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涛:国际移民政策与中国启示

2016年1月22日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特邀高级研究员方涛

 

  我最近的研究重点放在国际移民的直接原因是史蒂芬·加里斯诺斯基(Stephen Jarislowsky)先生。他来自一个德国犹太人商业家族,受到纳粹迫害以后,移民到美国,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他不是特别喜欢,后转到芝加哥大学学习东亚文化和语言,侧重于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因为可以讲非常流利的日文,二战时候他被派到日本做反间谍工作,是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二战结束以后他又进入美国哈佛商学院,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正式进军商界。他先在铝业公司Alcan Aluminum工作,然后转到金融管理,1955年成立自己的公司,Jarislowsky, Fraser & Company Limited,这个公司做得非常成功。他旗下管理资产大概2500亿元人民币,他自己也有上百亿元的资产。他之所以非常慷慨大方,把他的财富反馈给社会,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他在加拿大主要大学里设立了十几个以他名字命名的讲席教授。我很荣幸被这个委员会选中,我的讲席教授职位主要着力于国际移民和文化变迁的研究。

  加里斯诺斯基先生的传奇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全球可能有几万个经济学家,但是能够成功预测到2007年、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有几个?如果在座你有这个能力,你可能拿到诺贝尔奖。克鲁格曼就是因为预测到全球金融危机,所以2008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家。Jarislowsky先生不是一个学者,但是他在危机两三年前就在各个电视台,包括加拿大广播公司访谈的时候,预测到全球金融市场会出现大危机,而且他预测到这个危机时间比较长,政府会干预等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事情,我也非常感谢他对我的支持和捐赠。200万加元(相当于1200万元人民币)对他来说资产非常小一笔数字,对我来说比较重要。

  劳动经济学和国际移民在全球受到广泛的重视,因为它们跟全球很多大的经济问题,比如欧洲难民问题、全球劳动力转移问题、劳动力短缺、劳动技能短缺等都密不可分。我们在做全球经济展望的时候,常常会问,为什么一些国家蒸蒸日上,一些国家可能会走向衰落?

  很多人预测美国经济会慢慢走下坡路,但是我们认为即使美国衰退,可能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美国在二战以后取得成功,除了本土没有受到直接打击,以及贩卖军火的原因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人才政策,第二个是移民政策。大家知道二战的时候,前苏联和美国作为战胜国的代表接受德国资产,苏联做法是什么?它把德国最先进的坦克大炮运到自己的国家,而美国呢?美国人用了十几架专机把德国最优秀的人才,包括爱因斯坦、西拉德这些人运到美国,这些人直接成为“曼哈顿计划”核心的科学家。这两个国家,一个抢设备, 一个抢人才。 结果孰优孰劣?现在可以一望而知了。二战之前哪个地方、哪个国家是世界科学的中心?德国,2/3的诺贝尔奖得主都是德国人,二战以后德国世界科学中心转移到美国,这跟美国的人才和移民政策不无直接的关系。美国另外一个很吸引人才的地方是有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学,这也是它吸引世界顶尖的人才、科学家的一个重要地方。譬如,目前3/4的诺贝尔奖得主都直接或间接为美国服务,这也体现出美国在高端人才吸引政策上的成功。

  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问题,是它没有像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那样的技术移民政策。它的移民政策,还是以家庭团聚和难民政策为中心,有一小部分技术移民由雇主推动。近年来美英等国也试图模仿加拿大、 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政策, 比如奥巴马政府积极推动“梦想法案”之类的移民改革,但都因为政党政治而胎死腹中, 反而减轻了国际人才争夺战中对传统移民国家的竞争压力。虽然说美国经济在2007年以后出现了滑坡,但我们认为它仍然有很强的活力,主要在于它的人才政策,另一个是移民政策,还有它的教育体制。

  欧洲比较悲观。欧洲实现了货币一体化,没有财政一体化,出现了希腊这些国家危机问题。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从劳动力市场角度看,一个是欧洲的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尤其是很高的福利制度。

