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热潮下的近观察

  由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编写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研究显示,随着教育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低龄留学生群体也在不断的壮大。根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四个国家接受中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人数高达13.94万人。其中在美国读初高中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为73019人,留学生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德国、墨西哥、巴西;在英国读初高中的国际留学生为25912人,留学生主要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德国、俄罗斯;在加拿大读初高中的国际留学生为23757人,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墨西哥、日本、德国;在澳大利亚读初高中的国际留学生为16693人,主要来自中国、越南、韩国、德国、日本。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蓝皮书调研合作机构启德教育集团数据显示,自2007~2014 年,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集中了90%以上的中国高中留学生。其中,加拿大是最受中国高中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有近三分之一(32%)的中国学生选择在加拿大就读高中。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则分别位居第二、第三和第四名。从最受欢迎程度来看,在过去 7 年里,最受男生欢迎的高中留学目的国首先是美国(33%),最受女生欢迎的高中留学目的国首先是加拿大(34%)。

1.低龄留学现象更为明显,相关问题突出

  CCG与麦可思联合调查的结果显示,2015年,中国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热度持续。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就读高中或者本科的比例明显增加。与2012年相比,2015年的调查显示,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了27%。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者是预科以及语言学校,这意味着其中大部分学生不会参加高考,也不会选择读完国内高中的课程。

  据新东方《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对有计划留学的学生人群进行的调查,其中计划就读本科阶段的占所有被访者的59%,计划就读中学阶段的占29%,其中就读初中阶段的为7%,就读高中阶段的为22%。可见,低龄留学持续升温的情况下,大学阶段的留学依然是中国学生选择的主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中等教育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就读于这四个国家初高中的中国留学生共有约4.9万人。其中23585人就读于美国初高中,占该国同类留学生的32.3%;9613人(含中国香港)就读于英国初高中,占该国同类留学生的37.1%;7412人就读于加拿大初高中,占该国同类留学生的31.2%;8162人就读于澳大利亚,占该国同类留学生的48.9%。

  在澳大利亚,中国学生赴澳大利亚就读高中及以下阶段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2012年,中国留学生占澳大利亚高中及以下阶段注册留学生总数的45%,毕业生人数的41.8%。2013年,这两项比例分别为46%和43.7%。2014年底,中国学生占到注册学生总数的比例略有下降,为45.5%。到2015年4月,中国留学生占澳大利亚高中及以下阶段注册留学生数量的49.6%,接近9000人,远高于位列二三位的越南(9.3%)和韩国(7.3%)。 自2014年澳大利亚实施签证改革,7年级以上的小留学生(相当于国内的小学毕业生)可以获得学生签证之后,澳大利亚公立学校接收的留学生增长17%,其中以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的留学生人数最多。而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亚洲国家。数据显示,在新南威尔士州公立学校留学生总数中,中国留学生数量占比从原来的50%左右增长到超过60%。由于公立学校学位需求强大,新南威尔士州安置额外留学生所需的澳大利亚家庭数量在4年内增长了75%。

  在英国,有针对4-17周岁赴英读书的外国学生有专门的签证类别,称为Tier4 (Child) Student Visa,这一签证类型的发放总数近年来持续增加。2013-14学年,英国共发放该类签证12280份,其中23.01%的签证发放给了中国学生。

  而在美国就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近几年直线上升。2011年中国超过韩国成为美国高中留学生第一大生源国。根据美国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SEVIS)的数据,在美国公立和私立中学中持F-1签证的中国留学生从2003~2004学年的433人增长到2012~2013学年的26,919人, 10年来增长了60多倍。

  低龄留学人群日益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国读高中生的人群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为了能够进入教育质量更好的国际知名大学。随着留学低龄化日趋严重,其引发的相关问题也值得关注。一是法律问题,低龄留学生在国外留学的过程中,由于对所在国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不了解,加上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为违反所在国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甚至遭遇诉讼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出国前的法律培训和法律意识加强。二是家长陪读问题。低龄留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除了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在国外的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问题也十分关心,加之主要目的国相关陪读要求和陪读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家长做出了陪读的决定。通过陪读,帮助低龄留学生更好地接受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好的生活照顾和精神陪伴,在其人格形成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支持。尽管陪读对低龄留学生成长有重要作用,但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对低龄留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不利,对家庭关系的影响,陪读置业引发当地房价上涨而导致的社区融入困难、文化冲突等问题。三是低龄留学加剧导致国内高校优秀生源流失的问题。

2.留学人群男女比例不对称,女生明显增多

  近年来,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群体中,女生越来越多。2014年中国的自费留学生中,热门国家的男女比例呈现不对称状态。赴美国留学的学生中女生人数已基本赶上男生人数,而留学英国的中国学生中超过六成为女生。加拿大的中国留学生中,女生也比男生多出10个百分点左右;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中,女生要比男生多4个百分点。与相关国家的总体水平相比,中国留学生的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更为明显。美国移民部门的数据显示在美外国留学生的性别比例是男生占55%,女生则为45%;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的数据显示在英国外国留学生中本科生男生占45.2%,女生为54.8%,研究生男生占46.6%,女生为53.4%;澳大利亚教育部网站的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的外国留学生中男生占52.9%,女生为47.1%。由此可见,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留学生“女多男少”的情况更明显。

