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实数据为你揭开全球留学发展五大特点

  全球学生跨国流动日益成为高校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中产阶级数量的增加加大了对全球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导致欧美国家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各国注重留学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不断出台新的奖学金项目和相关的移民就业政策来加大对新型经济体国家的生源开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高中和本科留学生的数量增长显著,游学也逐渐成为新的留学方式,留学目的国随经贸发展逐步转移,留学生的诚信问题、退学危机以及种族配额等问题受到关注。基于对全球和中国留学现状特点的分析,本文就缩小“留学赤字”、提升中国留学软实力、加快发展来华留学及开发“留学红利”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全球国际留学生人数持续增加

  全球学生的跨国流动程度进一步加大,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较为明显。以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为例,2013~2014年,在美国、英国、中国等八个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为2921141人,比2012~2013年增长了4.7%。其中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达886052人,同比增长8.1%;在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也实现了8.6%的增长,达356499人;德国和加拿大的人数增长也非常明显,分别达6.4%和10.6%;英国和日本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减少。英国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从488380人减至481050人,降幅为1.5%,日本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也减少了2237人(见表1)。而据统计,2013~2014财年,新西兰的国际留学生人数为至73510人,比上一财年增长了14.4%。其他留学热门国家,如韩国,国际留学生人数也从2013年的81871人增长至84801人,增幅为3.58%。总体而言,全球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跨国流动速度明显加快。

表1 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的留学生人数及增长比例

单位:人,人,%

排名

国家

2012-2013年人数

2013-2014年人数

增长比例

1

美国

819644

886052

8.1

2

英国

488380

481050

-1.5

3

中国

328330

356499

8.6

4

法国

289274

295092

2.0

5

德国

265292

282201

6.4

6

澳大利亚

245531

247093

0.6

7

加拿大

214955

237635

10.6

8

日本

137756

135519

-1.6

八大留学目的国总人数

2789162

2921141

4.7

资料来源:美国国际教育协会, Project Atlas: Trends and GlobalData 2014.

  从全球范围内,国际留学生占全球高等教育总在校生的比例也不断攀升。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于2014年的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的国际留学生占其高校人数的比例为20%,英国的该比例也达到20%,这比OECD在2013年公布的比例分别高了2%和3%。在八大留学目的地中,国际留学生占该国高校在校人数的比例同样增长的还有加拿大和中国,其中加拿大的数据比OECD公布的高了4%,而中国的国际留学生占其高校在校人数的比例也达到了1%(见图1)。

图1 前八大留学生目的国的国际留学生占该国高等教育宗在校生的比重(2014)

  资料来源:美国国际教育协会, Project Atlas: Trends and Global Data 2014.

  海外留学的平民化,将国际留学的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清晰地展现了出来。国际留学生为接收国所带来的经济收益非常可观,不仅可以拉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丰富当地的产业结构,改善当地居民的就业情况。留学生作为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对其母国和接收国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甚至政治领域都起着战略性的作用。但国际留学也是一把双刃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非常明显。留学所带来的文化背景差异或冲突对留学生,尤其是低龄留学生的自身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问题,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具体展开。

(二)留学目的地多样化,中等收入国家为主要来源国

  从留学目的地来看,随着国际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和选择的多元化,全球留学目的地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的数据来看,2001年与2014年八大留学目的国所接收的国际留学生比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基本保持在65%左右,但具体的国家却发生了不小的变动。虽然OECD国家仍为主要的留学目的地,但全球前八大留学目的国正从传统的欧美国家逐渐分散至欧美和亚太地区。传统热门留学国家如美国、英国,凭借其卓越的教育资源和绝对的国际影响力,依旧吸引着大批的国际留学生,两国分别接收了全球20%和11%的国际留学生;德国和法国作为传统留学国家,虽接收的国际留学生比例有所调整,但仍保持着巨大吸引力;而其他的老牌留学目的国如西班牙、比利时正在被新兴国家和热门留学区域中心如中国、加拿大等国所取代(见表2)。

