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拉动猎头产业
选自《国际猎头与人才战争》,作者:王辉耀、苗绿,机械工业出版社
猎头,是全球高级人才争夺战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在全球高级人才中介市场上,70%的高级人才流动中都晃动着猎头的身影,90%以上的大企业都利用猎头获取人才。跨国猎头企业更是全球活跃,成为主导世界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
国家需要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舞台。在嫁接人才资源的过程中,国际猎头大有作为。2015年6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与执行秘书长苗绿博士联合著作的《国际猎头与人才竞争》面世,通过该书读者将会对猎头产业发展、猎头公司运营和政府猎头战略与策划获得全景式理解。同时,本书也对全球猎头行业、国际高级人才咨询协会(AESC)、猎头市场以及其背后的人才战争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秘光环”下的猎头行业。
第一驾马车:人力资本理论的崛起
1960年,美国经济协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AEA)的年会正在召开,一位年近六十、戴眼镜、精神矍铄的学者上台了,他发表了题为《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随后,这篇演说震惊了西方经济学界,被人们誉为“人力资本研究新领域的独立宣言”,并最终使他荣获了197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位学者就是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他的核心观点是–“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而非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者资本的多寡。”在对大量无法用传统理论解释的经济问题进行剖析后,他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他的人力资本理论让世人认识到人才重要性的同时,还提醒人们:人力是投资的结果,其成长过程需要消耗各种稀缺资源,这也决定了人力资本的稀缺性。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 F. Schumacher)在著作《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中所指出的:一切经济增长的成功“不可能靠科学家、技术人员或经济计划人员通过魔术获得。只有通过教育、训练这样一个培育过程来取得。做不到这些,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人力资本的取得需要付出代价,不过,研究也充分证明:相较于其他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要高得多。“在迄今未被说明的劳动工资增量中,有36%到70%是由工人增加教育的收益。”舒尔茨早在分析美国国民收入时就曾作出上述论断。
毋庸置疑,以舒尔茨的《论人力资本投资》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学说是20世纪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一大天才发现。它让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本状况决定着企业的管理水平、产业的结构升级、国家的竞争力……也正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出现和崛起,使人才逐步受到重视,人才流动也日益频繁起来,猎头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并逐渐从人才的猎捕者演变为整体人力资源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第二驾马车:经济全球化浪潮来袭
“500年前,哥伦布运用简陋的航海技术进行了环球旅行,当安全返航后,他告诉世人,世界是圆的。500年后,我在班加罗尔却听到曾在印度顶级学府接受教育、熟知最先进技术的工程师告诉我,世界是平的–平得就像他召开全球远程会议所用的那块大屏幕。”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清楚地告诉人们,全球化浪潮在经济层面已使“国界”失去原有意义。
据世界史学者研究发现,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商业往来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在三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国际贸易空前发展,贸易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各国由商品交流的外在联系演变为生产分工为基础的内在融合,作为经济全球化载体的跨国公司也得到了空前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跨国公司仅有1万多家,今天,这个数字上升到8万家,在这8万家跨国公司中,2010年,规模前100位的非金融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带来的增值达到1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 1/4。跨国公司几乎遍布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领域与产业部门,成为左右世界经济动向的重要力量。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扩张带动了猎头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猎头公司的国际化。有一个极普遍的现象:几乎所有跨国公司在国际化初期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找猎头公司。这也注定了猎头行业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跨国公司快速发展,直接催生了对海外业务管理人员的需求,猎头顾问开始着手在海外搜罗当地管理人才。如史宾沙.斯图亚特接手第一个业务时就飞到了委内瑞拉的首都,从此便踏上了国际化经营的道路;海德思哲1957年在英国开设分公司,1983年便拓展了所有的欧洲业务;光辉国际成立的第三年,就在布鲁塞尔成立办事处,开始了海外扩张……
