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

2015年2月12日

    2014年11月28日,总部设在丹麦的跨国公司托普索举办在华30周年庆典。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托普索就把合成氨技术引入中国,为解决10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之初,托普索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外国企业在北京设立办事处,正式融入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2004年以来的十年间,托普索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壮大,与中国企业签署一百多份工艺包和催化剂合同……

  今天,当中国面临能源和环境困扰时,托普索中国公司总裁Jesper Wendt在庆典仪式上做出郑重承诺,“将凭借所拥有的先进环保和清洁能源技术和产品,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让‘托普索蓝’常驻中国!”

  与中国经济同步发展

  哈德·托普索博士于1940年在丹麦创建了托普索公司,致力于多相催化和各种环保与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上世纪70年代,托普索向中国提供了多套合成氨工艺技术和催化剂,为中国氮肥企业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助中国走上大氮肥的国产化之路。

  2012年6月,托普索公司同天津泰达技术开发区签署合作备忘录,一期投资2亿美元在天津建设新催化剂生产基地。

  回首30年不难看出,托普索在华迈出的每一步,都稳稳地踏在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上。

  特色技术创骄人业绩

  30年来,托普索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炼化、石化、化工、环保、电力等工业领域,枝繁叶茂,硕果盈枝。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涉及能源、环境、人口和粮食。托普索提供的产品和技术对解决其中除人口外的3个问题都有帮助。这可能是托普索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根源所在。”托普索中国公司副总裁刘科表示。

  托普索的业务由新能源、环保、炼油和化工四大板块组成。其中的新能源和炼油板块致力于生产更清洁、更高效的燃料,对于缓解能源危机功不可没。

  新能源板块集中了TREMP托普索循环节能甲烷化工艺、甲醇/合成气制汽油、煤焦油加氢工艺和甲醇制芳烃等核心技术。依托于这些技术,托普索在中国签订了5套煤制天然气项目合同、6套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合同、8套甲醇制汽油催化剂项目合同。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中国的新能源供给能力。

  2011年底才进入中国的托普索炼油板块,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创下了骄人业绩:目前有48套装置采用了托普索加氢催化剂,10套装置采用了托普索的加氢工艺包。

  环保业务板块汇聚了湿法硫酸(WSA)、一体化脱硫脱硝、固定源SCR DeNOx脱硝以及柴油机尾气治理等典型工艺。其中WSA被认为是解决硫排放的最佳手段。截至今年10月,WSA工艺已在全球130个工程项目中获得应用,其中在中国应用了58套。

  托普索的汽车尾气催化剂技术对于处理柴油车尾气污染极具优势,中国的潍柴、玉柴、一汽、宇通等知名厂商都采用这一技术。2011年1月,北京公交集团100辆国内首批国Ⅴ排放标准的公交车辆正式投入运营,其尾气后处理系统全部使用了托普索SCR催化剂。

  化工板块是托普索最早进入中国的业务,包含了甲醇合成、合成氨、天然气制氢和甲醛合成等工艺。截至目前,采用托普索化工板块技术已在中国建设了13套甲醇装置、28套合成氨装置和3套天然气转化制氢装置。

  让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

  托普索中国公司另一位副总裁雷吉虎自2004年就在该公司工作,他亲历了托普索在华发展最快的十年。十年间,托普索中国公司的员工从3人扩充至110多人,办公场所由2个写字间扩大至CBD核心区的整层办公室,2013年托普索在华合同总额超过10亿元。

  “托普索在中国的业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向中国客户介绍托普索的催化剂产品和技术,另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向客户提供后续的技术服务。因为我们坚持这样的发展理念——全力以赴为客户创造长久的价值和服务”。

  在华30年,托普索与中国经济获得共同发展,也得到了业界的首肯。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院士在出席庆典仪式时表示,正是因为对中国在能源和化工领域面临的挑战有着深刻的认识,托普索才能在30年间以其先进的、具有创新性的工程设计和可靠的催化剂产品为中国客户提供最大价值的服务,同时自身也得到快速发展。他还指出,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为许多的跨国企业提供机会,托普索在制订下一步发展战略时,会更多关注中国正在进行的能源革命,拓展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

  “最近,环境和能源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我们有信心利用托普索的先进技术,为解决相关问题,为中国的天更蓝、水更清作出贡献。这是每一个托普索人在中国的使命。”刘科的一席话,道出了托普索人的心声。

  文章选自《中国化工报》,2014年11月12日

关键词 理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