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深入扎根金字塔底层市场

 

–考察日本住友化学在非洲市场上的发展过程–

  2014年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启了新纪元。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商务部召开的2015年第一次例行发布会上介绍:“2014年中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据大约高于中国利用外资(2014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为1195亿美元)200亿美元,就是说2014年我国的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中国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在中国政府对海外投资政策监管大幅“松绑”,中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背景下,预计201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热情将更加高涨。

考察近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区域不难看出,投资个案累积数量上,亚洲居首占33%,其次是非洲占总投资数量的20%,欧洲、北美洲并列第三占17%。中国对外投资涉及28个行业,包括能源资源、食品消费、交通运输设备和机械电子等领域。其中能源类海外投资占绝对主体地位,占总体的46%,其次是交通运输、不动产行业占17%和13%[1]。由此可见,中国在主要投资区域亚、非、拉国家和地区主要投资项目是能源与基础设施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与亚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更是坚定了这个方向。但是,在中国经济不断崛起的今天,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中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由资本驱动经济向创新驱动经济转变。海外投资亦是如此,从能源、基础设施、转为高科技附加值产业投资是中国企业在未来几十年的必然选择。

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多处于发展中阶段。曾经的跨国公司以剥削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开展业务的手段,已经不适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因此,如何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企业与当地社会的共生、共赢、共存,在经营过程中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得到当地人民的尊重?不仅是让中国资本“走出去”,更实现中国品牌、中国“智”造“走出去”?让中国企业不仅仅是“走出去”,更是“走进去,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企业接下来不得不考虑的课题之一。并且,解决这些问题也有利于促进中国在“一路一带”战略中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丝绸之路沿线除了少数几个国家(例新加坡)已经是发达经济体之外,其他国家还处在发展中阶段,很多还是低度发展国家。

对此方面的研究,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在企业国际化的实践方面,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文选取了日本企业住友化学以科技创新开拓非洲市场的案例,希望给已经走进亚、非、拉国际市场或是将要“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金字塔底层市场

C.K.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教授对世界上的贫困层群体有独到的见解。他在2002年发表的论文“The Fortune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中提出金字塔底层的概念(以下简称BOP层及BOP市场)[2]。BOP层市场是每天生活在3美元的贫困线下的40亿人,加起来是一个巨大却被冷落了的市场。占世界人口57%的40亿穷人可以成为下一轮世界贸易和繁荣的引擎。2002年后,学术研究方面对BOP层经营的讨论逐渐进入白热化阶段,对BOP层经营的界定具有代表性的是Hart&Prahalad(2010),即:BOP层经营是指企业在把生活在金字塔底层的人们作为消费者、销售者或是企业家来看待,通过科学的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多收益的过程。另外,BOP层经营战略以两个观点为主。第一BOP1.0,认为BOP层不能被忽视,让40亿热切的贫困人群成为消费者,第一次参与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第二BOP2.0,认为全球化过程中,企业与生活在金字塔底层的人群是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赢的关系。生活在BOP层的人们在市场上有真正的力量,把他们纳入到企业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把他们看做企业的合作者共同创造价值是BOP2.0的重点。在国际化的今天是一个颠覆性的新思路,可以说谁先赢得金字塔底层的财富,谁就有可能是未来的商业主宰。

那么如何征服这个40亿人拥有5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这个市场与发达国际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西方国家所采用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在这个市场上不再适用。需要更具有创新性的经营模式,在此文中以住友化学为例,来探寻BOP市场上的经营诀窍与秘密。

二、案例:住友化学的BOP经营模型的蜕变

1. 选择住友化学案例的理由

日本住友化学的防虫蚊帐事业,在BOP层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BOP层经营的典型案例广为人知。1994年,住友化学成为全球首家生产长效防虫驱蚊蚊帐(LLIN: Long-Lasting Insecticides Net)的企业,并将此产品提供给非洲市场。2001年,此世界首创的“长效型蚊帐”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被广泛推广给非洲各个国家。2003年,住友化学成为蚊帐业界第一个在非洲开设工厂开展本土生产业务。2004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世界第一酷技术”。2005年,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10分钟之内募集了100万美元的购买款,成为风靡一时的话题。

那么,住友化学的防虫蚊帐事业成功发展的契机在哪里?另外,此事业发展至今采取了哪些经营行动?经营模式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结果来看,变化给住友化学带来了什么样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此报告中,我们整理了大量的杂志期刊、论文报告等文献,并对住友化学的(农学博士)伊藤高明博士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来考察了以上问题。

