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在京发布

2014年10月29日

“走出去”呈现十大新趋势面临八大问题 新标准全方位衡量国际化涌现50强企业

  10月29日,北京-2014年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分水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望首次超过外商来华投资,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到来之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29日联合发布《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报告从多角度和多维度总结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当前所处环境、面临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政策与对策建议。作为国内第一本由专业全球化智库出版的企业国际化蓝皮书,该报告填补了企业“走出去”研究领域蓝皮书的空白。

《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作为国内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以权威、实用、前沿、原创和数据翔实为编著原则,全书由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行业篇、对策篇、企业篇及附录等几个部分构成。报告分析研究了自2000年以来的1310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在对这些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特点,总结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十大趋势,包括对外投资主体和领域的多元化以及亚洲依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在对一千多家“走出去”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投资海外市场时面临八大困境,包括政治风险和与本国企业合作不足,并呼吁加快建立对外投资法等政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蓝皮书构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通过对国际化的量和质开展全面考察,推出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

 

在发布会上,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CCG副主任孙玉红等有关学者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做了介绍与演讲。

“报告系统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诸多问题,评价并总结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经验,并就企业国际化的常见风险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龙永图在发布会上说,这份报告为企业更好地在海外参与国际化竞争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六大机遇有利企业“走出去”  中国企业国际化迎来新纪元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蓝皮书主编王辉耀在发布会上指出,2014年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分水岭。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对外投资审批政策的全面松绑以及企业国际化经验的长期积累,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正面临六大机遇,企业国际化将开启一个全新纪元。

机遇一: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全球投资企稳回升,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报告认为,2013~2014年,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动力明显增强,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与此同时,受美国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近年来,世界经济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新技术、新产业与新商机层出不穷。在全球经济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全球投资企稳回升。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的数据,2013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规模呈恢复性增长,流入量从2012年的1.33万亿美元上升到1.4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9%。报告认为,良好的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与企稳回升的投资形势为中国企业国际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必将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机遇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强劲的内部支撑。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GDP总量达到9.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在2013年增加了逾5000亿美元,余额累计近4万亿美元,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达4.63万亿元,同比增长57%。企稳的经济、巨额的外汇储备以及日益国际化的人民币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支撑。

机遇三:“走出去”成为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明了战略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走出去”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列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进一步明确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及个人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这为中国企业与个人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发展方向,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加速。

机遇四:对外直接投资审批与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进一步消除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审批障碍。报告指出,2014年,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等部门根据国务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对投资审批权限进行了削减。2014年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除少数另有规定外,境外投资一律实行备案制,新修订的目录实施后将极大地促进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

机遇五:中国企业已积累了一定的国际化经验,具备了大规模国际化的条件与能力。报告指出,中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与能力。从中国企业整体看,中国企业过去对外直接投资热衷能源资源的传统驱动形式正在发生转变,目前逐步形成了能源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等多种投资驱动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国外高科技领域投资,追求高附加值投资。部分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策略、操作财技、风险防范及跨文化整合方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借鉴。

机遇六:“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海外拓展的新机会。报告指出,2013年9月与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与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有意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对外投资呈十大特点  中国即将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介绍的蓝皮书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国际化呈现出十大特点:一是中国成为新兴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有望在2014年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国。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在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中国对外投资的平均占比已达77%。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0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2.8%;2013年,中国接受的外商对华投资流量为1239亿美元,比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仅多160.6亿美元,如果对外直接投资保持22.8%的增长速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快有望在2014年首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二是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携手海外投资并购的案例增多。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民营企业的投资金额占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76%,民营企业在美投资项目总数已占中国对美投资项目总数的90%。三是亚洲仍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区域,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增长迅速。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为投资集中区域。报告发现,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尤其是香港比重较大,在亚洲的投资年均占比达70%左右,拉丁美洲年均占比13%左右,北美洲和欧洲等平均占比12%。