  此外,马来西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也逐渐成为国际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据统计,2014年,马来西亚接收的国际留学生达13.6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幅达16.5%。其中大部分学生主要来自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阿联酋也同样成为阿拉伯地区的热门留学中心,在2012-2013年共接收了42683人,其中主要来自阿曼、约旦、巴勒斯坦、埃及、伊拉克、也门、巴基斯坦等阿拉伯国家。这些现象表明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新兴留学国家和热门留学区域中心正在越来越受国际留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本区域内其他国家留学生。

表2 2001-2014年八大留学目的国的变化情况

单位:%

2001年八大留学目的国及其占全球的比例

2014年八大留学目的国及其占全球的比例

美国

28

美国

20

英国

11

英国

11

德国

9

中国

8

法国

7

法国

7

澳大利亚

4

德国

6

日本

3

澳大利亚

6

西班牙

2

加拿大

5

比利时

2

日本

3

其他国家

34

其他国家

35

资料来源:美国国际教育协会,Project Atlas: Trends and Global Data 2014.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统计,在2000年至2012年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来源国中,增长最快的主要是中高收入国家。2012年,中高收入国家的出国留学人数达到142万人,与2000年的54万人相比,增长率高达160.9%。其次是中低收入国家,留学人数从2000年的34万人增长至2012年的75万人,实现了120.6%的增长。相比之下,高收入的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留学人数输出相对稳定,年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下(见图2)。

图2 出国留学人数在不同收入经济体中的表现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5.Outbound Mobile Students By Income Classification, Tertiary Education.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中高收入国家和以印度为代表的中低收入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教育上的发展仍然滞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高等教育。这也导致越来越多中等收入国家的学生选择去发达的欧美国家接受高等教育。而高收入国家学生流动率较低,主要因为高收入国家的高等教育相对发达,且人口基数比中等和低等收入国家要少,因此学生流动规模相对稳定,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较慢。

(三)国际高等教育区域化趋势明显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区域化已成为一个显著特点。世界范围内,两大区域已经在建设区域内的高等教育空间。欧共体的高等教育区的建设-Erasmus Mundus计划,已成为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近年来,东盟国家也在积极构建自己的高等教育公共市场,提出了东盟国家之间的“Common Space of Higher Education”计划。

  1.欧盟的Erasmus(Erasmus Mundus)计划

  Erasmus Mundus计划是面向欧洲学生和欧洲以外第三国的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学生交流合作项目,旨在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同时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及文化交流。该计划下面有为期3个月的短期课程,也有持续1~2年相当于60~120个ECTS(欧洲学分转换系统)学分的长期课程,课程质量比较高。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统计,在2012-2013年,共有268143名学生参与Erasmus项目。其中约79.3%的学生主要是参与学习项目,其余学生则是参与欧盟范围内的实习项目,项目的平均周期为半年。参与的学生平均年龄为23岁,且女生学生居多,比例高达60%。从人数的绝对值来看,参加Erasmus项目的学生主要来自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等欧洲大国;但从各国参与该项目的热情度来看,卢森堡、拉脱维亚、立陶宛等欧洲小国的学生更愿意通过Erasmus项目到欧洲其他国家进行学习和实习。而接受这些学生的国家主要还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五个欧洲大国(见表3)。主要原因是英、德、法、意、西这五个国家聚集了欧洲大部分高端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且国家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大,产业丰富,就业前景更广阔。

表3 2012-2013年Erasmus项目的具体参与情况

Erasmus国际学生流动类型

学习

实习

总和

Erasmus学生总人数(人)

212522

55621

268143

平均周期(月)

6.2

4.7

5.8

女生的比例(%)

60.6

61.9

60.9

平均学生年龄(岁)

22.4

22.9

22.5

最大学生来源国

(学生人数)

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土耳其

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波兰

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

最大学生来源国(项目学生占该国学生人数之比)

卢森堡、列支敦士登、西班牙、立陶宛、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        列支敦士登、立陶宛、

爱沙尼亚、马耳他

卢森堡、列支敦士登、

拉脱维亚、立陶宛、

西班牙

最受欢迎目的地

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

英国、西班牙、德国、法国、意大利

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

参与的高校(所)

2325

2675

3267

资料来源: European Commission, 2013, Erasmus Facts, Figures & Trends, 2012-2013.