15  2014年前往热门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性别比例

 

单位:%

所在国家

中国

所在国国际学生性别比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美国

51

49

55

45

英国

37

63

45.2(本科)/46.6(研究生)

54.8(本科)/53.4(研究生)

澳大利亚

48

52

52.9

47.1

加拿大

45

55

资料来源:侨报网,2015年5月11日;美国移民局,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报告,2014年7月版;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Statistical First Release 210;澳大利亚教育部网站。

  就赴英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而言,男女比例不对称更为明显。据英国内务部的统计,2004年中国留学生男女比例基本相当,但在2006年后,女生人数急剧增加。 2008-2014年,在英的中国女留学生比例从55.7%增加至63%,而男生的比例则从44.3%减少至37%。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中,女多男少的趋势非常明显。


图8 在英留学生的男女比例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英国华商报,2013;教育部,2015。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较为复杂。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留学学生绝大部分为公派,而且男生占大部分。据英国教育部统计显示, 20世纪80年代,公派留学英国的中国留学生中,男女比例超过9:1;20世纪90年代开始,虽然自费留学生已开始出现,但公派留学生仍占主流,当时的留学生不管是公派生还是自费生,大多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男士,此时男女比例约为7:3。 根据以往数据,21世纪以来,自费留学蓬勃发展,年度自费留学人数达到留学生总数的90%以上,男女比例差距逐步缩小。一般认为,女生学生在自理能力和心理发育方面优于同龄男生,对于国外生活的适应能力和自主管理学习的能力也更强一些。而在英国,授课型硕士只需一年即可毕业,女生的优势更为明显。此外,女生学生在国内教育中的整体表现也有优于男生的趋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出国留学的人群中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


图9 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男女比例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部统计数据。

  出国留学的男女比例失衡会带来一些衍生问题。一是留学生在国外的社交圈相对局限于本国学生,留学圈子中的性别失调容易引发学生社交问题;二是女生在就业中面临诸多歧视,而女留学生作为公认的高知群体,在就业竞争中面临的压力更大;三是性别失调还可能造成婚姻选择面越发狭窄的潜在问题,由于大部分中国留学生更偏向于与中国留学生谈恋爱、结婚,而优秀女留学生的基数明显多于同级别优秀男生,部分女生成为“剩女”的可能性增加,社会压力会增加。

3.游学成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

  (1)“职场留学”人员增多

  “职场留学”指的是职场人士希望通过自费访学、短期留学、进修深造、游学等方式进行留学,并期待实现职业跳跃、转型或实现移民的目的,其主体主要包括教育、医疗、传媒、律师、银行、金融证券等领域的中、高层人才。2014年《留学》杂志的调查数据显示,调研的150多家机构中,有12%的留学服务机构提供针对35岁以上职场留学者的服务,可见“职场留学”的需求正在逐渐凸显。从在澳大利亚注册的国际学生留学类别来看,留学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数增长较快,从2013年的13.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15.0万人,增长率达11.7%,快于同期高等教育留学生增速(8.5%)。

  “职场留学”近期持续走热的原因也同国家政策对于职业教育的引导密不可分。2014年6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正式发布。根据《决定》,中国现有的近2500所高校,在2020年前后将有1600至1700所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政府还鼓励职业院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中外合作机制。《决定》中提到,“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重视程度的逐步增加,特别是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视,“终身学习”将会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旗舰概念,“职场留学”的热潮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而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来华的“职场留学”也将得到逐步发展。

  (2)游学成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海外游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日趋成熟。 游学自古有之,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中国历来对游学也不陌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现代意义上的游学指的是通过专业组织或者自发地前往海外进行非系统或半系统、不以取得学位为目的的学习经历。游学早期以短期为主,现在逐渐也有长期的发展趋势。俞敏洪曾将游学分为几大类:(1)夏令营儿童游学;(2)大学生假期游学;(3)企业家与精英们的短期游学。海外游学伴随着全球化发展产生,是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不仅涉及学习,也强调体验。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海外游学人数接近35万人次,市场规模约90亿元, 2015年预计达到50万人次,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游学目的地国家重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到这两个地区游学的人数约占总数的90%。据调查,93%有游学想法的人希望通过游学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63%的游学人群希望学习商科或者商业,约有10%的意向游学人群(学生为主)希望通过游学学习建筑或者艺术。目前游学的方式主要通过国内学校与国外合作学校直接对接的方式,约占到整个游学市场的60%-70%;其次是通过中介机构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假期游学项目进行游学,约占游学市场的20%;第三是通过旅行社组织,占比15%。 同时有部分通过纯游学产品网络平台进行游学。

