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中日韩会议形式大于内容?

2015年11月6日

文/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员黄日涵

  2015年10月26日,中韩两国外交部门同时宣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李克强将出席第六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此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隔三年后重启引来各方的关切。如果三国合作重新步入正轨,将有利于东亚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经贸往来是热门议题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自2008年开始以来着重通过中日韩之间的合作推动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已经举行的五次领导人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发表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2020中日韩合作展望》和《中日韩投资协定》等。在全球经济相对低迷的大环境下,本次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重点应该会放在继续推动三国间经济合作上面。第一,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三国同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合计均占世界20%以上。建立中日韩自贸区有助于充分发挥三国间的产业互补性,挖掘提升三国贸易投资水平的潜力,促进区域价值链进一步融合。2012年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三国同意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2012年11月20日,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由于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中断,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也不顺利。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之间于今年6月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率先完成自贸区的谈判,这也对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起到助推的作用。相信此次三国领导人会议会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深入讨论,如果达成共识将有利于12月份在日本举行的第九轮谈判取得突破性成果,也能够在实现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上更进一步。第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RCEP是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10+6”),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虽然由东盟发起,但是中日韩三国经济份额所占比例却是最大的,在推动RCEP达成最终协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今年8月份,第三次RCEP部长级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与会各方就贸易自由化率(取消关税的产品比例)原则上设定为80%、允许部分国家采取例外措施达成了一致。如果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此次会晤中就RCEP达成一致意见,那么将有利于年底之前完成RCEP的最终谈判。从中国角度看,由于RCEP覆盖的范围非常大,推动RCEP谈判完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来自TPP的负面影响。

会谈突破关键在于日本 

  除了经贸议题之外,外界推测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就朝鲜问题尤其是朝鲜核问题发表联合声明以对朝鲜施压。辽宁大学东北亚问题专家李家成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三国都非常关注朝鲜核问题,也都反对朝鲜发展核武器,但是随着近来中朝关系回温,为了不刺激朝鲜,应该不会公开联合施压。湘潭大学东北亚问题专家高鹏博士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三国合作突破的关键点在于需要三国达成默契,政治的归政治、经贸的归经贸,这样才能有所突破。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要达成默契,关键的突破点还在于日本的态度。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因素。第一,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中断本身就是日本造成的。一方面是领土问题。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日本在2012年推行钓鱼岛国有化政策,致使中日关系跌入低谷,安倍晋三执政后对华采取孤立的政策,长时间内无法营造两国领导人会晤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历史认知问题。中韩两国一直要求日本正视二战时期的侵略战争和造成的慰安妇问题,而日本对此一直含糊其辞,尤其是对慰安妇问题百般抵赖,造成中韩两国对日本极为不信任。第二,日本是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关键因素。近来外界对日本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意愿多有怀疑,其根据就是日本经济界10月26日与韩方举行会议时一致呼吁韩国早日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不提中日韩自贸区。湘潭大学高鹏博士认为,在中日韩自贸区问题上,日本目前占据主动权,牵着中国的鼻子在走,尤其是在签了TPP之后,中国更为迫切希望达成三国自贸区,日本就有了议价的筹码。然而,综合来看虽然日本已经加入TPP,但其依然无法忽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据日本海关统计,截止到6月,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因此,日本对中日韩自贸区对其低迷经济可能带来的拉动也是有所期待的。第三,来自美日同盟的影响。美国是非常乐见韩国和日本通过中日韩领导人会议这个平台改善日韩之间紧张的关系,毕竟韩国和日本都是美国在东亚地区重要的盟友,日韩之间关系长期紧张不利于美国东亚战略的实施。但是美国又不愿意看到中日韩自贸区的早日建立,也不愿意看到RCEP的达成,因为这不符合美国主导亚洲经济秩序的利益。在韩国与中国达成自贸区协定之后,美国将会通过日本来影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进程。

会谈是否形式大于内容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谈,尤其是讨论自贸区的建立对东亚地区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可以重塑东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但是毕竟已经时隔三年,时移世易。辽宁大学东北亚问题专家李家成博士认为,这次会谈最终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主要还在于象征意义,实质内容并不多,由于三国之间围绕历史和领土问题的矛盾依然存在,因此很难有大的突破。但综合来看,此次会谈仍然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接触总比敌对要强。此次会谈将一定程度上推动三国间的政治互信。目前中韩之间关系发展得比较迅速,需要提升的是中日、韩日之间的关系。中国要改变策略,加强国际舆论的宣传争夺在中日问题上的话语权。同时,日本谋求国家“正常化”的企图不会停止,中国需加强发展与韩、美之间的关系,通过美、韩予以制衡,确保日本国内政治不走上极右的道路。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的机制要继续保持,通过频繁的领导人之间的会晤,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增进相互间的政治互信。

  其次,此次会谈也将加快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的经济互动。安倍上台以来处处把中国看成竞争对手,在经济方面参加由美国主导的TPP,拉拢韩国参加TPP,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竞争各种经济项目,其中以高铁项目最为突出。前些时候访问中亚五国大力推销以民间投资和政府开发援助(ODA)为主的经济合作,企图从经济上包围中国。对于日本的战略,中国可以采取经济的反包围策略,推进中韩自贸区协定的早日生效,升级中国东盟自贸区,加快“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等等。通过中国主导的亚洲各国间的经贸合作,促使日本主动推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归根结底,这次会谈究竟能有多大的突破,关键还在于日本,这次会谈为中日关系的解冻提供了契机,能否实现缓和最终还要看日本释放多大的善意,而自贸区谈判由于涉及的内容太多,很难一蹴而就,因此更多的只能是政治表态,还需要留给时间去慢慢磨合。

本文刊于《华夏时报》,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关键词 专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