  最早退休金制度在哪个国家开始呢?1889年由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推行全民的退休制度,完全由政府资助。当时也是很大的争议,俾斯麦说“Don’t Worry Be Happy”,因为那时候规定每个德国人只要到了70岁,就可以享受全部由政府资助的退休的福利。这些钱哪里来?很多的议员、政客非常担心,他为什么认为别担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德国人口结构上一个特点,188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德国人均寿命预期是多少?还不到40岁。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技术太落后了,一旦出现天花,霍乱或者大规模的流感等,可能几百万人就丧生了,所以不要担心德国人能不能享受到政府的退休福利, 因为大部分人都活不到70岁。现在欧洲出现这么大的财政危机,主要因为欧洲人的平均寿命预期已经翻一番,这样,许多欧洲国家就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第二,《劳动法》,欧洲的工会非常强大,集体谈判的能力特别强大,为什么?因为它是以行业为中心的谈判,所以它有更大的谈判能力。美国和加拿大都是以单个企业为基础的谈判,所以谈判能力非常有限。欧洲的工资居高不下也与此有关。德国产业工人的工资35美元一小时,相比之下,中国产业工人大概只有1/10,一小时3.5美元,但这已经是十年前的700%。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沿海城市已经出现了劳动力和技能短缺。所以说欧洲经济发展长期可能比较乏力,有两个重要原因,除了比较慷慨的福利制度以外,还有《劳工法》没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就推高了生产的成本,严重削弱了欧洲国家长期的竞争力。

  大家知道日本人的素质非常高,而且日本人的团队精神非常强。但是日本是发达国家里非常少见的不支持移民政策的国家,非常强调自己血统的纯正。所以日本是发达国家中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为什么讲日本的劳动力生产力长期是一个下滑的趋势,很大程度上跟它的人口和移民政策有关系。

  中国现在处于转型的阵痛期,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人口的红利越来越少,现在放开二孩,根据我们的了解效果非常有限,尤其在城市。剩下就是所谓的改革红利。我们看到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的时候都是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包括四小龙。但其中能从中等收入转型到高收入国家非常少见,比方说韩国、日本等这些少数的国家。我们学习它们的经验,早期生产附加值非常少,尤其从装配行业来说。如果要学习韩国和日本的模式,它们从最初的装配转到中间产品的生产,因为中间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所以这些都需要创新和创业。原创当然很重要,但是原创的成本非常高昂。所以要强调工艺的创新,微创新,逆向创新(reverse innovation), 这在中国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个过程。我们在很多产业已经有长足的进展,比如说通信业、新能源、基础设施、高铁等。这是未来中国要走出中等收入危机的一个途径。主要是向日本、韩国学习,从低端的装配到工艺创新。

  印度跟我们国家非常类似,人口比较多,人的资源比较有限。 但是印度没有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印度很快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能不能赶超中国,短期没有希望。 为什么?虽然它人口红利方面逐渐产生优势,但是大家知道印度人的特点是什么?尚空谈, 不实干。务实能力并不很强,语言不统一,由于种姓制度,社会的流动性比中国还差,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如果它要赶上中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移民国家的“积分制”

 

  整个全球移民,难民数目有多少?联合国把二十一世纪称为移民的世纪。2013年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经济移民有两亿三千万,其次难民大概两千万,这个数字非常多。而且移民的流动也出现新的特点,以前理解的移民,是所谓的南北移民,就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动到发达国家的移民。 根据最近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南南移民,也就是移民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流动数量,已经超过南北移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移民总数。另外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也就是移民对原居地国家的汇款,已经超过所有的国际发展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援助的总和,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等等所有援助总数。

