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上善若水,大成靠德

2016年1月4日



理事简介

曹德旺,福耀集团董事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咨询委员会副主席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比起一众光鲜高调的明星企业家们,曹德旺的名字显得陌生,这个其貌不扬、形容憨厚的老者,实在看不出有何特殊之处,但他目标明确,专攻汽车玻璃,促进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稳扎稳打带领福耀走向世界,绝对会让你惊呼原来这个世界不是只看脸。在他这里,上善若水,大成靠德,修身养性是和建功立业结合起来的,成功只是他人生哲学和智慧的一个副产品。曹德旺说:“创业需要一种真正对自己有足够的了解,对市场有了解,还能有足够的勇气,敢于承担这个责任和挑战自我。我在创业初期,20多年里面,没有礼拜天,没有礼拜六,每天工作到晚上12点,一天工作16个小时,是这样过来的。”从少年时期的磨练到结缘汽车玻璃、明确专业经营,再到福耀全球,一起来看曹德旺的创业故事。


少年的顿悟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上海。


  1947年,政局不稳,曹德旺的父母携子女回到福建老家——福清高山镇 。


  1960年,因得罪教导主任辍学曹德旺进入福清薛港农场工作,负责数大人挖好的树坑。期间,曹德旺跟着跟着父亲卖过烟丝、做过水果生意,生意做了不到一年,父亲被地工商总局抓了现行,烟丝被收缴,自行车也被牵了去。


  这段算不上成功的经商经历激发了曹德旺外出闯天下的决心,也让他形成了自己的商业判断:父亲虽然聪明,也会做生意,但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所做的事,政府不认可不支持,根本没有前途可言,我还年轻,不能重走父亲的老路。


结缘汽车玻璃 


  1968年,曹德旺结婚了,婚后赚钱养家成了头等大事。结果,赊账收购的白木耳被车站民兵以“投机倒把”为名扣下了。回来开证明的曹德旺又不得不去工地还他欠的十个义务工。到工地的第三天,民工营房失火,板车坏了无处修理,没法开工,大家都闹着要赔偿。曹德旺顿感“天要亡我”,感叹之后平静了下来的曹德旺决定帮大家度过,搭了个简易修车棚,免费修车。这一修就是28天。营长、教导员盘点物资和赔偿金时才找到他。教导员问清来龙去脉,不仅把剩下的赔偿款都给了他,还替他出面从公社开出证明,索回了被火车站强扣的货款。


  1976年,曹德旺开始筹建高山异型玻璃厂。


  1979年,高山异型玻璃厂投产,曹德旺被任命为采购员。


  1983年,曹德旺与其他4人联合承包了工厂。之后,曹德旺对工厂的管理进行了系列改革。当年,高山异型玻璃厂首次实现盈利,赚了22万。


  1984年,高山异型玻璃厂成功改制为合资企业,曹德旺是合资方个人股东中占比最大的股东。


  涉足汽车玻璃,完全是一个偶然。


  1984年6月,曹德旺到南平出差,南平协作办派了部汽车送他去武夷山游玩。游玩间,他顺便给母亲买了根竹根做的拐杖。拿着拐着上车时,司机吴锋提醒道:“老曹,上车时小心一点,车玻璃不要给我碰了。万一破了,你可赔不起。”


  曹德旺很惊异,自己就是做玻璃的,还能赔不起?后来一打听:马自达汽车,换一块前挡玻璃,6000元,若急,8000元。太离谱了。


  当年,汽车若玻璃破了,换起来很麻烦,因为没有国产的,进口的玻璃很贵,且等待的时间通常都要很长。


  为什么没有人做汽车玻璃?没有人做,我来做。我要为中国做一片自己的汽车玻璃,让所有的中国人都能用得上,用得开心,用得安心。


  在上海耀华玻璃厂的帮助下,高山异型玻璃厂上了汽车玻璃,并花了1万多元开了5天产品鉴定会。很快,高山生产出汽车玻璃的消息传开了。


  至1986年年底,高山玻璃厂产值596万元,获利税101万元。


  1987年5月29日,中外合资福建耀华玻璃工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1987年7月,在福清宏路镇动工兴建。1988年5月,第一期工程投产。


  1989年春节,公司拥有了一百多号员工,曹德旺亲自参加并主持了福耀史上的第一次尾牙宴(年末宴请公司同仁,以犒慰平日辛苦)。尾牙的传统从那时起一直延续下来,成为福耀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


  老子云:“域中有四大(道天地人),人居其一”。曹德旺认为,企业是人做的,人是企业中最关键的要素,企业成功的核心之一就是坚持人本主义文化。


专业经营 


  1993年6月,福耀玻璃上市。在股票获准在上交所交易后,曹德旺也被获准移民香港。因为需在港办回乡证等,所以在香港住了两个月,这等于强制休息了两个月,所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未来。


