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研究】为何受过高等教育的一半移民流向了美国
移民制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很主要的吸引人才的手段。虽然美国在开始的时候,如自由女神像上所写的,不需要的、被流放的、被抛弃的都欢迎到美国来–当时美国是一个流放地–但是现在美国的移民政策只欢迎人才。所以全世界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一半流向了美国,四分之一的留学生最后是去美国深造了,有一半的留学博士最后留在美国了。所以现在美国是全球第一人才大国,它培养了全球4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有7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美国工作。所以我认为美国核心竞争力,实际上非常重要的就是它对人才的凝聚力或者说它的吸引力。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中国的家长把自己的子女送到美国去留学?去年我们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将近20万人。人才源源不断地去美国,我觉得这是美国一个很大的优势。
我记得在哈佛大学一次研讨会上,哈佛大学前校长拉瑞.萨默斯,当时中国一个企业家问拉瑞.萨默斯,美国跟中国比究竟有什么优势?我记得当时拉瑞.萨默斯说了一点,给我印象比较深,他说美国具有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来美国的优势,而且年轻人来很多都留在了美国,这个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创新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实际上我们大家都知道,任何事情到最后都是靠人来创造,如果说美国占据了这个制高点,我觉得对于全世界来讲,要赶上美国还要下更多的努力。
看美国的发展,它的移民人数达到了4280多万,而美国的人口也就3亿,差不多12%的人口都不是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从2005年开始,每年发放的绿卡超过100万张。10年就是1000万,这个数目不得了,而且这个绿卡来的都是有钱、有知识的人才。我们虽然把很多货物输送到了美国,或者是外汇我们挣进来了,我们在货物贸易上是巨大的顺差,但是在人才贸易上我们是巨大的逆差。人才赤字实际上也是我提出的一个概念,我觉得应该加以重视。而且不光是常规的人才,它的短期人才工作签证,H1B签证,按照美国最新统计数据,每年都保持在了8万张左右,而且主要是发给那些留学生或者是申请到美国工作的那些人,每次这个东西出来以后,一个星期就被申请光了,时间越来越短,前几年时间还长一点,从2003年开始,H1B签证在一周之内就达到了上限,说明美国经济也在复苏,用人也在增加,而且想留在美国的人也越来越多。
不光美国是这样,我们看到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移民构成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里面有27%是移民。20%的人不是在澳大利亚出生,这些国家都很受欢迎,去的人也很多。包括澳大利亚也发现增加技术移民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它的移民里面相当大的份额是技术移民,实际上就是人才移民,大家都在抢人才。
像欧盟、美国有“绿卡”,欧盟也出台它的“蓝卡”计划。在德国,年薪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申请,德国以前这方面比较保守,现在也是非常地开放。另外俄罗斯也修改他们出入境管理法,吸引高水平的外国人到俄罗斯落工作,简化工作许可。日本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国家,现在也开始降低了他们的标准。比如以前必须要在日本住满10年以上才能拿到日本国籍,最近日本修改了,你只需要住满5年就可以申请日本国籍。韩国在这个方面走在最前面,韩国不仅是允许外国人到韩国工作,韩国甚至开放双重国籍,而且韩国还允许外国人在韩国参加选举,包括韩国新任总统任命了一个美国国籍的人担任他们的部长。韩国是国际化非常高的国家,它的总人口不到5000万人,但是它在海外有500万的侨民,它的十分之一人口在海外,它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韩国也有很多签证,它的签证分的很细,出入境签证、永久居留签证等等,包括还允许配偶在韩国工作。这些都是对人才吸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们的政策非常灵活,不断地为人才的吸引来服务,专门用于吸引人才。
另外一方面,这些新兴的国家,像印度、巴西、菲律宾、俄罗斯这些国家,他们没有那么多很好的经济基础,但是他们采取了普惠制,就是放宽他们的这些政策。比如说越南允许没有放弃越南公民的海外人获得越南国籍,吸引了350万人回越南投资。印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了400万张的海外公民卡和700万张的印度裔卡。什么意思?第一代印度人可以拿海外公民证,不需要签证,第二代也不需要签证,就是第二代人兜里揣着印度裔卡,我的祖籍国随时欢迎我回去。所以它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它在90年代的时候,没有实行这个政策之前,它的软件人才大概只有7000多人在印度,实行了这个政策以后,2000年以后,回去了70万人,印度一下成为软件外包第一大国,特别是它跟美国这方面的人才往来特别频繁。而且印度实际上在海外的侨民共2000多万,它发了1000多万优惠的海外身份的认证。我觉得这些实际上也是值得中国来参考的。
中国现在是什么情况?对国籍这块,对双重国籍卡的比较紧,但是中国香港实际上跟印度模式一样,中国香港只要你在海外,不管拿任何证件,你回到香港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公民,如果触犯了法律也按照特区法律来制裁你。香港的模式未来也可以成为内地参考的一个模式。