从累计比重看,中国对北美洲尤其是美国的投资在逐年增加。四是建筑业、文化产业与房地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报告指出,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对外投资涉及28个行业,并购涉及16个行业大类,包括能源资源、食品消费、交通运输设备和机械电子等领域,门类齐全,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突出。建筑业、文化产业是投资增速最快的领域,分别同比增长129.1%和102.2%。房地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也较快,除收购楼宇外,中国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在海外进行土地项目开发。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是房地产业投资的重点区域。201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投资总额为183亿美元,其中美国为40.6亿美元,比重达到22%,英国为25.4亿美元,比重为13.9%。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53.3%,万达集团、绿地集团等对外直接投资活跃。五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趋向追求高附加值,美国高科技领域企业受中国投资者青睐。中国企业过去对外直接投资热衷能源资源的传统驱动形式正在发生转变,目前逐步形成了能源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等多种投资驱动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国外高科技领域投资,追求高附加值投资,其中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国企业首选。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高达62.6亿美元,其中投资美国的金额为54.3亿美元,比重达到86.7%。六是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全球产业链整合,从全球产业链参与者向产业链主导者转变。报告研究发现,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开始注重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整合,中国企业从产业链的参与者向主导者转变。七是跨国并购规模增长,绿地投资有所下降。报告指出,跨国并购作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在2004~2013年之间,交易数量呈现稳定增长势头。2013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量达到288起,涉及70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总额502亿美元,并购投资占对外投资流量的37.5%。绿地投资在对外投资中的占比有所下降,但总体规模依然大于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投资。八是提升品牌知名度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根据报告分析,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在提升,尤其在学习企业品牌管理方面,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更注重品牌知名度的塑造,企业开始关注自身软实力的培养。九是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促进中国文化元素国际化。报告显示,75%的国有企业在战略目标中有对社会责任的描述,一半以上的国有企业制定了社会责任的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而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更重视对相关利益方的沟通,有40%左右的企业建立了沟通机制,比国有企业高出10个百分点。2013年商务部发布《对外直接投资环境保护指南》以引导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截至2013年底有近十家企业发布海外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企业在海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是将中国文化元素植入国际社会的过程,积极参与海外文化活动,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十是对外承包工程合作模式呈多样化特征,以EPC (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为代表的总承包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模式越来越多,对外劳务合作分布广泛。

中国对外投资面临八大问题  政治风险成“走出去”首要风险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指出,蓝皮书报告在大量“走出去”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目前存在八大主要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国际化战略不清晰,谋划不足。报告认为,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以及何时“走出去”进行国际化并没有肯定的标准答案。有的企业认识不明确、战略不清晰,造成国际化盲动,一些项目匆忙决策,有的竞购项目不惜抬高成本,导致收购后财务压力巨大,企业经营困难。二是风险防范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起步晚、经验不足,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国际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虽有意识,但防范措施不力,尤其是政治风险与法律风险,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报告分析了2005年至2014年期间发生的120起“走出去”失败的案例,其中 25%的案例失败是因为政治原因所致,有8%的投资事件在投资审批等环节因东道国政治派系力量的阻挠导致失败;有17%的投资事件是在运营过程中因东道国的政治动荡、领导人更迭等原因遭遇损失。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对国外法律不熟悉,在守法方面要求不严格,面临较大的法律挑战。三是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较高。研究显示,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融资出现分化,大型国有企业及大型私营企业由于多为上市企业,走出去融资较为容易,而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运营方面,融资普遍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另一个问题是融资成本偏高,导致企业在国际投资过程中缺乏竞争力。四是部分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缺乏合作。报告指出,近年来,国内企业的竞争也蔓延到了海外,在非洲、拉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电站、大坝以及公路铁路等项目,经常出现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竞标,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订单,采取低价策略,不断降价,造成恶性竞争。五是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国际化程度还较低。报告认为,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的国际化,研究发现,中资海外公司员工国际化程度、管理层国际化程度、董事会国际化程度都普遍较低,海外公司雇员以国内员工外派为主,离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雇员本土化还有较大差距。六是国际化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报告认为,对中国“走出去”的企业而言,目前还是需要充分信任并利用国际化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组成国际与国内中介服务机构相结合的顾问团队,实施对外直接投资。七是应付处理东道国复杂政治社会关系的能力有待提高。报告指出,中国一部分对外投资企业在平衡东道国各种关系上存在较严重的误区,比如过度依赖东道国政府高层关系,不重视反对派、NGO组织以及媒体的声音,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上有的还有欠缺。八是跨文化整合能力较弱。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应以尊重东道国的文化习俗为出发点,在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的原则下努力化解这些文化差异带来的不确定风险。

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介绍蓝皮书提出了八大对策建议:一是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立法。二是进一步改革对外直接投资审批与管理制度。三是加大对外直接投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四是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五是加强合作,联合国内外企业共同进行国际投资。六是推动本土对外直接投资服务机构发展。本是建立多方合作的风险防控体系。八是建立企业国际化人才支持体系,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蓝皮书报告还在大量“走出去”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并推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等榜单。据介绍,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主要根据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化市场、国际化人才、社会责任和国际化效益等指标评定得出。同时,根据企业“走出去”的创新性和影响力,推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主要根据近两年海外上市企业上市首日的市值大小推荐。中国企业国际化绩效10强榜单主要根据近年来企业海外资产、海外收入与总资产和总收入的占比得出。据了解,中国企业跨国并购10强主要参考企业跨国并购金额这个重要的指标评价,统计的数据来源于各上市公司公告及其他公开资料,有的企业实施了跨国并购,但因未披露交易金额,该类并购不纳入统计,同时,国内基金在海外进行的股权投资不纳入统计范围。根据各榜单的评价指标,华为、联想、汉能、复星、福耀玻璃、中国石化、五矿集团与中国中化等一大批民营及国有知名企业榜上有名。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CCG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纽约、华盛顿、巴黎和法兰克福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