  讲到移民政策,不得不提到国际技术移民政策最早的起源。加拿大开始正式实施技术移民政策是在1967年,也就是所谓的“积分制”。这项政策,按照人力资本的特征,包括教育、工作经验与文化、语言能力对申请人进行打分,如果达到一定的政府规定标准,从法律上讲加拿大政府是不能拒绝他们成为合法移民的。为什么很多人不能成功移民加拿大,是因为想去的人太多。澳大利亚很快学习了加拿大积分制,做了一些修改,新西兰也是类似。美国认为自己是老牌移民国家,从数字上看,移民占社会人口的比例,美国并不是最高的。“移民国家”(“Nation of Immigrants”)最早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提出来的。美国是传统的移民国家,但是移民只占美国人口比例13%。移民占加拿大人口大概是多少呢?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是21%。移民占人口比最高的是澳大利亚,大概是30%左右,这都是一代移民。但是美国虽然它的比例占人口比较少,但是因为它的人口基数比较大,所以移民总数比较大。

  刚才讲过美国是唯一的三个传统移民国家没有实行积分制的国家,但是最近英、美政府也想学习模仿加拿大、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政策,如奥巴马政府推出移民改革的“梦想法案”。但是问题是什么?因为美国的政党政治非常严重,几次奥巴马提案都是胎死腹中,从这点来讲可能对美国长期发展是一个灾难,很多美国商界人士认为,因为没有技术移民政策,不能制度性地吸引和挽留专业人才,长远会使得美国创新创业的能力受到很大打击。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硅谷是很多高新企业发祥地,而硅谷里这些高新企业有一半以上是由移民创立的。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因为移民跟非移民相比有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他们的风险偏好比非移民强很多。而冒险精神正是创新创业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移民要背井离乡,放弃原来国家所有的社会资源,工作机会,需要很大的勇气。美国商界对这点非常关注,就是移民对创新创业和美国经济活力的影响。

  其他的国家,很多欧洲国家原来不是移民国家,包括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这些国家,也开始接收移民。为什么?因为这些国家也出现了严重的出生率下降,人口与劳动力老化的问题。欧洲难民问题根源是什么?是因为欧盟签署了协议,这些难民、移民一旦进入欧盟国家任何一个国家,他就可以自由流动,你阻挡不了他,所以这就造成所谓的欧洲难民危机。因为这些难民不愿意到经济福利不太好的国家,他愿意到德国这种工作机会比较多的国家。造成难民大量涌入德国。

  移民问题是多学科问题,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接收了大量的移民,包括亚洲的移民,并不是这些移民国家喜欢亚洲的居民,或者悲天悯人的关系。其中主要跟经济有关系,还有一个人口的因素。人口学里有人口的金字塔。以加拿大为例,从劳动力市场来讲,从人力资源规划来讲,这是一个非常战略的因素。就像这幅漫画中(PPT)正好可以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讲了这个老鼠被蟒蛇吃了,为什么上面鼓起一块。

  这是加拿大人口在1950年的情况,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金字塔顶尖上的老龄人非常少,大多数是青壮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一个世纪人口结构变化,现在的人口基本是倒金字塔,就是老龄人比例越来越高,年轻人的数字越来越少,从这个情况下就造成了所谓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和技能短缺的问题,所以必须从其他国家进口,而原来这些欧洲国家本来是出口国家,现在是人口老龄化,所以也要从其他国家进口,所以这些国家不得不把眼光转向亚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印度、菲律宾这样的人口大国。

  以加拿大为例西方技术移民政策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移民的选拔,第二是移民的安置和融合, 第三是移民政策的目标。这跟我们国家劳动力转移、农民工问题,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我知道陆铭教授做了很多这方面工作,国际移民和国内移民交叉比较的研究非常有意思,包括现在讲的融合,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融合,找到工作,能够安顿下来,还有文化上的融合,还有社会的融合,社会福利,文化上种种支持,子女的教育问题。只有实行了社会和文化上的融合, 才能实现移民长期生活水准的提升和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化。 综上所述, 移民带来了人口的异质和多样化, 可以促进创新, 但也可能带来误解和冲突。 北美和和欧洲的经验教训都表明,移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融合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一,从移民选拔方面,为什么要有积分制?如果按照美国的雇主赞助的模式,也可以吸收到一些优秀人才,但是它绝对不能用来实施大规模移民。因为单个雇主既没有资源,也没有能力甄别潜在移民的优劣。只有像考试一样测试移民申请人的积分制,才能实现大规模的移民。目前只有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采用积分制。