2. 住友化学的公司概况

1) 住友化学的企业精神

住友化学成立于1913年,公司成立之初,为了解决在日本爱媛县别子铜矿山进行铜精练时发生的废气所导致的烟害问题,住友化学利用导致烟害问题的“罪魁祸首”亚硫酸气体作为原料,生产廉价肥料并提供给农户。这就是住友化学的开端:不仅追求公司的盈利,还通过企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自利利他、公私一如”是住友化学脉脉相传的经营主旨与事业精神。意味着住友化学的事业在为公司赢得利润的同时,也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该公司成立之后,一直秉承此事业理念,打下了今天“综合化学厂家”的基础。现在,该公司与超过100家公司携手,从基础化学、石油化学、情报电子化学、健康与农业相关事业、医药共5大领域,向全球提供各样前沿产品。

在“自利利他、公私一如”的理念基础上,住友化学在2009 年设立了新的经营理念:

① 以技术为基础,持续挑战创新价值;② 通过企业活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③ 建立充满活力并为社会所信赖的企业风范。

2) 通过防虫蚊帐事业的发展来防止疟疾的扩散

住友化学带着强烈的使命感,长年通过防虫蚊帐事业的拓展与发展致力于世界疟疾的防范与扑灭。疟疾与艾滋病、结核并称为世界三大感染病症,是通过虐蚊(Anopheles)为媒介传播疟疾给人类。每年,全球约有2亿5000万人感染疟疾,其中85%的病例发生在非洲地区。在非洲每年有88万人死于疟疾,其中85%以上的感染者是5岁以下的孩子[3]。

疟疾不仅仅是给孩子带死亡的恐惧,也是使非洲陷入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非洲生活在每日收入1美元以下的人口非常多,而疟疾一次的治疗费用约在5美元左右。患者一旦感染上疟疾将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生活压力。因为感染疟疾,就会面对丧失就业、受教育的机会,收入也不复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面对贫困的折磨,国家也因此变得疲惫。因此而导致的结果是,对疟疾的对应措施不完善,导致疟疾的肆意蔓延而形成不可抑制的恶性循环。据世界银行的计算显示,非洲因疟疾影响而受到的经济损失大约在每年120亿美元左右,十分令人惊叹。

防止疟疾大规模蔓延是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WHO为主的各个团体组织都在采取不同方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住友化学是以面向国际机构的模式,制造并销售防虫蚊帐。在上世纪80年代,伊藤博士将解决疟疾感染的问题定位为自己花费毕生精力要追求的答案,他用了25年在研究杀虫剂领域方面,自己主动联系WHO,把自己开发的防虫蚊帐推销给他们,收到了很好的评价效果,并受到了WHO在疟疾严重地区的大力推广。

伊藤博士所开发的长效防虫蚊帐“Olyset®Net”是运用独创技术研发的一种特殊防虫蚊帐,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经久耐用。其特点是在纤维材料中溶入了防虫成分的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或除虫菊酯(permethrin)药水,药效成分渐渐地向外渗透,即使经过多次洗涤,防虫效果仍可保持5年以上 。可以说,长效防虫蚊帐的发明,为防止疟疾疾病的蔓延带来的一次飞跃性变革。与此同时,表明了长效防虫蚊帐事业是在住友化学经营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本身的营活动为国际社会所做的贡献。

3. 住友化学关注BOP市场经营的契机

首先,在研究考察住友化学着力于BOP事业的契机时,总结了以下三点。

第一,60年代积极参加WHO主导的疟疾防范活动;第二,1980年伊藤高明博士将研究开发疟疾防范对策定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使命;第三,2001年WHO将长效防虫蚊帐“Olyset®Net”认证为世界首创,并加以推荐使用。

1) 1960年参加WHO主导的防止疟疾对策活动

上世纪60年代,住友化学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防止疟疾活动。当时,在日本国内并没有疟疾,但是住友化学的杀虫剂被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蚊虫防范。在日本政府开发援助(ODA)中被大量使用,无偿捐献防虫剂用于非洲等地的药物喷洒活动中。在当时,住友化学将防止公害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环对待,并没有考虑到盈利层面。但是,由于大量杀虫剂的喷洒对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同时因为用泵喷洒药物还要雇佣大量的人,所以在经济性和社会性方面都没有贡献。60年代的住友化学的疟疾防范活动可以说对公司本身收益甚微,但是对疟疾问题的关心迈出了第一步。

