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强硬路线者之家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也称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是具有保守主义色彩的智库,素有“强硬路线者之家”和“冷战智库”之称,与美国石油财团保持紧密联系。2007年,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首次造访华盛顿的时候,即在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了他上任之后的初次讲话。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原是乔治城大学的一部分,由前海军作战部长阿利.伯克上将、乔治城大学的牧师詹姆斯.霍里根和保守派学者戴维.阿布希尔于1962年共同创建。
自1987年7月1日起,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脱离乔治城大学,独立出来。2007年,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买下了华盛顿特区罗德岛大道1616号,作为该机构的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现有职员工超过220人,外围有近500名专家学者提供支撑。董事会是掌握国际战略中心总体发展方向、决定大政方针的最高决策机构,现任主席是库姆.努恩(Sam Nunn),该中心现有36名董事成员和4名退休董事成员。
该中心的运营和管理由12名领导负责,其中心总裁是约翰.J. 哈姆雷。哈姆雷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以及网络安全专家,曾在国会参众两院军事和预算委员会服务多年,1993-1997年人国防部副部长,1997-1999年人国防部常务副部长。中心现有100多名助理研究人员。其中,主席办公室2人,负责主要办公室以及主席的常规工作;发展部8人,负责计划发展、项目协调、院长会议协调、与企业关系、基金会等事务;外交关系部13名助理,辅助高级软件开发、项目和市场协调、网站日常运行和管理维护、制图等;业务运行部21名助理,负责图书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等;计划和项目部有59名助理,主要是项目助理和研究助理。中心现有各种专家研究人员共167人(截止2012年10月1日),分布于各个重点研究领域。
表3-18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截止2012年10月1日)
划分方式 |
研究方向和领域 |
专家人数 |
从地区划分 |
非洲 |
8人 |
美洲 |
13人 |
|
亚洲 |
41人 |
|
欧洲 |
15人 |
|
中东 |
21人 |
|
俄罗斯/欧亚大陆 |
11人 |
|
南亚 |
13人 |
|
从研究问题和方向划分 |
国防/安全 |
28人 |
重建与发展 |
16人 |
|
能源与气候 |
17人 |
|
全球健康 |
11人 |
|
全球趋势与预测 |
13人 |
|
技术 |
6人 |
|
人权 |
1人 |
|
贸易与经济 |
21人 |
资料来源:http://csis.org/experts
在研究人员之外,中心还召集大批顾问,用以给他们提供思维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复杂和多方面的全球问题。这些顾问是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成员,他们向中心的一些项目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建议。
同时,中心还设有国际议员小组,该小组主要由世界各地和前政府选择的商界领袖、给中心带来广泛的全球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市政领导人组成。议员每年召开以此分正式会议,共同讨论全球关注的和最紧迫的问题。
中心早在成立时即定下一条规则:不接受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的资助,拒绝从事任何涉密研究,但却接受环保局、军备控制和裁军署等政府机构的研究合同,并且为捐款者保密。该中心的预算经费主要来源于基金会捐助资金、公司和个人捐赠。其中以洛克菲勒为首的40多个石油财团是它较为固定的支持者和资助者。它的年度预算经费最初只有12万美元,至2012年已增至3320万美元,其中27%来自公司,27%来自基金会,21%来自政府,11%来自个人,4%来自捐赠,其他收入占10%。其中77%用于项目研究,17%用于管理,6%用于中心的发展 。
中心成立50年来,网罗了大批国际关系学界泰斗和政坛精英,以发挥政策影响力为宗旨,以战略问题为研究重点,致力于为世界各国领袖提供战略观察、因应各国及全球问题的政策方案,并极力宣扬自身的研究特色:经济和安全问题,进行政策研究和政治战略分析,其重点放在技术、公共政策、国际贸易和金融、能源等。不仅关注当前具有紧迫性问题的研究,也特别重视从发展的角度,提前进行潜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并给出预测性的研究结果,以显示在对外政策方面“走在形势发展的前头”以及参与决策过程的独特性。