  积分制是移民政策的核心。除了这个以外,澳大利亚、加拿大最近发生一系列改变,除了技术移民,还有投资移民, 留学生和临时劳工类别移民。投资移民中90%是中国大陆以及香港和台湾的富人,这些政策是比较失败的,最近被取消掉,可能推出新的政策。因为这些富人很多是为了身份,把家里的太太、小孩送到那里,自己还是两边跑,很多人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没有收入,有些人甚至要申请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福利,实际上对宏观经济没有正面影响,所以政府要改弦更张。第一个是门槛明显地提高,投资移民的费用几倍地增长。第二个增加了很多其他的要求,包括官方语言和劳动力市场的技能。

  另一方面,全球的移民国家现在都展开了对国际学生的争夺仗。以美国为例,美国吸收了大量的优秀学生,中国占多少?去年中国在美的本科国际学生为11万,占整个美国国际学生1/3。我们源源不断地给美国送钱、送人才。国际学生是一个非常天然的技术移民候选人,第一个由于他们比较年轻,受过教育,容易适应新的国家,而且从经济上来讲,年轻人一去就工作纳税,享受福利多数要三四十年以后,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国家非常喜欢国际学生的原因。移民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些国家的福利政策。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是这个特点。国际学生取得的不仅是国际认可的学位,而且还有一个移民身份,其次还有投资的机会, 尤其是房地产上的投资。

  加拿大的国际移民积分表,其基础是人力资本理论。着重点就是在教育、语言能力、官方语言能力,工作经验,能不能找到工作等等。如果100分得到67分,你就成为加拿大移民的当然候选人,从法理上你是可以作为移民身份进入的。但是不能进入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排队的人太多。澳大利亚、加拿大移民身份为什么这么有价值?第一个原因,三大移民国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第二个原因是地理因素。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与世隔绝,是很偏僻的地方。澳大利亚由太平洋包围,到哪里都非常远,到美国、欧洲坐飞机都要二三十个小时。加拿大被三大洋包围,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坐船偷渡风险很大,这是它的移民身份比较有价值的原因之一。

  美国情况不一样。一方面他们的边界管理非常严格,进海关就知道了。他们的官员似乎有一种幻想症的,第一认为全世界的人民都想去美国,第二认为全世界都有人想伤害美国人,尤其是9·11以后,他们确实有这种恐惧的心态。另一方面,他们有非常严重的非法移民,每年几百万,而且这些人对美国来讲文化教育和劳动技能不是很高,这是美国移民政策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政党政治不能通过技术移民的改革方案。

移民的文化融合

  移民以后的安置和融合,包括文化上融合。加拿大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政策写到宪法里,就是加拿大人权宪章,就是所谓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这跟美国政策非常不同,美国的政策叫“熔炉政策”(melting pot), 不管来自什么国家,到了美国你必须放弃你的文化,全盘接受美国的文化、美国的语言。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采纳“多元文化” ,鼓励这些移民保有移民原来语言和文化特点,并实现世界各个种族的和平共处。实际上这种政策的成功案例非常少,比如说法国,法国已经放弃多元化政策,因为它的多元文化政策是比较失败的。为什么IS恐怖袭击首先在法国发生了,就是由于移民和少数族裔融合主流社会的失败。法国穆斯林人口非常高,而且穆斯林出生率非常高,他可以有几个老婆,可以生一堆孩子。但是法国穆斯林是处于一个绝望的孤岛上,贫困率40%~50%,很多人没有工作,没有任何的希望。所以为什么这些极端组织能够挑起种族矛盾, 是有非常深厚的社会根源的,实际上IS的观点,在穆斯林根本不是主流,所以他要获得穆斯林同情,就必须引起更大的,尤其是存在种族矛盾的国家,率先挑起种族间的冲突。

