴随着多种族、多文化、多语言和多元化宗教信仰的移民人口的增加,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正面临着半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挑战。在许多西非城市,大部分城市贫民和处在城市边缘地区的人们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发展之外。在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东非主要城市如内罗毕,也正面临着很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包括住房短缺、交通拥堵、污染和盲目的半城市化发展(联合国人居署,2014)。由于缺乏市政管理经费以配置资源,许多面临半城市化发展的城市,难以满足移民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服务需求。以印度尼西亚的井里汶为例,除了30万城市居民外,另有40万人居住在城市边缘地区,面临着缺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严峻挑战(Fahmi等人,2014),部分原因在于城市界限、城市规划和政策程序的缺失。一些国家为了阻止半城市化发展而采取阻止和转移国内人口迁移的行动也产生了不同的结果。
在过去三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有2.6亿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仅在2000年至2010年间,就有1.17亿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以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作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引擎,沿海地区接收了超过一半的移民人口。接收国内移民人口最多且移民人口增速最快的为北京、东莞、广州和上海等城市。在2010年,这些城市共接收了超过5200万人,占国内移民人口总量的35%。
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中国已开始推动农村小城镇化发展,以协调经济增长、缓解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政府不仅放宽了对农村小城镇化发展的各种限制和户籍登记制度,还积极鼓励发展乡镇企业。随着城市和乡镇企业为农村人口提供就业机会以及社会福利的增加,许多农村地区迅速向城镇转型。当地政府也担纲制定了这一长期的城镇化发展规划。
中国城市化的成功之处在于避免了大规模城市贫困人口和就业问题的出现。然而,一些严峻的挑战也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而来,例如财产权问题、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划分和成本分摊等问题。到目前为止,物权法律仍然不够清晰。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缺乏财政和能力以兑现中央政府的承诺,即到2020年为止,为1亿农民工解决城镇户口问题,并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和劳动权益问题(Zhu,2014)。
目前,中国庞大的流动人口占7.3亿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是,这些外来人口难以获得合法的城市居民身份,也不能享有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和公共服务等。目前,中国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4%。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达到10亿,占总人口的70%。中国的国内移民在城镇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引用相关内容请注明出处:国际移民组织(IOM)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发布的《世界移民报告2015:移民和城市–管理人口流动的新合作》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