吸引留学生也是吸引人才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留学生奖学金,美国的奖学金,理工科的奖学金三分之一都是给外国留学生的,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留学生来了以后,一大半会留在美国,实际上是在为他们自己培养人才。而且最近美国移民局还把学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心理的毕业生在美国实习的期限延长到29个月,差不多有两年半的时间来获得你的经验,这样的话你就可以移民。 美国政府的一个研究机构统计了一个数据,发表在2010年的《华尔街日报上》,这个统计是什么?博士毕业生毕业五年以后,学理工科的留在美国的比例,中国是最高的,达到了92%。印度有81%,而且从绝对数来讲,中国比印度还多了好几倍。韩国只有41%,日本只有30%,台湾也只有43%,泰国为什么它的回归率这么高?留在美国的只有7%,它的阳光、沙滩或者气候很吸引人,可能是软环境的关系。实际上跟国内的统计数据也有一些吻合,我知道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也统计了一个数据,在过去十年回来的硕士生,去教育部办认证的这些学生,硕士生达到了60%,博士生只有5%,比例非常少。这说明现在高学历人才是特别容易被吸引跑的。 中国连续几年成为向美国输出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现在很多国家推出政策,我给你多少工作期限、工作签证,这样的话你可以更容易的移民。比如说2000年的时候加拿大曾经开放对中国的技术移民,很多中国毕业的大学生,做软件的、做技术的都移民大加拿大了,但是去了以后发现找工作很难,语言也不通,后来很多人回来了。后来加拿大发现这些人实际上不太容易留在加拿大,他们研究发现最容易留在加拿大的是那些在加拿大受过教育的人,有过很多年经历的人,对加拿大已经有一定了解基础的人最容易留下,所以他们现在专门针对这些留学生移民是最松的。
日本在2008年的时候,当时他们的首相福田康夫提出了一个30万留学生的计划,要在2020年达到留学生30万人,而且其中要争取50%留在日本工作。日本这么保守,现在对人才也非常重视,非常关注。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国家也是这样,像欧盟专门有留学生的计划,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像爱尔兰的,包括像韩国的、新加坡的。而且新加坡的全球校园中心计划也很有特点,它本身只有一两所大学,或者三所大学,它把其他国家的大学,像耶鲁大学,像欧洲工商学院等等都吸引到新加坡来,然后使东南亚的学生不用出国到新加坡去留学。我觉得像这种方法,中国其实也是可以采纳的。
另外还有各种人才计划,吸引人才回流。我觉得韩国在这个方面做的最好。包括还有创业计划,吸引海外人才到发达国家创业,比如说英国的这种全球创业计划,专门吸引国际创业者。像以色列这样的一些国家,吸引人才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以色列有两个部在以色列政府里面位置最重要,一个是国防部,因为要打仗,然后就是移民部。还有像韩国、巴西、加拿大都有各种人才计划。 还有的国家设立国家猎头,为了吸引人才,比如说以色列移民吸收部,像中国台湾有海外办事处,特别是新加坡他们在海外有10多个部门,专门都是做人才的吸引工作,而且他们联系人才的方式是请你去喝茶,他们的喝茶跟我们的喝茶不太一样,在喝茶过程中看看你是不是适合被他们吸引,不吸引也不浪费喝这一杯茶。新加坡这个机构以及在国外开设了很多,有12家。
而且我在哈佛大学的时候注意到,瑞士驻波士顿领事馆,就设在了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之间,每天都有各种活动,什么技术交流、研讨会、讲座,它就关注顶级的这些人才和各种最新的理念。我觉得这些国家他们吸引人才都是非常有特点的。
吸引人才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如果说人才吸引,我们能不能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引得来并不代表你有本事,但是引得来以后如何留得住他们,是大本事。特别对于高新的知识人才,他们的专利能否得到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能不能不被侵害,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在这个方面非常严厉,每年有大量的知识产权侵害打击、赔偿。我觉得这个对于人才环境来讲非常重要。
另外还有人才科技合作共享等等各种计划,也是很多的,欧洲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发展框架计划,美国也是这样。包括发达国家都有这种。人才共享计划,通过国家与国家、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我觉得实际上也是很多能够得到人才的共同利用。有的时候现在人才不可能都回来,但是能不能把他们在其他地方也利用上,这个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比如说这些人没有回来,我们有海归,我们2000年有海归的时候,05年的时候我又提出海鸥的概念。我们有海鸥,但是能不能把这些海鸥利用上,我觉得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来研究的。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当然还有就是创造产业环境,像以色列在这个方面做的很好,以色列在美国上市的纳斯达克公司是最多的,它的风投也是最多的。硅谷也是这样,这个地方来的印度人和中国人是最多的。一个地方越发达,越创新,它吸引的国际人才越多。包括跨国公司,现在跨国公司也是全球运营。即使很多学生、人才没有出国,但是现在都在跨国公司机构里面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服务。像中国的企业,像华为、中兴什么的也在海外开设,联想也开设了很多研发机构,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方式,如果这些人才不回来,我们可以把研发机构办到海外去。像我在美国见到青岛有一个企业,他们每年在国内研发大概花好几个亿,但是研发出来的产品马上就过时了,因为他们不是接受的最前沿的技术,后来老总就把他们的研发放到波士顿了,放在MIT的边上,这样的话,利用最好的人才,研发出来马上就可以投入使用了。这个也是很有价值的利用海外人才。
当然还有就是文化输出吸引人才。美国梦大家都很熟了,美国梦实际上就是到美国实现白手起家,通过个人的努力,最后能够获得成功。实际上美国是这样,美国这个地方,它进去很难,但是一旦进去了以后你可以享受它的服务,这个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有能力,你就是一个黑人你也可以做到美国的总统,这块我觉得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们现在也有一个中国梦的概念,我们现在提出中国梦,实际上在2009年,我在我的《人才战争》这本书里面专门后面有一章讲到中国梦,而且去年我们在欧美同学会也讨论过中国梦。去年下半年,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弗里德曼发表了一篇文章叫《习近平的中国梦》。我觉得在吸引人才方面,中国梦是一个很好的概念。
本文原载于《国际人才交流》,并收录于《国际人才战略文集》,党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