  当时,福耀涉足房地产、IT、玻璃、贸易、装饰,有很多公司,只差赚不到钱。将来的发展是混业经营还是专业经营?艾尔?赖兹(Al Ries)的《聚焦法规》(FOCUS)启发了曹德旺:企业经营跟聚焦是一样的道理,多元化是经济落后的一种产物,而专业化是现代化的一个特征。曹德旺已然清醒,决定选择制造汽车玻璃作为主业,并为之奋斗终身。


  1994年,曹德旺在美国参观了福特博物馆,在那里看到美国经济发展的脉络,获得很多启示:100年前的美国在做什么?卡耐基钢铁。PPG玻璃。佳殿玻璃。现在它们仍发展得很好。为什么?他们都是传统工业,是基本建设所必须。在国家产业转型期,传统产业总是排头兵。福耀该做什么,已然明晰。玻璃。从1985年涉足汽车玻璃,到1995年,曹德旺已将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取得卓著的成效。


  1994年7月,福建省万达汽车玻璃工业有限公司在福清注册成立,以助力福耀在1996年前实现产能翻倍计划。


  1995年,组建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9月,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为在中国建立全国性跨省区生产网络迈出第一步。截至2015年,福耀还在吉林双辽、上海、重庆、北京、广东广州、湖北荆门、河南郑州、内蒙通辽、海南文昌等地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基地,从而形成贯穿全国的产销网络体系。如今,福耀在15个省有企业,工厂占地面积超过6平方公里。


  福耀是曹德旺亲手组建的,是从非常小的阶段发展过来的。它,就像曹德旺本人一样,秉持着勤劳、学习、朴实、创新的价值观,一步步长大。


福耀全球 


  曹德旺是一个具备国际视野的人。1987年11月,他首次带队出国,去芬兰泰姆格拉斯公司接受培训。这次培训兼考察回来,他脑子里挥之不去“HTPS每40秒钟流出一片边窗玻璃,转而变成几百元钱”的画面。1988年6月,他正式向芬兰方发出报价,以108万美元买下HTPS设备,成为全球的第一个买家。


  1989年5月,福耀开始向香港配件市场出口汽车玻璃。至1993年,福耀玻璃已经在香港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4年,加拿大的TCG公司代理销售福耀玻璃,进价为25~30美元/平方,批发给二级经销店的价格为50~60美元/平方。看着很能赚钱。


  1994年下半年,福耀在美国的南卡罗莱纳州购地,设立福耀安全用汽车玻璃批发中心(GGI),1995年建成仓库,1996年投入使用。可一年下来,GGI亏损。曹德旺飞往美国进行专题调研,聘请了当地的市调专家,发现玻璃从中国运到美国,从码头到仓库,拆卸、分包、装运、卸载,每一个环节,都有人工费用、运输费用的发生。当体量大、网点才能赚钱,做独立经销商,分摊人工、运费等,显然会亏损。结论是“改分销模式为直销模式”。GGI被关闭。


  2002年8月,加拿大贸易法庭裁定,福耀玻璃在加拿大的销售不构成倾销,福耀赢得了中国入世后第一起反倾销案,载入中国商业史册。


  2006年至2008年,福耀在德国、韩国、日本及美国成立子公司,为这些市场的配套客户提供销售及客户支援服务。


  2011年6月,在时任主席胡锦涛和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支持下,福耀签署在俄罗斯建立汽车玻璃生产项目。2013年9月,生产基地一期建成。


  2014年7月,福耀从PPG收购了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浮法玻璃生产基地。


  截至2015年,福耀在9个国家,包括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等均设立了子公司和商务机构。福耀的国际合作历史也达到26年,玻璃装在宾利、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丰田、本田等全球著名的汽车品牌上,名副其实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


  谈起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曹德旺说,“改革开放告诉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企业必须坚持走出去才能够做大做强。”可真正想“走出去”,第一要树立风险意识,没有弄清风险,千万别动。第二要有责任意识,分清小事和大事,出去赚不赚钱是小事,大事是不能把国家的声誉搞坏。第三要有使命意识,有机会接触外面,要能者尽能、智者尽智,担当起改变国家现状、调结构促转型等责任。


  经验告诉曹德旺,走出去投资,应本着一颗有爱的心——爱对方的国家和人民,本色做事,以特色来定位,凭角色做人,努力地让大多数人喜欢我们。


  走出去,福耀的每一步都很谨慎,前期以小资本去做,通过销售打开市场,打开品牌知名度,再进行设厂,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稳打稳扎。


本文选自《那些年,我们怎样创业》,主编:苗绿、王辉耀,中央编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