  从参加Erasmus项目的学生类别来看,主要还是以本科学生为主。约67%的学生就读于本科阶段,29%的学生就读硕士研究生阶段,而参与该项目的博士研究生则相对较少,仅占1%。在具体的两个项目中,学生比例又有所区别。学习项目中,本科学生和硕士学生及其他类别的学生人数相差较大,其中本科生占70%,而硕士生为28%;但实习项目中,本科学生的比例和硕士学生的比例差别相对较小,博士研究生在实习项目中的比例也增加了3%,其他参加短期实习项目的人数更是高达11%。这也表明,在欧洲经济情况不乐观的大环境下,实习等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更容易引起各类学生群体的关注。

表4 2012-2013年Erasmus项目的学生类别情况

单位:%

学生类别比例

学习

实习

总和

本科

70

56

67

硕士

28

30

29

博士

1

3

1

短期项目

1

11

3

资料来源: European Commission, 2013. Erasmus Facts, Figures & Trends, 2012-2013.

  2.东盟“Common Space of Higher Education”计划

  随着东盟一体化的进程,东盟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一体化也越来越被重视。东盟高等教育已有“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东盟大学网络(AUN)”、“东盟教育保障组织(AQAN)”等机构或组织。而根据AQAN的报告,东盟国家目前正在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协调:一是构建统一的教育框架,在东盟区域范围内实现基本一致的课程体系;就区域认证问题,对东盟范围内的大学、学院等教育机构给予评估并授权认证;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东盟范围内正在筹建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以对高等教育一体化进行质量保障。

(四)初高中阶段的留学人数增长迅速

  随着教育产业的全球化速度加快,全球范围内出国接受中等教育的留学生越来越多,留学生的年龄下沉趋势已经从高中生进一步下探到初中乃至小学毕业生。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在英语国家接受中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人数高达13.94万人,其中在美国读初高中的国际留学生人数超过半数,高达7.3万人。而初高中留学生来源国则相对集中,主要为中国(含香港)、韩国、德国、墨西哥、日本、俄罗斯等(见表5)。

  2013年,美国已经成为最受中国初高中留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约32.3%的中等教育留学生来自中国,其次是韩国(12%)、德国(9.8%)。在英国,来自中国香港的青少年组成了该国中等教育国际留学生的最主要部分,所占比例达22.1%,其次是中国大陆的学生,为15%,以及德国的学生(8.4%);在加拿大的中等教育留学生中,中国学生和韩国学生共占所有留学生的比例达48.7%,其中中国学生占31.2%,韩国的为17.5%;而在澳大利亚,中等教育的留学生基本来自亚洲国家,亚洲国家的学生比例高达71.3%,其中来自中国的初高中留学生比例高达48.9%,也就是说在澳洲的中等教育留学生有一半来自中国,其次是来自越南和韩国的学生,分别为10.3%和7.6%。

表5 2013年英语国家中前五大初高中留学生来源国              

                         单位:%,人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来源国

所占比例

来源国(区)

所占比例

来源国

所占比例

来源国

所占比例

中国

32.3

香港

22.1

中国

31.2

中国

48.9

韩国

12

中国

15

韩国

17.5

越南

10.3

德国

9.8

德国

8.4

墨西哥

5.1

韩国

7.6

墨西哥

3.6

俄罗斯

8.3

日本

3.7

德国

5.2

巴西

3.1

其他欧洲经济体国家

7.5

德国

3.6

日本

4.4

总人数

73019

总人数

25912

总人数

23757

总人数

16693

资料来源:Farrugia,C.A.2014.Charting New Pathways to Higher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econdary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International Education.

