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好声音真正走进非洲
2015年4月9日转载自《国际商报》 第8214期第A7版,2015年4月7日。
事实表明,目前西方部分主流媒体对中国在非洲投资的误解并没有消除。在非洲加强对外经贸合作的情况下,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在非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交叉甚至竞争触碰。西方部分媒体极有可能延续其对中国不全面客观的“传统”,放大对中国在非洲投资的误解,给中国对非投资增加麻烦。为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减少西方媒体不客观报道导致的负面影响,把握在非投资主动权,中国一方面应努力规范企业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有必要加强与非洲媒体的合作,扩大在非宣传,占领舆论制高点,为中资企业在非投资保驾护航。
非洲投资环境出现新变化
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且储量巨大,拥有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10%、天然气探明储量的8%以及54%的黄金储量。同时,当地许多矿物的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仅南非拥有的铀矿储量就占全球的88%。作为拥有3032万平方公里土地、10亿多人口的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大洲,非洲吸引了欧洲、亚洲、美洲等众多国家与地区投资者的关注。目前,非洲的投资环境已呈现新的变化。
非洲国家开始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意识到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与枯竭资源为代价。南非、纳米比亚等国已开始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南非启动了清洁发展机制,将太阳能发电、生物柴油、垃圾发电等作为重要产业给予扶持;赞比亚等国把环境保护列为发展脱贫政策的重要内容;纳米比亚将环保政策写入了宪法;卢旺达等国甚至推出了禁用塑料包装袋的政策,足见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同时,一些非洲国家还通过调节税收和市场机制来保护森林等生态系统。
各经济主体对非投资格局呈现新变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4年6月底发布的《2014全球投资报告》显示,2013年,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为57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欧盟。随着欧债危机不利影响的消除,欧盟在近年内还将保持对非最大投资方的地位。美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较低,不到欧盟对非投资金额的1/3,但由于美国已将经贸合作作为美非关系的重点,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内,美对非投资有望迅速增长。以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金砖国家对非直接投资流量相对较低,但在未来几年也将出现迅猛增长。
各国引资分化加剧,非洲部分国家潜藏社会与政治不稳定风险。据《金融时报》统计,2013年,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为莫桑比克(60亿美元)、尼日利亚(58亿美元)、南非(55.2亿美元)、埃塞俄比亚(45亿美元)、阿尔及利亚(43亿美元)。其中,尼日利亚与阿尔及利亚等国吸引外资额连续数年位居非洲国家前列。利比亚、摩洛哥与突尼斯等北非国家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因素使其经济不堪重负,在这些国家的投资风险较高。此外,因多数非洲国家国内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巨大,影响外资安全的公共事件发生的几率较高。
中国对非投资迈入新阶段
非洲土地辽阔,人口众多,与中国的投资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据中国商务部《2012年对外投资公报》,在我国对外投资中,非洲占比并不高,仅为4.1%。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非洲访问时表示,到2020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要达到1000亿美元。而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仅为250多亿美元。也就是说要实现2020年对非投资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2014年~2020年,中国年均对非投资流量须达到107亿美元。但据商务部的统计,2012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流量总额仅为25.17亿美元,离实现直接投资存量1000亿美元的目标有较大距离。可以预计,接下来的几年,除传统的能源资源领域的投资合作外,中国必将在非洲拓展其他产业领域的合作,中国对非投资将进入新阶段。
美国于2014年8月初在华盛顿召集美非峰会,推动美非经贸合作成为美国政府的重要计划,仅在美非峰会期间,就促成了包括通用电气在内的行业巨头与非洲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投资协议。据境外媒体报道,此次美非峰会已带动美国370亿美元的对非投资。在接下来的几年内,美对非投资必将迅速增长。中美在非投资的扩张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尤其是在能源资源等领域,有可能出现利益竞争触碰并影响中国企业在非投资。