  当下的游学市场日趋成熟,从早期针对高中生申请国外大学而出现的“名校夏令营”开始,到面向白领与商务人士的成人游学一应俱全,游学形式多种多样。游学项目也从单纯的“旅游+课程”发展到针对不同人群与不同目的的各类主题游学。游学的主题覆盖语言学习、名校体验、文化礼仪、自然风光甚至诸如红酒、咖啡等特色文化内容等诸多领域。选择游学的人群更是日益扩充。一般而言,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是选择游学人员共同的考量。在此之上,不同人士对求学、充电、放松、提升自我、寻求灵感、体验生命等一系列特殊化的情感诉求也渐渐被纳入游学的动力。据调查,93%有游学想法的人希望通过游学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63%的游学人群希望学习商科或者商业,约有10%的意向游学人群(学生为主)希望通过游学学习建筑或者艺术。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传统上的游学主体群体——学生之外,企业家游学越来越流行。2013年起,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先后组织过三期“中国企业家全球游学计划”,目前美国站、英国站和以色列站均已成行。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企业家的名字赫然在列。包括王石、刘强东、俞敏洪、潘石屹、金庸、任志强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精英人士纷纷乐于将游学经历纳入自己的人生履历,并且强调游学对自己以及公司发展的深远影响。部分白领阶层也倾向于选择一段空余时间来“暂停”自己的职业生涯,出国读书游历一番。

  对于学生而言,游学这一教育国际化形式,既可以成为学生出国留学之前适应国外社会环境和校园生活的引路者,也可以让在国内就读的学生通过短期交流的方式开拓国际化视野,对国内教育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而另一方面,对于“职场游学”的企业家和白领来讲,也是一次身心的充电,得以感受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和思想观念的融合,以获得更加国际化的视野以及深入的思考。在全球化势不可挡的浪潮下,游学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着不同阶层的自我成长。

4.留学目的国仍以英语国家为主,“一带一路”沿线等与中方经济交往活跃的国家逐渐受到重视

  根据对2012-2014年主要留学接收国中国留学生人数的统计,目前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国仍是北美和英联邦等英语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公布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呈现稳定增长态势,日本、韩国、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平缓增加,而法国和新西兰留学人数略有减少。

16  2012-2014年中国在各主要留学国家的留学生人数

单位:万人

国家

2014

2013

2012

美国

27.4

23.5

19.4

澳大利亚

15.3

15.0

11.9

加拿大

9.5

8.8

6.7

日  本

9.4

8.2

8.6

英  国

8.8

7.2

7.9

韩  国

5.6

5.4

5.5

德  国

2.8

2.6

2.3

新西兰

2.0

1.8

2.4

法  国

3.0

3.0

3.5

注:1)德国的相关数据为2012年、2011年数据。

  另外,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美国、英国、加拿大连续五年占据“最受富豪青睐的孩子国际教育地”前三名,其中高中及以下年龄段的中国富豪子女中有28.7%更希望到英国留学,26%希望到美国留学;本科及以上年龄段的富豪子女中有36%更希望到美国留学。根据新东方《2015中国留学白皮书》相关调研,学生意向留学目的国仍然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为主,52%的受访学生选择美国,其次是英国32%,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各占21%。由此可见,英语国家仍然是我国留学群体的主要留学目的地。

  从麦可思近五年对本科毕业生留学的调研来看,赴美国、加拿大、英国留学的学生占比在2014届有较大的减幅,从前四届的55%左右降到40.7%,赴英国留学的学生占比从前四届的24%以上下降至17.3%;赴美国、加拿大留学的学生占比从2013届的31.4%降到23.4%。而赴日本、韩国、德国、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留学的比例均有较大提升。

17 2010~2014届本科毕业生留学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单位:%

国家和地区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美国

20.9

31.4

32.7

28.6

28.2

加拿大

2.5

英国

17.3

24.5

25.7

24.0

24.3

中国香港

16.4

10.9

10.8

13.3

10.7

日本

7.5

4.8

4.4

5.1

4.6

澳大利亚

7.4

7.7

7.3

4.4

6.3

韩国

6.1

2.2

1.3

1.9

4.0

德国

4.9

3.4

3.2

3.9

4.8

中国澳门

4.9

2.6

1.7

1.5

法国

3.7

4.2

4.8

4.9

5.0

新加坡

2.3

1.6

1.9

2.9

2.6

其他

6.1

6.7

7.9

9.3

8.0

资料来源:麦可思-中国2010~2014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2014年,伴随着“中国-拉共体论坛”、“一带一路”的提出、APEC举行及中澳自贸协定签订等经贸大事的发生,与中国有较为活跃的经济交往的国家将成为留学生关注的目的地。如“中国-拉共体论坛”成立后,市场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将不断上升。全球共有4亿人以西班牙语为母语,而在美国有600万人、法国有200万人、德国有50万人学西班牙语。中国学习西班牙语者不足2.5万人,远不能满足经贸交往对西班牙语言人才的需求,由此相关国家留学生也将成为重要人才。 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也将会成为核心稀缺人才,也将刺激中国留学生向相关国家分散。

  此外,部分非英文国家出台各种措施,吸引留学生,也将促进中国留学生进一步从英语国家分流。如从2014年冬季学期开始,德国16个联邦州将全面取消收取学费,仅萨克森州还在收取每学期不超过500欧元的学费。 日本东京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明治大学等30多所名校在本科阶段开设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全英文授课(G30)课程。

 

本文选自《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王辉耀、苗绿著,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