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师从PE界第2大咖
今年42岁的张磊在耶鲁可谓家喻户晓。2010年,他宣布向耶鲁管理学院捐赠寓意吉利的888.8888万美元,这是该商学院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校友捐赠款项。
但出了耶鲁大学,张磊则显得名不见经传。然而他却在中国掌管一家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基金—高瓴资本,一家植根于中国而着眼于全球的公司,其重点投资领域包括互联网与媒体,消费与零售,医疗健康,能源与制造业等。
10月28日公布的2014福布斯中国400富豪榜上,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磊以61.2亿的身家居榜单220位。
在耶鲁遇到改变命运的人
师从西方机构投资教父
1972年,张磊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1990年从驻马店地区高中毕业,以驻马店文科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人民大学国际金融专业。
1998年,张磊申请到美国的大学读研究生,他可以到很多相当优秀的学校就读,但是张磊最终选择了耶鲁大学,原因有两点:一、耶鲁是他父母唯一知道的美国名校;二、在中国,耶鲁是大家都知晓并且尊重的名校。
1999年,在耶鲁管理学院读书的张磊,从不放过任何一次勤工俭学的机会。从本科生经济学助教到汉语陪聊,来者不拒。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一座不起眼的维多利亚式老楼面试耶鲁大学投资办公室工作,不想竟有幸师从了西方机构投资的教父大卫·史文森先生,自此与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
史文森曾在华尔街闯荡6年,先后担任雷曼兄弟公司高级副总裁及所罗门兄弟公司企业融资合伙人,回到耶鲁后发明“耶鲁模式”,为耶鲁基金开创全新时代。从1985年到2005年,这只基金规模从13亿美元增长到140亿美元,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权威研究机构PEI曾推选他为全球PE业影响力百人榜第二名,第一位是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史文森在这位真挚的学生身上看到了蕴含的巨大潜质,于是教给他各种投资技巧。在耶鲁求学时,张磊就把史文森的著作《机构投资与基金管理的创新》译成了中文,在此文中他开创性地将“fiduciary”和“endowment”这两个词翻成中文的“信托”和“承兑”。
毕业后张磊受师父邀请,进入耶鲁捐赠基金,近距离跟着世界最顶级的投资大师学习。“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这一点也不夸张。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还有给予的精神。”张磊介绍说。
腾讯京东背后都有他的身影
投资“少次多量”长期持有
2005年,张磊回国,利用耶鲁大学投资基金办公室提供的3000万美元创立高瓴资本 (Hi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以横贯耶鲁管理学院的一条道路命名的),专注于中国投资。当年,很多投资者还看不到中国大陆存在很多朝气蓬勃的创业者与高科技初创公司。
“以前往往都是全世界向美国学习,”张磊说。刚开始,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网络公司只是盲目模仿美国及其它国家的公司,并无独创的商业模式以及原创技术。“但中国在很多方面跨越式地赶超了美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尤为如此。”张磊说。
张磊把一开始从耶鲁筹集的大部分基金投到了腾讯公司,这是他开天辟地第一笔投资,也是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尽管他说自己当时并不看好腾讯公司的QQ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前景。为了解腾讯公司的发展后劲,他实地调研了当地市场。“我当时认为,随着用户越来越见多识广,就会摈弃QQ,转而升级换代使用其它网络服务,”他说。“但在国内,虽说并非人手一部手机或传真,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Q号。”
此外,他还是京东的幕后推手,在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向来低调的张磊首次披露投资京东的内幕。刘强东找到张磊时只想要7000万美元,张磊答道:“你如果只要7000万,我就不投了,要投就投3个亿。”他认定京东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高瓴一度被人取笑“钱多人傻”,今年5月京东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达到260亿美元—高瓴资本再次大获其利。
业界分析高瓴资本的投资风格为“少次多量”,重金投少数几家企业,靠长期收益盈利。张磊也曾表示,投公司就是投人,最愿意找到好公司长期持有,他是巴菲特“长期持有”的坚定信念执行者。
更像长期创业伙伴
为被投资对象寻“护城河”
待到中国企业家互相进行往来业务后,张磊就通常成了“退居幕后”的“推波助澜者”。
作为腾讯股份的长期持有者以及电子商务巨擘京东的首批投资者,他负责为两家公司之间的战略合作事宜出谋划策。“两者的合作意义非凡,”他说。“腾讯拥有电子商务平台,而京东的网络销售非常出色,而且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物流仓储渠道,京东则一下子获得了腾讯的庞大用户群。”
除了撮合腾讯与京东的合作,去年高瓴与腾讯及印尼最大的 媒 体 集 团 公 司 Global Mediacom三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推广微信业务,而目前微信已成为印尼国内最受欢迎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去哪儿”的主要投资者名单中,百度与高瓴也是同在其中。
用张磊的话说,高瓴每天在做的事儿就是琢磨如何才能帮助投资的公司将它的护城河挖得深一点,再深一点。这样一种合作关系与其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企业关系,不如说是长期创业伙伴关系。
张磊经常邀请私营企业主参加高瓴资本的非正式聚会,对方很多属于科技类公司,是高瓴资本的咨询及投资对象,其中很多公司即将上市。“本人投资组合公司里的企业主们可相互取长补短,”张磊说,并指出自己曾鼓励京东与自己投资的某连锁超市举办研讨会。“线上与线下零售商相互了解学习对方的思维模式。”
8年来张磊和高瓴资本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高瓴资本拥有其他人只能羡慕的业绩—自创立以来,年均复合回报率高达52%。
语 录
谈中西教育:
在西方学到许多投资的技巧和法则,但中国的古典哲学给了我思想和工具,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还能保持内心平静,做到“心有定故”。
谈财富:
我觉得,与人分享财富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是别的快乐无法代替的。
三个投资哲学
张磊把自己视作东西方文化结合的产物。张磊的投资哲学源于中国,他有三个哲学观,即:“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守正用奇”语出老子《道德经》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做投资要用深度研究之道,但选择投资对象要出奇制胜;“弱水三千,但取一瓢”引申自《论语》,不要刻意追逐太多的机会,只看准某个并舍得下重注;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只要做好正确的事情,不用宣扬,好项目会主动找上门的。
文章选自《楚天金报》,201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