猎头公司受客户跨国办公的启发,遵循着客户的发展路线,纷纷设立海外公司。以中国为例,大部分跨国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进入中国,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跨国公司又纷纷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与之相对应,国际顶尖猎头公司也开始了在中国的布局。
生物学中有一个现象:捕捞沙丁鱼后,如果不加以刺激,这些鱼很快就会死亡,因此,挪威渔民每次捕鱼归来,都会放几条鲶鱼在鱼舱中,以挑起鲶鱼与沙丁鱼之间的战争。在生死关头,沙丁鱼不断逃窜,因此抵达港口的时候,它们还是活蹦乱跳的。这种现象就是鲶鱼效应。猎头行业就好似在平静的沙丁鱼群中放进的鲶鱼一般,打破了人才市场的固有秩序,畅通了人才的流动渠道。尤其是全球化时代来临后,世界各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充分流动起来,这无疑为猎头们大展身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
第三驾马车:高端人才资源短缺
“对于许多西方国家而言,他们并不像50年前一样依赖于制造业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也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更多倚仗创新和人才,将会需要更多的创新者和企业家。”伴随着对人力资本认识的加深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他们对于人才, 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
然而,高端人才供给却经常让企业头疼。
高端人才与大多求职者的积极主动截然相反,他们往往不会主动寻找工作。正如同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才将诸葛亮纳入麾下,现代的高管们往往都身居要职,事业做得有声有色,他们不会主动换工作,即使想跳槽,他们也不会像普通求职者那样去投递简历,更不会去职业介绍所找工作。所以,企业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主动前来应聘的并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企业真正需要的却不主动应聘。企业与高端人才之间出现信息断裂,在感叹高级人才招聘不易之余,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猎头看作救命稻草,主动选择猎头公司进行高级人才招聘,由此推动着猎头产业的不断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发达国家教育投入的减少以及发展中国家教育的不完备,全球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失衡将愈发严重。
1973年,日本上映了一部电影–《恍惚的人》。它被评为1973年日本十大佳片第五位,是一部反映日本老龄化社会难题的电影作品,影片讲述了日本的老龄化、社会福利等问题。日本社会老龄化问题只是各国老龄化的一个缩影。据联合国人口发展基金会(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数据显示,2012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达8.1亿,占全球人口的11%;预计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20.3亿,占全球人口的比重上升到22%。目前,全球9人中有1人在60岁或60岁以上,预计到2050年,这个比例会增加为5人中有1人。换言之,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话题。
“世界人口中那些小于16岁的人,他们代表着世界未来的劳动力所在以及未来的创新潜力所在,其中90%的人口居住在发展中国家,他们所居住的国家并没有良好的教育体系。”来自加拿大公民及移民局国际大都市组织的执行总干事Howard Duncan一语道破未来全球人才供给可能面临的窘境。韬睿惠悦(Towers Watson)与牛津大学一项联合调研则加重了我们对未来人才供给的担忧,这项研究发现,经济危机限制了发达国家对教育和人才发展上的投入,对发达国家下一阶段的整体人才供需将造成比较大的挑战。
2013年,万宝盛华对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近四万名雇主进行的年度人才短缺调查显示,人才短缺影响了全球超过1/3的企业。日本、巴西、印度、土耳其和中国香港面临的人才短缺最为严峻。为应对人才短缺的困境,大部分雇主将重点建设人才渠道,并准备采取措施完善人才库。
全球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匮乏进一步加剧了国际人才竞争。为了争夺人才,各国纷纷发展猎头产业,如美国政府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收等方式来推动国内猎头产业发展,引导猎头企业为研究机构、企业、各级政府招聘人才,并将猎头行业从一个单纯的产业,提升至执行国家人才战略的高度。
猎头服务的出现,不但促成人力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而且已成为企业乃至政府求取高级人才的重要渠道,到20世纪80年代,猎头行业的客户扩展到非政府组织、高等教育机构以及政府部门。21世纪后,大型机构在招纳管理人才时几乎无不借助于猎头公司的服务。未来在“三驾马车”的拉动下,猎头产业将开辟出全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选自于《国际猎头与人才战争》.王辉耀、苗绿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