  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新锐50强榜单发布

10月29日下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的国内首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举行,会上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中国石化、联想控股、中国工商银行等国际化规模大、国际化成效显著的50家企业入选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三一重工、凤凰出版、万科股份等50家企业凭借创新性和有影响的国际化项目荣登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CCG副主任孙玉红等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做了演讲。CCG副主任孙玉红在发布会上专门介绍了榜单评选标准和入榜企业。

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是国内第一本由专业全球化智库研究出版的关于企业国际化的蓝皮书,这也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第一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蓝皮书主编王辉耀介绍,《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蓝皮书研究编写专家在对2000年至2013年期间“走出去”的1310个案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企业社会责任和国际化绩效为指标的中国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推荐和评选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第一次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国际化人才纳入评选体系。同时根据“走出去”企业的创新性与影响力,推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榜单。

名列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前三甲的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的研究显示,2013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32.1%,海外资产占其总资产的37.7%,海外并购达89亿多美元,海外员工超过5万多人。同时,中国石化在海外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获得了较好评社会效益。位居第二的联想控股在2014年初先后收购了IBM低端服务器业务和摩托罗拉移动智能手机业务,继续在个人电脑和互联网领域深耕,不断开拓全球化市场。联想控股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其海外收入占比已高达57.%,成为了一家名符其实的跨国公司。排名第三的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金融行业效益最好的企业,其国际化进程令人赞叹。中国工商银行在战略布局上,着眼国际市场,截止到2013年,中国工商银行已在4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29家机构,间接覆盖非洲19个国家。与145个国家和地区的1730家境外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服务网络覆盖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国际金融中心,海外市场巨大,被称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2013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境外机构总资产为2091.63亿美元,比2012年末增加464.41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6.7%。跨境人民币服务量21.666亿元。境外机构净资产收益率(ROE)平均为13%,回报水平超过一些欧美大银行。

据CCG的研究,入围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的其他企业也都各具特色,具有代表性。例如,中兴的国际市场占到了52.6%,海外员工的本地化比例达70%;华为65%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华为在海外的人才本地化率接近80%,中层管理人员本地化率超过20%,外籍员工总数接近3万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外资产比重达到26.4%;海外收入比重占32.5%;懂事会成员中的国际人才占62.5%,高层管理中的国际人才达40%;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海外员工本地化程度达到81.2%。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更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CCG的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还呈现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传统的能源矿产行业国际化进程虽占优势,但中国制造业、房地产业、新兴科技行业奋起直追,有效利用国际化人才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第二,跨国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跨国并购金额、笔数逐年上升,并购方式呈多样化发展。第三,中国企业国际化正在从“资本、产品”的国际化,向价值观的国际化转型。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拓展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之一。中国企业不仅关注经济效益的收入,也关注社会效益的提升。中国制造推动世界发展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信仰。第四,中国企业在“走出去”之后依旧瓶颈多。如何扎根海外市场,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服务,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孙玉红介绍,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主要根据企业“走出去”的创新性与影响力,从那些“走出去”整体规模还不是非常庞大的企业中评选出来的,目的主要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从企业性质、规模、走出去方式、行业及地域分布看,新锐50强榜单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既有实体企业,也有股权投资基金;既有新建投资,又有境外并购;既有流通市场的贸易拓展,也有要素市场的海外延伸;既有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又有实力还较为弱小的新兴公司。比如三一重工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当交易申请被拒绝、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果断地拿起法律武器,起诉CFIUS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权益受损时通过司法维权树立了典范。凤凰传媒以8000万美元价格收购后者的儿童图书业务及其位于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的海外子公司全部股权和资产。此次收购是中国出版业在海外的首起并购,为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走出去提供了样本。万科自2013年起,先后走出国门与香港新世界、美国铁狮门、新加破吉宝置业以及美国地产商RFR等合作共同开发纽约曼哈顿列克星敦大道610号项目等,作为国内多年以来一直稳坐房地产销售头把交椅的老大,在2013年初房地产调控持续从严、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万科集团开始向海外拓展,这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万科出海有近乎风向标的作用,它意味着中国地产企业集体试水海外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市场增长放缓、市场拐点的即将来临。这些企业因其国际化的开创性成效被推荐入选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

