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兟:投资追求“逆向思维”
2015年2月26日号称“媒体收购之王”的王兟去年初离开TOM集团时正值功成名就,他的离去自然产生不少猜测。半年后,王兟以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以下简称德太集团)的合伙人身份复出,但其行踪和动作仍处在神秘的潜水状态。阳春三月,曾就读于昆一中和云南大学的王兟在家乡昆明浮出水面。
德太增长基金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锁定云南红酒业,并已完成第一笔投资。
2013年3月8日,在云南红酒业一间有茶韵的会议室里,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王兟显然已经有点不适应家乡午后耀眼的阳光,他感叹道:“没想到昆明的夏天这么热啊!”记者纠正他说这是春天,王兟莞尔。虽然离乡二十余载,温和的笑容,微黑的皮肤,仍是昆明伙子的典型长相。言语间却是主动型的那种,会很坦陈而又有分寸地表达,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喜欢和人打交道。”
王兟放弃“单干”再投“豪门”
从迈出牛津校门起,麦肯锡、汇丰、高盛,王兟就职的全是全球赫赫有名的顶级公司。特别是在TOM,他更是把自己作为职业经理人的生涯演绎到了巅峰状态。王兟36岁进入TOM集团时,这家借李嘉诚盛名万人争购其股票的公司还只是一个空壳,在王兟的统领下,TOM完成了40多个收购及战略联盟项目(包括昆明的风驰广告公司)。在短短5年时间,该公司收入由他在2000年加入时的1100万美元增加了36 倍,到2005年已经达到约4亿美元。王兟也为自己博得“媒体并购大王”的声名。
到2003年,TOM已经实现盈利,并从一家业务单纯的互联网公司转变成了一家互联网、印刷出版、户外传媒、体育和电视娱乐并重的跨媒体大型集团。
2006年初,王兟离开TOM。说到原因,王兟说他很想“实现个人理想——做一家自己的基金公司”。他打算在美国做一个3—4亿美元的基金,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但苦于没品牌,没大资金。所以当德太集团主动找上门来,他没能抵挡住“豪门诱惑”,此次不同的是有了合伙人的身份。
德太集团在全球投资领域极负盛名。这家私募基金目前管理着超过300亿美元的资本,它投资的对象包括名牌消费品、零售、航空、媒体及通讯、工业及制造、金融、医疗卫生等。联想是这家公司刚刚在中国完成的投资对象。它手上持有的资产组合所产生的销售额有650多亿美元,相当于财富500强公司的第16位。
王兟笑说,自己其实还是喜欢团队工作,所以禁不住“名牌诱惑”。更重要的是德太有支持、鼓励、包容的文化,允许他保留自己的公司。
此前舆论曾猜测德太到底有多少合伙人。王兟大方地告诉记者,他是德太集团的全球6大合伙人之一。
第一眼为何青睐云南红
私募股本公司是如此有吸引力,而他们管理的养老金保险金数量又在与日俱增,这些庞大的国际资本要寻求增值路径。
王兟认为中国正有这样的好机会: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募集新股东等都缺乏资金支持。在德太集团,王兟分工负责北亚地区的增长资本投资业务,包括开发增长资本、并购及风险投资的机会。投资额度原则上定位为500万美金到7500万美金之间。
但他同时也认为,目前中国并不缺乏资金,发愁的是如何投资。所以他说服合伙人投资要另辟蹊径,剑走偏峰。
云南红成为德太增长基金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记者询问此举是否与“家乡情结”有关,王兟冷静而沉着地说,对家乡是有深厚的感情,但德太决不会专注于投资云南。他看中的是快速消费品市场,而云南红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红酒市场份额前5位,而位于前3的均已上市。舍云南红其谁?!