  美国不接收难民,但是美国直接参与叙利亚武装冲突。加拿大接收难民,同时把军队撤出冲突地区,这种政策是有其内在一致性的,如果要参与,就不接收难民,因为接收难民就是潜在的风险;既然接收了就不参与武装冲突。

  加拿大移民政策的目标其实很明确。 一是以移民带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填补加拿大劳动力市场中的技能短缺而不是通过与本地劳动力的直接竞争(互补)。第二个是移民立国。以前讲到移民对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多。其实,除了原住民以外,所有的加拿大人和澳大利亚人都是移民,或者是移民的后代。所以这些国家是通过移民建立起来的。 现在的移民就是未来的公民。这就是移民立国的概念。为什么把多元文化写到宪法里也有法理上的依据。而实现这两个政策目标的工具也有两个。 一个是每年接收移民的数量。 一个是接受移民的类别(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家庭团聚,难民,留学生,临时外国工人)。

  加拿大从人口上讲是一个小国,从地理和资源来讲是一个大国。地理面积跟中国差不多,人口三千五百多万。每年加拿大吸收的移民是多少?大约25万。我们给加拿大政府推荐的数目是多少?大概是加拿大人口的1%,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增加10万,就是35万。移民对人口增长的贡献,目前占加拿大人口增长80%,最近预估2030年移民占人口增长100%,没有移民,这些国家人口增长就停滞。而且移民多数集中在几个大的城市,以加拿大为例,集中在三大城市(蒙特利亚、多伦多、温哥华)的移民人数占移民总人数的1/4,澳大利亚是悉尼和墨尔本。

  技术、经济与临时移民

  从移民类别来看,美国有很多非法移民,以家庭团聚为名义,但是可以看到从难民、经济移民、家庭团聚角度来讲,经济移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最近一个类别非常受政策关注也是备受争议的,所谓的临时移民。刚才讲了技术移民是从长期经济发展角度出发的,另外一个还是短期的,如果有劳动力和技能短缺,又很难预测,就吸收很多的临时移民。这个类别的人数已经赶上了技术移民的人数,而且有一些雇主可能因为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用这类移民替代本地的工人。

  我们给加拿大移民部做了一个咨询项目,就是移民对宏观经济很多是有正面影响的,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在房地产上。如果观察一下国际金融危机,美国、欧洲受到非常沉重的打击,比方说房地产,美国房地产价格从顶端下降了40%左右,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房地产不仅没有跌还上涨了,根据宏观经济模型很大程度上跟移民的类别有关系,美国的移民中有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低技能的非法移民,这些人买不起房子。买得起的,就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这些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支撑了当地的地产业。

  再就是最近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一些移民政策重大的调整。第一,经济移民占整个移民份额比例越来越高。第二,原来选拔移民主要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主,教育程度、工作经验,现在慢慢从供给角度转向需求角度,你招收的移民必须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上海这样一个城市需要什么样的移民,是不是完全高端的移民,也不一定,主要是看劳动力市场需求,高端人才和低端劳动力匹配问题。两者是互补的关系。比如美国的文献指出, 一个高科技移民会带来五个就业机会:两个高技能员工对应三个低技能员工。

  移民政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两个方面,从经济角度来讲,第一个满足人口增长、经济增长需要。第二满足劳动力市场需要,填补劳动力短缺和技能短缺。所以临时移民正是为了满足劳动力短期需求的目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预测劳动力市场的短期需求相当的困难。譬如一个国际金融危机, 原来许多经济亟需的专业变得过剩了。

  国家的移民和人才政策,到底这些政策成效怎么样?这里有几个指标:第一个,这些主要移民国家生活水准确实比较高,这里可以有很多数据支撑。第二,这些移民政策得到民众广泛的支持。比方说加拿大从1975年开始,就做社会民意调查,绝大多数加拿大人支持移民政策,只有一年是例外,就是1982年,正好这一年加拿大经济出现应该衰退。我们知道经济衰退的时候民众对移民的支持度是比较低的。

