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研究】民间智库发展繁荣三要素
民营经济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在于其在产权机制、经营机制、创新能力、动力机制和功能互补作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更少受到体制的束缚。当今中国智库发展最大的障碍,同样是体制问题。因此,中国应借鉴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的成功经验,放手发展民营智库。恰如中国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生力军,民间智库也必将在深化改革中成为中国智库发展的新生力量。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中国智库的大发展,中国智库的大发展离不开民营智库的大繁荣。随着深化改革的推进和政府职能的公共化,政府公共决策越来越需要来自民间的智慧和社会的声音,民间智库在中国智库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并与中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越来越紧密相连。
而民间智库能否大发展大繁荣,决定性的因素有三:
一、民间智库的侧重方向
民间智库因其运行的主体来自民间,运行的支撑依靠民资,因此属于非政府类。若按官办智库与民间智库的二元划分,那么民间智库的主体包括两部分,一是依托于大学、科研院所、社科院等机构的高校智库,二是独立型民间智库。
民间智库由于势单力薄,缺乏应有的地位以及资源、信息、资金等,很难与官办智库身份对等。由于历史的原因,政府不容易改变传统模式求助于民间智库,就连民众、社会对民间智库也持质疑的态度。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政权机制最需要来自民间的思想和声音,但民间智库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影响下,很难有突破传统思维的空间,更多参与政府决策。官方政务咨询自有行政级别、学术地位、专家团队以及影响力等都声名显赫的官办智库来担任,几乎不太可能让民间来参与。
一些高校智库运行的力量虽来自民间,无法与中央党校、国研中心等官办智库抗衡,但也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而民间智库无论是地位还是力量,都属于最微弱的群体。民间智库要想发出智慧的光芒,必须另辟奇径,走特色道路,引起政府的注意和重视,引起民众和社会的支持。
存在即合理。只要选对政策研究侧重、选对方向,真正是在为科学决策建言、为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代言,民间智库必然有其发展的春天。
二、民间智库与建言献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中国越来越需要不依赖于政府和任何集团利益、独立的、能代表公共利益的声音,这就最需要民间智库的民间思想。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转型升级需要民间智慧和更多的智慧。
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方式加速转变。未来拼的不是劳力,不是产品数量,而是科技和人才,是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将伴随着的思想智慧的百花齐放,因此咨询公司、民间智库、人才中介、科技中介等,将成为中国智慧产业的生力军。
其二,中国的政治文明需要民间智库参政议政。
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政权高度集中,能够过问政治的不是官员也是“客卿”、“幕僚”或“智囊”之类,一般普通百姓根本干预不了政策,其声音很难到达官场并能触动上层进行变革。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应该是我国思想智慧产业发展的春天和里程碑,它开启了人们禁锢已久的内心,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智慧、尊重科学技术、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党的十六大又提出,“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政治文明摆上了重要地位。中国在政治文明的道路上更加趋向于民主、协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习总书记也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更是对智库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民间智库与公共利益
一个繁荣的国家需要繁荣的思想,一个政治文明的国度更需要不同的声音参与到政治上来,参与到政府决策上来。在官方的声音、官办智库的声音越来越受到质疑的信息化时代,民间声音、草根思想更容易接近本质和事实,往往能反映出最广大的最根本的公共利益。尤其是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热点问题需要澄清事实和解读的时候,社会也愿意倾听有公信力的非官方的声音。
正是在政府最需要民间思想的背景下,民间智库开始从灯火阑珊处走向思想市场的繁荣、辉煌和荣光。最近一个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都对建设新型智库做出了重要指示。这预示着,中国的智库发展即将迎来美好的春天。
那么,中国的民间智库如何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发出中国好声音?
从根本上来说,首先要坚守民间智库的安身立命之本,最为重要也最难能可贵的是思想独立,力排利益干扰,注重专业化,影响和推动科学决策;
其次是民间智库应选择好研究方向,提出的观点、思想和主张要引起社会的关注,对政府和学术界以及公共问题产生深刻的影响。只有那些对政府公共政策和社会公共生活产生影响的专业研究机构才称得上是智库,一个合格的智库必须对社会发展担负起公共责任;再次,是要有“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意识;最后,是要走向世界,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世界影响力。
本文选自《大国智库》,王辉耀、苗绿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