媒体传播呈“西强我弱”态势
西方媒体对中国在非投资存在较深的误解。中国开展的对非援助及投资,对受援国基础设施的完善、东道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改善等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过去非洲国家长期是欧洲主要国家的殖民地,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又存在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不少欧洲国家机构与研究人员对中国的非洲政策存在误解。西方媒体也无视中国投资给非洲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标榜“环保”“民主”,曲解中国的投资行为,指责中国对非援助“别有用心”。未来随着中国在非洲投资的增长,当中国与西方国家在非洲出现投资利益交叉碰撞时,西方媒体对中国在非投资的负面解读也会增多。此种解读通过非洲本土媒体的转载传递,或将对中国在非投资产生不良影响。
非洲当地媒体受西方媒体影响较大。广播、模拟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形态是目前非洲各国主要的传播方式。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非洲各国的媒体发展水平不一,不同国家媒体发展水平差距巨大,同一国家不同媒体间的影响力也千差万别。总体看,由于长期受欧洲殖民统治,非洲国家对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更为熟悉,在自身编采能力不强、稿源有限的情况下,非洲本土媒体常常直接采用西方媒体的稿件,包括西方媒体对中国在非投资的负面报道稿件。同时,个别中国企业急功近利,对非投资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欠缺;有的企业在合规经营上要求不严格,有的企业甚至涉及当地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个别企业的问题引起西方媒体及非洲本土媒体的关注,导致个别事件被放大,给中国企业在非整体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当地居民和中国企业之间的暴力冲突事件。
中国媒体在非业务拓展滞后,未能及时回应针对中国企业的不实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近十几年来积极在非洲建立站台拓展业务,推动中国与非洲媒体的交流与合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总体看,中国与非洲媒体间的整体合作水平还较为滞后。其外部原因是非洲各国宗教文化发展状况复杂,语言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使非洲不容易接受东方文化宣传的影响;内部原因是中国在非洲较重视单向宣传,突出正面强盛元素的报道,注重从上而下的强力影响,偏重对政府及媒体高层开展媒体交流交往,而非洲多数国家受西方国家影响,呈较为松散开放的政治社会结构形态,这使得中国媒体的声音在非洲普通民众中的影响较小,中国媒体的报道在非洲媒体上的转载比例也较低。同时,在涉及中国企业在非投资的舆论事件中,中国媒体对不实报道与负面报道的辟谣回应不及时,导致部分非洲国家民众对中国在非投资好感度降低,有的甚至已影响到中国在非投资项目的持续开展。
加强媒体合作促进投资发展
可见,目前中国媒体在非拓展不应只注重建立站点、让国人了解非洲,也应重视传播中国信息,让非洲了解中国,让中国媒体正面传播内容在非洲更多落地,并改变在非洲舆论竞争“西强我弱”的态势。
成立非洲媒体发展基金,对非洲部分媒体进行援助。非洲大多数国家经济实力弱小,多数国家国有媒体存在资金与人员不足的问题,为支持援助非洲此类媒体发展,建议成立一只专门针对非洲媒体的发展基金,对其进行援助,增强其报道力与影响力,并为促进中非合作作出应有的媒体贡献。
成立中国企业在非文化传播基金,集中进行推广宣传。联合中国在非投资的各类企业,成立中国企业文化传播基金,制定统一的公关及广告投放策略,加强对中国企业的正面形象宣传,以广告合作为纽带,深化企业与非洲重要媒体的合作,为中国企业在非形象宣传提供支持。
鼓励网络及新兴媒体到非洲布局发展。目前非洲媒体以广播、电视及报刊等传统媒体形式为主,但随着非洲与外界连结光缆的增多,非洲的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用户将不断增加,非洲的信息传播方式将顺应时代的发展。中国应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及新兴媒体企业到非洲投资布局,提升中国在非洲新媒体领域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鼓励中国媒体或企业投资收购非洲有影响的私营媒体。非洲各国媒体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有的国家媒体较少,其影响力有限,有的国家媒体机构众多,国有与私营媒体机构并存。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非洲国家,应鼓励中国媒体或企业对这些国家的私营媒体机构进行投资,以参股或控股方式加强与非洲国家媒体间的合作,扩大影响力。
改变对非媒体传播策略,加大对非洲普通民众的影响。中国偏重对非洲政府及媒体高层开展交流交往,过分倚重正面报道,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容易见效,但却阻隔了与当地民众的距离,无法建立起媒体和当地民间与社区的有效互动。同时,还应重视对中国在非投资负面报道的及时回应。
加强媒体交流与合作。通过媒体交流、人员培训、经验分享、学术研讨等措施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媒体合作,改变非洲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对中国的认识。
转载自《国际商报》 第8214期第A7版,2015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