  另外,移民政策的长远影响, 也就是对创新创业和经济活力的作用非常重要。以美国为例。硅谷一半以上新兴的高新企业都是由移民来创立的,但是移民只占美国人口13%。另外移民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每年超过45万。而四分之三的诺贝尔奖得主都直接和间接为美国提供服务,也可以说明美国移民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再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讲席教授”当中移民的比例是35%,而移民只占加拿大人口的20%。 获得加拿大最大的人文社会和艺术奖项中移民的比例也超出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我们研究数据也表明,移民来源国中移民在加拿大人口中的比例与加拿大跟这些国家关系贸易量,明显呈正比的关系。以前讲到很多是移民对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冲击,另外一方面,移民不仅带来一个供给增加,而且需求方面也有很大的促进。刚才讲到移民会有投资,都有大量的消费,这些都对宏观经济有影响。我们做了一个宏观经济模型,由多伦多大学政策研究中心提供的FOCUS模型,含200多个公式,不直接展开,只讲一下结果。大规模移民对加拿大宏观经济是正面影响,包括人口增长、就业率等等,劳动生产力有稍微负面影响,其中的原因新移民在加拿大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些挑战。对联邦政府和省政府收入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刚才讲了从13亿到8.8亿,是十年里做的模拟分析,这也反映了加拿大政府这么支持移民政策。移民因为年龄因素抵达之后即向加拿大政府缴纳税收,但是享受加拿大种种福利要等到三四十年以后。而且选拔的时候,确实有年龄和健康状况的要求,他们其实对于公共资源的依赖,要少于本土的居民。所以移民对加拿大的福利制度实际上是有积极贡献的。

对中国的启示

  从三大移民国可以看到移民大都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像加拿大的蒙特利亚、温哥华、多伦多,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美国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个海岸。集聚有没有好处?集聚带来很多创新,硅谷就是在移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而移民对创新创业的重要作用,与他们的风险偏好有关。还有劳动力市场效率问题,弥补劳动力市场短缺,不管是高端人才,或者是技能比较低的移民,都有很重要的集聚效应。中国也是一样,中国对劳动力流动,阻碍的就是户籍制度,这是政策里一个比较关注的重点。一个要解决劳动力市场不平衡问题,第二个怎么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劳动力和技能短缺以及劳动力与技能不匹配的问题,如果继续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缓解这方面压力,减少劳动力成本。对农村地区来讲,也可以把这些劳动力释放出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西方很多国家都是这样做的。加拿大是很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方,农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草原省份,人口非常稀少,但是由于实行机械化生产,劳动生产率非常高。

  移民的融合问题,第一代移民很多融合得非常不好,很多人要回到原来的故乡。因为没有城市户口,不管在社会福利方面,还是在小孩就学方面,都没有政策支持。中国的农民工通过缴纳税收的方式支持了城市的社会保障, 但他们自己却不能享受各种城镇居民福利,这是极不公平的。西方讲的移民融合,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融合,而且还有社会和文化上的融合。二代移民为什么满意度比较低,很多人在城市已经居住了很久,或者就是在这个城市出生,不存在回归原来故乡的问题。所以对新一代的移民来说,社会文化的融合更为重要。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采用的是多方合作的移民安置模式,移民和难民安置与融合,都不是通过政府主导,而是通过非营利组织推动,当然政府要提供财政上的支持。上世纪70年代,加拿大政府吸纳了上百万的越南难民,大部分难民都是由私人担保,政府资助的形式完成的,而不是通过政府操作,因为政府没有这样的能力,相对来讲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以中国庞大的国内移民数量,可以借鉴加拿大这个成功的多方合作的移民安置和融合的模式。

  高端人才和中低端人才互补,到底要吸纳什么样的人才应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能厚此薄彼。现在加拿大移民政策重要的转向,原来由联邦政府负责,现在很多政策下放,包括移民选拔和安置问题, 如省级移民提名计划。因为只有地方政府更了解当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供给情况,联邦政府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

