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首个真正泛欧性智库

  欧洲知名智库虽然不及美国的智库那样多,也不及美国智库的实力雄厚,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也有一些世界知名的智库。通过欧洲的代表性智库,可以了解欧洲智库的特定及政策影响力。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

  作为首个真正泛欧性的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于2007年10月发起创立,其目标是“就以欧洲价值观为基础的连贯一致的欧洲外交政策发展进行研究,并促进泛欧性的争论。”其组成和活动也具备明显的“泛欧”特征:第一,泛欧洲委员会。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由100多位来自欧盟成员国和欧盟候选国的精英组成,包括政治家、政策制定者、思想家和商人。通过工作小组的形式,委员向委员会就政策观点提供建议和反馈。委员每年会晤一次。第二,欧盟成员国设有实体办公网络。与其他欧洲所有智库不同的是,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在柏林、伦敦、马德里、巴黎、罗马、索菲亚和华沙都设有办公室。这些办公室形成了一个研究、讨论、建议和沟通的平台。第三,与众不同的研究和政策开发进程。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从全欧洲招揽优秀的研究人员和实习生,以此来实现其泛欧洲的发展目标。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将新媒体应用于对外发布和推广成果。其研究成果的形式包括:研究项目(programm)、研究报告(publication)、博客(blog)和播客(podcasts)。博客主要用于发布内部研究员的文章和简短研究报告;播客则主要用于发布外部专家以及其他外交领域学者的各路观点。研究项目和研究报告也会通过博客或播客来进行报道和宣传。研究项目的项目周期往往较长,其研究成果往往作为其研究报告的来源。项目组会根据世界外交关系的突发事件设立新的研究任务,每个项目汇集的专家学者遍布欧洲或相关地域

  欧洲外交政策评估是委员会每年的必做功课之一。这一年度报告系统的评估了欧洲28个国家在处理与其他66个国家外交关系时候的表现。目前,委员会还承担的在研项目包括:亚洲与中国(Asia & China)、中东与北非(MENA)、欧洲再造(Reinvention of Europe)、广阔的欧洲(Wider Europe)。这些项目普遍规模大、参与人数众多、支持资金雄厚。每个都拥有独立的负责人和研究团队,在相关的研究地区拥有办公室或联络处。此类研究项目另委员会在外交关系研究方面深入扎实、全面细致、与时俱进,为委员会许多其他研究成果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是整个研究机构的核心和基础。

  近年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也在明显提高。

  2009年至2011年,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CFR)自连续发布3份关于中欧关系的研究报告,引发了欧洲内部关于对华认知和政策调整的热烈争论。

  1.《中欧关系的权力审计》:宣称欧洲应该对华奉行互惠性接触政策。

  2.《全球性的对华政策》:呼吁欧盟构建更有效协调统一的对华政策。

  3.《争抢欧洲》:直言不讳地对中国的对欧投资政策表达担忧。

  从这三分报告来看,欧洲智库的研究动向和结论,表达力欧洲对中国崛起态度从鼓励互惠互利变得更加谨慎、担忧,表达了欧洲内部的这些对华认知反应,折射了欧洲人对中国崛起的极为不适应和难以平和接受的心结。

  2013年初,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表《2013年十大趋势》报告,列出了2013年世界十大趋势,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条是中国如何重新平衡经济和保持国家稳定、中国外交是否更具进攻性值得关注。

  2013年10月28日,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就中国与美国关系发表了文章《为何趋同反而滋生冲突?》,阐述了中美两国在竞争中相互依赖、又互存分歧的复杂关系;指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格局变化,打破了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但又从全球治理的视角看,中国已加入改变全球秩序的复杂的多边外交活动,中美在这些方面开始趋同,两国的角力和分歧使得未来的世界格局难以预测。中国在角力重视始终太过保守、处于弱势。站在欧洲第三方的视角上,欧洲委员会的观点无疑更加客观可信。

本文选自《大国智库》,王辉耀、苗绿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