表3-19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截止2012年11月1日)
划分方式 |
一级研究领域 |
二级研究领域 |
从地区划分 |
非洲 |
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美洲 |
加拿大、加勒比海、中美州、墨西哥、北美、南美 |
|
亚洲 |
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 |
|
欧洲 |
东欧、北约、土耳其、西欧 |
|
中东 |
埃及、海湾国家、伊朗、伊拉克、以色列/巴勒斯坦、北非、土耳其 |
|
俄罗斯/欧亚大陆 |
高加索地区、中亚、俄罗斯 |
|
南亚 |
阿富汗、印度、巴基斯坦 |
|
从研究问题和方向划分 |
国防/安全 |
收购与资源、国土安全、国际安全、军事战略、核武器、恐怖主义 |
重建与发展 |
||
能源与气候 |
可替代能源、市场与动态趋势、地区分析、安全与气候变化 |
|
全球健康 |
食物与水、全球健康政策、HIV/AIDS |
|
全球趋势与预测 |
人口统计学、媒介分析、战略计划、 |
|
技术 |
网络技术、太空、技术政策 |
|
人权 |
—— |
|
贸易与经济 |
—— |
|
治理 |
—— |
资料来源:http://csis.org/rss-feeds
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通过各种出版物来体现,主要有:报告(Reports)、书籍(Books)、评论(Commentary)、时事通讯(Newsletters)、学术期刊(Journals)和批判性问题(Critical Questions)。其中,最重要的是两个知名学术期刊:《华盛顿季刊》(The Washington Quarterly)和《外交政策新视角》(New Perspectives in Foreign Policy),都可以链接在线查看。《华盛顿季刊》主要针对一些世界热点问题,如最新关注的中国新战略(China’s new strategy);《外交政策新视角》主要内容为年轻的专业人士对外交政策的看法和观点。
另外,中心还不定期发表各种课题组报告,研讨会报告和研究报告。在众多研究报告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两年出版一本的《世界各国实力评估》。
作为美国老牌的保守派智库,其很多研究成果获得了决策层和公众的认可。2006年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跨党派的“巧实力”委员会,由前副国务卿理查德.阿米蒂奇(Richard L. Armitage)和软权力概念的提出者哈佛肯尼迪学院的约瑟夫.奈领导。“巧实力”战略要求美国政府制定更为全面的大战略,将硬实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形成,即在用武力打击美国敌人的同时,通过威慑、劝说和吸引来减少敌人的数量,以此来应对全球恐怖主义的威胁。这一观念被奥巴马总统所采纳,他在竞选中和竞选获胜之后,主张在美国领导世界时,不仅要运用硬实力,而且还应更加重视运用软实力。“9.11”事件后,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迅速向布什政府提出了“以阿富汗为中心,发动反恐战争”的建议,并具体提出了具体战略,事实证明,相关建议获得了布什政府的认可和采纳。
2012年,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受国防部委托,撰写了一份针对奥巴马政府亚太地区军事政策的研究报告,认为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计划若无改善,要变成现实可能困难重重。报告认为美国应努力加强在亚太地区的联盟和伙伴关系,并通过这样的关系推动共同的安全愿景。该报告对美国奥巴马政府寻求国防、外交和经济资源向亚太地区再平衡的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CSIS加强了对亚太、中国和台湾的研究,主张较以前要温和一些,是对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华政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智库之一。它主张建立并巩固中美最高层对话机制;主张美国应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依照三项中美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行事;认为美国应在亚太地区扮演积极角色,而非调停角色。CSIS同时也非常关心中国的恐怖主义、网络安全、艾滋病防治、老龄化等问题。如2004年,CSIS针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表了著名的《银发中国》报告,阐述中国老龄化可能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本文选自《大国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CCG秘书长苗绿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