  移民中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是不是有歧视的问题,我们作了很多研究。因为移民是劳动市场当中的新生力量,除了不了解劳动力市场运作、社会网络不足、劳动力市场信息匮乏以外,还有所谓的语言、国外文凭资历认证等问题。所以加拿大政府特别关注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的保护问题(包括女性、原居民、残障人士、少数族裔、新移民),把多元文化写入加拿大宪法,又制定了同工同酬法律等等。中国农民工在城市有没有受到歧视?我在北大参加“新结构经济学研讨会”,他们谈到中国工资上涨的问题,跟很多发展中国家是很类似,一方面是2004年以后,最低工资政策严格实施以后有关,名义工资增长很快,但是实际工资没有增长比较缓慢,因为通货膨胀很高。第二,农民工他跟当地的员工收入差距比较大。还有一个是城乡收入差距比较大,这些都可能是中国收入不均的一个重要原因,迫切需要政策方面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移民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移民是“人才流失”。中国是很典型的例子,改革开放后中国从1979年开始流出的人才,大学以上有150万人,回来大概30%,所以中国是很典型的人才流失的国家,以前认为人才流失对这个国家非常不利,更严重的说法就是所谓第二次殖民,第一殖民就是第一次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明目张胆到发展中国家争夺黄金白银等自然资源,第二次殖民就是从发展中国家争夺人才,   几乎不需要成本。像加勒比国家40%、50%的大学毕业生都流失到发达国家。

  第二个阶段:1984年,芝加哥著名经济学家卢卡斯提出一个新的移民方法理论,移民是收益 。什么收益呢?以菲律宾为例,所谓的移民汇款(remittance),这个比例现在已经超过所有国际发展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2013年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移民汇款带来的资金是4000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了6.3%。预计到2016年,这个数字会增加到7000亿。第二,移民对原来国家有哪些经济社会文化贡献,包括技术交流、经济合作、促进国际贸易。以印度为例,印度的移民对印度的风险资金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第三个阶段:2000年以后,伯克利大学一个比较知名的教授提出了人才环流的概念,不管移民他(她)所去的国家和地区,只要他(她)能够发挥他(她)最大的聪明才智,对世界经济发展就有正面影响。这个理论提出来以后,得到很多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移民发展署,以及各国移民学者关注。

  随后“人才流失”的概念逐渐被“人才收益”和“人才环流”的理论所取代,世界各国之间的人才争夺战(War on Talent) 也愈演愈烈。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包括发展中国家,都加入了国际人才竞争。中国最早有科学院的百人计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最近的“千人计划”,争夺世界上顶尖的、一流的人才。不仅仅是我国有这样的政策,很多国家都有,比如美国有所谓的总统人才计划,每年提供的资金研究学费大概是64万;澳大利亚Federation Fellowship每年的提供澳元22万;欧盟Marie Curie每年41万澳元;德国洪堡research Awards每年六万欧元;中科院三年45万美元;长江学者计划,三年是20万美元;“百人计划”每年10万美元。有没有结果?有结果,我们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人才,有影响力的各行业的专家。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讲,一千人多不多,还是杯水车薪,从绝对数字来说非常有限的。但是象征性意义非常大,说明中国政府传出一个重要的信号,我们参与国际竞争,吸纳世界各个国家专才。

  加拿大也有高端人才政策,从2000年开始,加拿大出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人才计划叫“加拿大讲席教授”计划,这个计划主要针对美国。加拿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流失了大量人才,科学家、医生等等纷纷到美国,所以从2000年以后加拿大政府实施人才计划,每年投资了三亿加元,主要是为了提升了加拿大在科研方面的竞争力。加拿大和美国的政策有点不同,因为美国大学多如牛毛,世界一流大学非常多,所以资源集中到最优秀的学校,完全是竞争的政策,不是美国一流的大学很难拿到研究支持。加拿大的政策相对比较平均主义,大家都可以拿到一点,但是没有那么多,但是这个政策的特点,一个是保持各个学校相对平衡,二是多元文化作用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文化和研究氛围。加拿大除了从内部吸引人才,还有从美国吸引人才。

本文刊于《东方早报》,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