他以自信和乐观的语气谈论着自己相中的这个目标。他说,云南蓝天白云下的净土让人产生绿色、生态、清洁的感觉,武克钢先生经过10年努力打造的云南红品牌正好与地理优势契合,如果引进国外的管理和技术加上本土的优秀人才,就是优势嫁接,有望分羹快速消费品市场的财富盛宴。
王兟也进一步透露了在云南红接下来的动作和愿景: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集中精力在云南红身上,云南红可能会收购一家法国高档葡萄酒企。谈到云南红的上市,王兟说当然是越快越好,但上市不是目的,首先要做好做大。
王兟说投资
王兟现在还愿意谈及在高盛的“曾经辉煌”只有两个:中国最成功的金融服务领域投资设计(平安保险)和任志强的华远集团香港上市。而其他都是团队的功劳,他这样认为。
谈到成功“秘籍”和投资理念,他还是强调另辟蹊径、剑走偏锋,实际上就是追求“逆向思维”带来的高回报。
短短数月,王兟在德太已造就的独大投资佳绩当数投资越南的一家民营IT企业。德太对投资越南哪有什么概念和经验?但王兟认为越南8000万人口中96%识字,年轻人多,这就是越南IT的美好前景,德太和英特尔分别投资2100万美金和1500万美金,该公司去年12月上市,目前德太投资的市值已达1.3亿美金。
王兟在做职业经理人的同时,也着手圆“自己做老板“的梦想。早在1991年,王兟成立了美投国际集团以及相关的一些私人投资公司,主要投资在房地产、能源及高新科技领域。年初,王兟将私人持有的焦煤业务注入香港上市公司威利国际,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
王兟还有一笔为人称道的投资。他曾在SRAS期间,在冷清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市场投资。他给的理由其实很简单,房地产交易价格到了历史最低,香港的房地产包括豪宅,从1997年的高峰到SRAS以后跌了80%。按揭利率低到2.5%,当时香港最好地段的房子,差不多4000多港币一尺,跟东京、纽约比的话,香港还显得便宜一些。此笔投资大有斩获。
王兟还自豪地谈到投资云南曲靖焦化厂。“我去投焦炭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疯了,当时焦炭过剩1亿吨的产能,但我个人觉得,煤化工,特别是做石油替代产品,很有前途,现在事实上已经证明这个判断是对的,我当时进去的时候是焦炭最低的时候,去年整个焦炭行业有很大的进步。现在做到了年产300万吨的规模,连山西煤老大都很惊讶。”
王兟谈到他最关注的投资领域包括高科技、服务业、消费品牌及新能源等。他尤其强调看好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这也是德太投资云南红的最大动力。
在理财方面,王兟建议先要明确投资的意义:保值和增值。他说姨妈解放前存的几万块钱当时能买一个四合院,若留到现在买一间房也成问题。这就是保值的问题,而增值则应看重将来产生的现金增量。个人理财要符合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在保值还是增值之间进行风险平衡,要有个很好的投资组合,不能盲目地集中投资在某一方面。同时,投资切忌一窝蜂,投资就像太极图,盛极必衰,阴线到极点就转阳。
王兟对昆明人的印象
年轻精英人士的典型装扮,衣着鲜亮雅致,讲着轻柔普通话的王兟保持着善意平和的神态和语气,也没有通常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人士说话爱夹杂英语和专业词汇的习惯。这倒与他描述中的昆明人的基本气质很吻合。他说家乡人温存、善良、随遇而安、不喜冒险,从来不属于“难搞”的那类人。少数民族则更易满足,天性快乐。
王兟说他赞同人要豁达、开朗、乐观、平和、快乐,但反感有的年轻父母教育小孩子的话:我们不行啦,就靠你们了!“人生创业的黄金岁月就是30岁到50岁之间,自动放弃自己的黄金20年不说,还给小孩子造成不当的压力!”
身为昆明人中的一员,王兟分析自己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得益于三点:一是敢于冒险;二是舍得放弃;三是坚韧不拔。他谈到自己当年差一点没考上中科大的少年班,十五岁就上大学,二十岁不到就自己办公司,舍得放弃自己中科院的安稳工作,敢于走出国门。1989年,从牛津毕业的王兟被麦肯锡录用,但却被美国5次拒签,辛苦得来的工作干了三个月差点被炒鱿鱼。
“如果你在人生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难题,你就在难题中生活下去。”是他喜爱的格言。
王兟看好的云南经济
“云南红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五,但与前几名相比差距还大,不可狂妄,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如果云南红收购一家法国葡萄酒企业,在高端市场上会有怎样的震动呢?!酒类上市企业市盈率高,尽管目前白酒比红酒更高,但年轻一代的口味正产生变化,红酒一旦形成消费习惯,想象的空间会有多大啊!”王兟对云南红的此番评价和设计正代表了他对云企的看法和寄望。
他认为,一个有前途的云企应有四个方面的优势和潜质:一是要有行业优势,二是要有优秀的管理,三是要有区域优势并有占领全国市场的潜力,四是要有开放的心态,肯放弃自己的一权独大。
王兟坦言在云南看好的行业有四类:一是自然资源类的,如电力、煤化工、林业;二是生活方式类的,云南这块神秘净土不仅仅有高尔夫、旅游经济的优势,还有像云南红这样卖生活方式的优势;三是航空业,云南的省级机场多,客源量大而稳定,票价合理;(“我在高盛时就打过云南航空的主意,”王兟透露。)四是能与东南亚对接合作的项目,如区域能源、金融合作等。应培养小语种人才,如对越南商机的及时把握,我们消费品的质量优势正迅速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