2) 1980年伊藤博士将疟疾防范视为终身使命

进入80年代,把用除虫菊酯药水浸泡过的蚊帐(ITN: Insecticide Treated Net)用于疟疾防范很有效果的研究论文被中东学者论证发表,一时间引起了研究界关注的千层浪,与此同时,用除虫菊酯浸泡过的蚊帐成为WHO防疟疾疾患的王牌,被大量发配给非洲地区的人民。1985年,伊藤博士的工作所属转入住友化学的防公害药剂研究所,在研究期间阅读到沙特阿拉伯学者论证的关于防止疟疾的相关论文,于是引起了他对疟疾疾病的特殊关心,并下定决心将防疟疾研究工作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为之奋斗终身。此后,在住友化学公司内部,以农业化学研究所的研究者为中心,用什么种类的杀虫剂浸泡蚊帐对防止疟疾更有效,而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时,团队中负责产品生产的只有3人。在没有考虑盈利的情况下,团队成员以理想为驱动,为了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而投入炙热的研究热情。1992年,当时为日本工厂提供的防虫网作为长效防虫蚊帐“Olyset® Net”的原型被开发出来。伊藤博士也尝试着提供给非洲市场,但是由于不被认可并没有被推广使用。为了探索了解当地问题,伊藤博士飞往非洲30多次,观察当地原住民的生活状态居住环境,不断思考着怎样改良蚊帐才能适应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被认可接受。伊藤教授作为研究者正是始终秉持着坚韧不懈,不轻易放弃的旺盛研究精神,在1994年终于开发出透气性良好、无需洗涤、防虫效果高、无需药水再处理浸泡的长效型防虫蚊帐“Olyset®Net”。此蚊帐的问世,成就了住友化学在BOP市场获得经营证书,且被当地人民认可。

3) 2001年住友化学的“Olyset®Net”得到WHO的推荐

(1)WHO的推荐理由

1998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银行(World Bank)联合携手制定到2010年世界上疟疾死亡率降低50%的目标。其实,在当时WHO所推荐使用的是把一般蚊帐浸泡在杀虫剂中然后发放给当地居民使用。当时,WHO认为这种形式的蚊帐用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再浸泡杀虫剂,这是将当地居民聚集并宣传预防疟疾启蒙活动的好机会。但是,由于没有和当地的居民很好的沟通,蚊帐用过一段时间后再拿来处理的居民很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没能将预防疟疾的知识在当地很好的普及。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到2010年世界上疟疾死亡率降低50%的目标”很难实现,于是,在这样的形势下,WHO在2010年果断地选择了无需杀虫剂处理的长效型蚊帐。而在2001年,只有住友化学一家企业做此类型的蚊帐。于是,2001年长效防虫蚊帐“Olyset®Net”被WHO认证为首创,并得到了WHO的推荐。2001年之后长效防虫蚊帐“Olyset®Net”的需求急增,并在业界出现了竞争企业,例如瑞士公司弗伦德松(Vestergaard Frandsen)、德国公司拜耳(Bayer AG)、巴斯夫(BASF)等跨国公司都开始研发长效型蚊帐[4]。

(2)受到WHO推荐后,住友化学寻求本土化生产

2001年,由于长效防虫蚊帐对非洲当地疟疾的扩散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WHO想让住友化学将技术转让给非洲当地,在当地推进本土化生产的步伐。这个想法得到当时住友化学的高层的认可。

长效防虫蚊帐“Olyset® Net”在非洲本土化生产的历史发展步伐如表1所示。

  2001年,WHO为了刺激非洲当地经济的发展,提议将长效防虫蚊帐技术转让给非洲,对此住友化学公司无异议,同意转让。但是,住友化学在非洲并没有生产经验,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个企业来做合作伙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WHO主导的长效蚊帐联盟成立[5]。这个联盟中共有7个合作伙伴,共同支持此技术与当地工厂的对接。另外,住友化学从推荐的企业中选择坦桑尼亚企业A to Z为合作伙伴,伊藤博士亲赴A to Z公司进行多次技术指导。经过三年的准备工作,终于在2003年迎来了第一次本土化生产。

2003年,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开始了本土化防虫蚊帐生产,仅仅1年后的2004年产量就达到了40万张的生产能力。2005年、2006年实现非洲本土生产300万张,标志着住友化学长效蚊帐本土化生产的第一期。进而,到2007年,住友化学为了应对更大的蚊帐需求市场与A to Z公司商谈创立合资公司Vector Health International。2007年合资公司成立,新建的工厂提供了更高的生产能力,2007年长效防虫蚊帐的本土化生产能力为1100万张,是现地生产的第2期的标志。为了加速“Olyset®Net”的生产,2008年10月在住友化学总公司设立新部门害虫防控事业部。与此同时,非洲本土的长效防虫蚊帐“Olyset®Net”生产量突破1900万张。是本土生产的第三期的标志。

