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抗美:推动人才法制建设发展 | 中国人才50人论坛
2016年2月1日
2016年1月17日,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在京举行。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马抗美出席论坛,并参加“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圆桌讨论。她表示,推动人才法制建设发展,要抓紧制定人才开发促进法,并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法律体系,还要加快重点领域和急需人才的立法。
以下是她的发言记录:
我们国家人才工作这些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成绩,但是人才法制建设方面是相对滞后的,所以在这样一种人才工作面临的情况非常复杂、利益格局盘根错节,特别是国际人才的竞争压力也非常大的情况之下,如果我们还按照原来的思路,主要靠政策、靠文件来推动人才工作,可能不能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最有力的保证。还是要按照中央说的,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的方式来推动发展。 具体说两方面,怎么推动人才法制建设的发展呢?
第一,应当要抓紧制定人才基本法。人才开发促进法是在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就提出来了,要制定这样一部法律,但那是2010年的事情,到现在已经五年过去了。我们不了解上层情况,可能还会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如果“十三五”期间再不抓紧,这五年一晃又过去了。为什么这部法律特别重要?我们是把人才开发促进法定位为我们国家人才发展建设的基本法的,人才领域当中有这样一部法律,是基础性的、综合性的地位,就应该把我们国家关于人才工作这些年倡导的人才基本价值观,关于人才工作的大政方针,关于人才战略规划都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只有有了这样的法律,我们下边人才工作的各个领域、各种类型人才、不同的人才问题,才有可能在法律引导之下再制定一些具体的法律法规,逐步来完善我们的法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法律体系,这是第一步。
第二,加快重点领域和急需人才的立法。这里边也可以有很多,我们现在从哪入手,立法资源也很紧缺,咱们国家立法也有非常严格的程序,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们可以加强研究,把人才工作当中的一些重点领域,或者是我们急需人才的队伍建设。这次“十三五”规划也提出“高精尖缺”,对这些人才急需法律,要把它抓紧。
举两个例子。一是要引导人才到西部、到基层就业。这方面对我们现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人才分布不平衡,这是按照市场规律来走,哪儿资源好,哪儿公共服务好就往哪去。我们怎么办呢,怎么来引导人才能够到西部,到基层去呢?我们国家也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到基层就业,有大学生村官计划、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特岗教师等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些工作运行基本还是依赖于政策驱动的模式,到现在我们国家没有一部关于引导人才到西部、到基层服务的专门性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到西部、到基层去的人的权利义务没有法律的界定,角色定位、生活待遇保障、发展前景也都不是很明确,就是靠一个政策说一件事,而且促进和鼓励人才到西部、到基层也远没有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和自觉的行为。所以在这方面应该抓紧做,把这件事的战略意义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下来,把以前程序的经验明确下来,到西部、到基层去的人的合法权益的保障一定要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解除后顾之忧,可以逐步来做。比如也提出大学生村官作为课题研究。
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下的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现在也对我们提出了好多的挑战。知识产权法律在我们国家起步还是比较早的,也比较完善。但是现在面临的就是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原来我们知识产权界定,那种形式、内容、保护的权限,跟现在大数据时代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还按原来那个就没有办法解决现在新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效保护人才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就没有办法激发人才的创造热情。一方面要激发大家有创造热情,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要有利于劳动成果能力转化成一种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文明发展。在新形势下这方面法律建设就有很多工作要做。
(本文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中国人才50人圆桌论坛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