  以美国为例,中学阶段学生增长迅速。2015年2月,美国美国移民局发布的新版《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信息系统报告》中,在美国就读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的学生总人数为65494人。与2014年7月的数据相比,基础教育阶段人数从4922人增加到了6079人,高中阶段则从39597人增加到59415人。增幅分别为23.5%和50%。

  大部分就读全日制初高中的留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据调查显示,接近95%全日制注册接受美国中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就读于私立学校,剩余5%的就读于公立学校。而接受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留学生中,却只有35%的人选择了私立高校,近65%的学生选择美国的公立大学。这主要因为在中等教育阶段,私立高中的教学质量高于公立学校,而且美国的公立高中由政府资助供本地学生就读,不收取学费,只接受国际交换生,不接受国际留学生。

(五)就业前景好的学科进一步受追捧,以亚洲学生居多

  长期以来,FAME专业(金融、会计、管理、经济)和STEM专业(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最受国际留学生的欢迎。主要因为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薪资丰厚。尤其是商科专业,近十年来一直是大部分国际留学生的首选。但根据QS在2013年的调查报告表明,相比于2009年,国际留学生对商科专业的偏好有多下降,减少了近9%,而其他如STEM专业,国际关系等却都有所上升。究其原因,主要受就业情况的影响。


图3 国际留学生专业偏好的变化

资料来源:QS,2014.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英美两国的毕业生十大高薪专业排行榜中,前十名几乎都是STEM专业。尤其是工程学,包括化学工程、能源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航天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在入行时拿到的年薪远远超过其他专业。在英国,只有经济学的毕业生跻身进了前十,

  FAME专业和其他人文社科专业都无缘十大高薪排行榜。而在美国,前十名毕业生高薪专业全是理工科,其中石油钻采工程更是以绝对的年薪优势排名第一(见表6)。

6 毕业生十大高薪专业排行榜

单位:英镑,美元

英国

美国

专业

年薪

专业

年薪

牙医

30408

石油钻采工程

103000

化学和能源工程

29275

化学工程

68200

医药

28525

核工程

67600

船舶技术

27742

计算机工程

65300

运筹学(数学)

26099

电子工程

64300

机械工程

25604

航天工程

62800

经济学

24927

材料学

62700

航天工程

24884

工业工程

61100

兽医

24547

软件工程

60500

统计学

24446

计算机科学

59800

资料来源:Which, 2015. PayScale, 2014.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等专业也越来越成为热门专业。据Glassdoor的分析,目前美国的数据科学家平均年薪为118709美元,相关领域的人才还将越来越抢手。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预测,到2018年,美国将面临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人才的短缺,将有14~19万个工作岗位需要有“深入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同时还有150万个岗位是需要“懂得大数据分析结果做出有效决策的管理人员”。

  一直以来,STEM专业倍受欢迎,离不开亚洲留学生对STEM的热衷。以美国为例,联邦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和国土安全调查局(HSI)联合管理的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公布以的国际学生地图报告显示,就读STEM专业的国际留学生有85%来自亚洲。其中从印度赴美的留学生中,有80%的学生选择STEM专业,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商科等其他专业的学生比例;伊朗的国际留学生也主要就读STEM专业,比例高达77%;尼泊尔的国际留学生对STEM专业也非常热衷,约61%的留学生选择STEM专业。相比之下,中国、沙特、韩国等地的留学生在专业选择方面相对更多样化(见表7)。

表7 主要的STEM专业留学生来源国及相应的比例

单位:%

留学生来源国

STEM专业学生占该留学生来源国的比例

印度

80

伊朗

77

尼泊尔

61

中国

38

沙特阿拉伯

34

台湾

32

韩国

19

资料来源SEVP2015.

 

本文选自《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王辉耀、苗绿著,社会文献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