在2010年之后住友化学的长效防虫蚊帐“Olyset®Net”生产量保持在全球总产量6000万张,非洲产量3000万张的生产水平。并且在2012年,为了应对更为棘手的当地疟疾问题,住友化学在坦桑尼亚设立了非洲技术研究所(Africa Technical Research Center),雇佣当地高层次人才开展非洲本土化研究。

目前,长效防虫蚊帐的国际生产地在中国、越南和坦桑尼亚。住友化学的总生产能力如图1所示。

  4. 住友化学“Olyset®Net”防虫蚊帐事业经营模型的转变与分析

首先,住友化学的“Olyset®Net”防虫事业的发展可以分为3种经营模式、3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是支援型经营模式发生在1960年-1992年之间;第二阶段被称为市场主导型经营模式在1992年-2001年期间;第三阶段是生产主导型经营模式,2001年发展至今(如表2所示)。在本文的最后还将大胆的展望“Olyset®Net”事业的未来发展形势。

  1)“Olyset®Net”事业第一阶段,被动的BOP经营模式分析

1960年-1992年期间,住友化学参与国际组织WTO主导的大规模消除疟疾活动,可以说是被动的BOP经营模式,为国际组织或是海外援助机构免费地提供杀虫剂,只是起到了一时支援的作用,而忽视了巨大的BOP市场。所以,当时住友化学作为企业方并没有掌握当地的真正需求,也没有真正的解决疟疾给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的痛苦。

分析住友化学从此阶段向下一个阶段迈进的关键要素,可以说是破坏性创新。该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就研究出了将防虫剂融入树脂材料中的技术。住友化学内部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例如:如何将树脂材料加工成网状、采用什么样的材料、配合什么样的杀虫剂、杀虫剂在树脂材料中扩散的速度等。据伊藤教授介绍,作为综合化学制造商,将树脂部门和杀虫剂部门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在两个不同部门的基础研究基础上1992年发明了“Olyset®Net”的原型产品–防虫网。由此可见,BOP市场正是孕育创新的场所。

毋庸置疑,在BOP市场上运营,光有技术创新是不行的。熊彼特(1934)曾说,新产品的诞生、新的生产方法、新组织等都可以称作是创新。因此,可以说创新是多方面的。在BOP经营中,创新也应该是广义的创新。新组织的形成,比如企业与NGO、国际组织、当地企业等携手合作共同开发BOP市场也是经营上的巨大创新亮点。

2)“Olyset®Net”事业第二阶段,主动的市场主导型BOP经营模式分析

1992年-2001年这一阶段,伊藤教授将非洲的“预防疟疾问题”纳入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所以,可以理解为有积极的经营动机,表现为住友化学方面积极地采集当地信息、挖掘当地需求、努力的销售防虫蚊帐。重视市场主导型的销售行为,是BOP1.0阶段。伊藤教授通过观察当地住民的行为,改良了1992年的初级防虫蚊帐版本,将其升级为采用聚乙烯材料制作,将纤维材料中溶入防虫剂,即使经过多次洗涤,防虫效果仍可保持5年以上的长久耐用型“Olyset®Net”。

在此阶段,重新审视产品与市场,和构建集群式经营方式是在非洲经营成功的特点。首先,从多角化战略出发,将社会问题与新兴市场结合,用新产品开发新市场。企业在拓展市场的同时,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为当地提供新产品、新服务,与当地市场形成长期共赢式发展。住友化学用“Olyset®Net”解决坦桑尼亚的疟疾问题,开发了潜在市场的同时,达到了与当地协同发展的愿望。

另外,在住友化学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不能自己完全解决所有问题,不能孤立存在,特别是在没有经验的非洲市场。于是需要全方面的其他组织的支持。长效蚊帐联盟的成立形成了在坦桑尼亚经营的集群式发展现象。长效蚊帐联盟中有企业,包括住友化学、A to Z 公司、 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oration);投资家,美国聪明人基金(Acumen Fund),NGO,美国国际人口服务组织(Population Services International),国际机构,包括,世界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广泛参加,各自在联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良好经营环境推动住友化学在BOP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

3)“Olyset®Net”事业第三阶段,主动的生产主导型BOP经营模式分析

2001年开始到现在,住友化学一直把当地的非洲人作为经营上的合作者,顺利实现了本土化生产,至今为止住友化学在非洲雇佣当地员工7000人,通过其化学技术的主业,在非洲开展共同合作经营,是BOP2.0阶段。

在这一阶段,重新审视价值链上的生产性很重要。首先,住友化学在坦桑尼亚通过本土生产,实现了运输上的距离缩短,从而促进了出货率的提速,极大地降低了产品费用(在2001年一张防虫蚊帐40美元,现在一张防虫蚊帐5美元)。另外,流通渠道也大有变革,开拓了部分费用由国际机构支援的流通模式。再次,员工的生产力也大幅度提高,住友化学以免费技术转移为依托,重视当地员工在公司的成长。非洲工厂内部实行工作自由裁量制度,符合当地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安心工作的环境。最后,住友化学在坦桑尼亚建立工厂使经营活动扎根当地,在国际组织、NGO等机构的帮助下,实现了通过公司技术主业解决当地社会问题的同时,获得共赢的目标。今后,住友化学的“Olyset®Net”业务也有计划拓展到西非甚至整个非洲大陆。

4)“Olyset®Net”事业的未来经营模式

在BOP经营当中,不能一味的依赖于政府或是国际机构,但是“聪明的政府支援”是确实需要的。在发达国家的很多领域中(例如,农业、能源、自然科学、技术、航空宇宙学、医学等),都会有政府方面的,无论是长期或是短期的多样的支持。同理,在开拓BOP市场时,BOP经营者也应该从政府或是国际机构方面获得一些相应的支援,使得在BOP经营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向生产者或是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有利于经营活动在BOP市场的发展与延续。在采访伊藤博士时,他也明确的指出:现在,“Olyset®Net”业务大部分的资金来源是国际机构买单,剩下的是国际基金支持和一小部分小额销售。如何实现企业的经济独立也成为了BOP经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现在的住友化学正在不断的试错过程中总结经验。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将到期结束[6]。住友化学一直在为世界抗疟努力的生产、销售“Olyset®Net”长效蚊帐,在当地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2015年国际经济机构、NGO在完成目标,撤离此项目的投资之后,住友化学的防虫蚊帐事业该何去何从?对此,伊藤教授也阐述了他的想法。在未来,进一步提高防虫蚊帐的质量,降低价格是国际机构撤出支援后必须要考虑的课题。另外,开发新产品、解决新问题也是住友化学在坦桑尼亚建立研究机构ATRC的目的。住友化学正在积极的尝试从B to I(Business t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到B to C(Business to Customer)模式转变。

住友化学的“Olyset®Net”业务是在金字塔底层的保健医疗市场上,通过提供抗疟的防虫蚊帐,在回应BOP层人民的要求的同时,开展有声有色的经营活动。住友化学事业的口号是“By Africa, For Africa”,在非洲为了推动当地社会进步,而不断努力。降低疟疾病发率,切断了因疾病而引起的恶性循环,间接地保证了当地人民的农业耕种作业。在非洲建厂,采用现地管理方法与措施,雇佣7000名当地员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说住友化学的“Olyset®Net”业务,是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极大融合的案例之一。

 

脚注:
1   王辉耀主编《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下一个40亿:消费金字塔底层市场的规模和商业策略》的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消费金字塔底层市场分布中,亚洲(包括中东)占据的份额最大,约有28.6亿处于消费金字塔底层的人口,潜在市场为3.47万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拉美,该地区约有3.6亿处于消费金字塔底层的人口,潜在市场为5090亿美元;在东欧,处于消费金字塔底层的人口约为2.54亿,潜在市场为4580亿美元;最后,非洲的消费金字塔底层市场规模虽然相对比较小,只有4290亿美元,但却构成了非洲整个消费市场的71%。
3  “World Malaria Report 2008”,WHO,2008.
4  据2011年的数据显示长效防虫蚊帐的市场份额为,瑞士公司弗伦德松的市场占有率50%,住友化学25%,其它企业共占25%。
5  长效蚊帐联盟存在于2001年到2004年之前,支持住友化学的技术在坦桑尼亚落地,并正常运营之后解散。
6  2014年12月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抗疟最新报告指出,过去10多年的全球抗疟努力正在收到回报。统计显示,由疟疾导致的死亡几乎下降了一半。《2014年世界疟疾报告》表示,2000年至2013年间,全球疟疾死亡率下降了47%,疟疾发生率下降了30%。报告指出,有11个国家成功地保持疟疾零发生率,另有4个国家疟疾发生病例低于10例。报告指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由于受到蚊子叮咬而感染疟疾的人数从2000年的1亿7300万人下降到了2013年的1亿2800万人。报告认为,人们增加使用经过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是导致疟疾下降的主要原因。报告指出,今年年底之前,向疟疾流行地区提供的蚊帐数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亿1400万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