新锐50强显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新特点。从行业分布看,房地产开发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地产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寻找机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对外投资越来越多,机械电子等领域对外直接投资突出;文化企业也开始试水海外,这表明,中国企业过去对外直接投资热衷能源资源的传统驱动形式正在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国外高科技领域投资,追求高附加值投资,这些企业未来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主流。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CCG主席龙永图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给予了高度肯定,龙永图在专为该蓝皮书做的序里指出,该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创新性,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实现国际化的质量、效果以及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同时龙永图也认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过程,报告中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评价的各项指标体系也将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实践而不断完善与优化。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CCG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纽约、华盛顿、巴黎和法兰克福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

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由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三亚市政府和国际论坛权威组织Smadjia & Smadjia等机构联合举办。届时,国内外的300多位政商精英将出席论坛,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议题,共谋合作商机。目前,论坛正有序筹备,接受各界报名注册。

呼吁“走出去”应秉持共赢观念 加强多方合作

10月29日下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内首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发布。蓝皮书呼吁,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中国企业应树立互利共赢的观念,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及机构的合作。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王辉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CCG副主任孙玉红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做了介绍和演讲。

该书是中国国内的第一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诸多问题,总结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就企业国际化的常见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与对策建议,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博士在发布会上指出,“在对外直接投资上,中国企业应树立互利共赢的观念,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及机构的合作。”

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中国企业应首先注重与东道国本土企业的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运营。中国企业走出去新到一国投资,可借鉴以前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的方式。

王辉耀博士指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放眼全球,同时也不应忽视与国内企业间的合作,实现信息共享与优势互补,避免国内企业在国外投资过程中出现无序恶性竞争,导致几败俱伤的情况。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和地区间的联系都更加频繁。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的进程中,可联合国际优秀企业共同进行投资,既可学习国外优秀企业跨国投资管理的经验,又可分散降低对外直接投资风险。

此外,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加强与银行及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组建财团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联合和渗透。

同时,王辉耀博士指出,与非政府组织的联系与合作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积极加入东道国相关行业协会组织,要善于变通,通过合作共赢取得更广泛的支持。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国家民政部批准)、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CCG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纽约、华盛顿、巴黎和法兰克福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

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企业特点

《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在大量“走出去”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并推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华为、联想、复星、中国石化、五矿集团与中国中化等一大批民营及国有知名企业榜上有名。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CCG副主任孙玉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蓝皮书发布会并做了蓝皮书介绍和演讲。

《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蓝皮书是CCG在“走出去”案例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合作,组织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有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编写完成的。蓝皮书编委会由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担任主任、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副会长王辉耀等担任编委会副主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担任主编。蓝皮书研究编写专家包括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梅新育、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徐洪才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范黎波等资深专家。该书是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第一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也是国内第一本由专业全球化智库研究出版的关于企业国际化的蓝皮书。

蓝皮书构建了以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社会责任和国际化绩效为指标的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

根据CCG的研究显示,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充分地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特点:

1)传统的能源资源行业“走出去”在规模上占优,但制造业、房地产业、新兴科技行业奋起直追。这些行业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中国企业“走出去”以跨国并购为主,跨国并购金额、笔数逐年上升,并购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3)中国企业国际化正在从“资本、产品”的国际化,向价值观的国际化转型。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拓展企业文化、理念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意义之一。中国企业不仅关注经济效益的收入,目前也关注社会效益的提升;

4)中国企业“走出去”之后瓶颈依旧多。如何扎根海外市场,融入当地社会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服务,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是由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及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所组成的智库研究机构,并与欧美同学会建言献策委员会、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国务院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CCG致力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的研究,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建立了国际化的智库研究网络,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CCG的宗旨是“以全球视野为中国建言,以世界眼光为中国献策”。CCG成立于2008年,目前拥有专职智库研究和工作人员60余人,在北京、广州、青岛、深圳、香港都设有分支机构,并在纽约、华盛顿、巴黎和法兰克福设有海外代表,是国内领先的国际化智库。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

五大标准评选“中国企业国际化五十强”:CCG首发榜单

10月29日下午,国内第一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发布,该书在大量“走出去”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并推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华为、联想、复星、中国石化、五矿集团与中国中化等一批民营及国有知名企业榜上有名。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蓝皮书主编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CCG副主任孙玉红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蓝皮书发布会并做了介绍和演讲。

该蓝皮书由CCG在大量“走出去”案例调研和研究的基础上,与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合作共同发布。蓝皮书邀请了数十位国内外在跨国投资领域有深入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成编委会,编委会专家通过对十多年来致力于海外拓展的中国企业的全面案例研究,构建了以企业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市场、社会责任和国际化绩效为指标的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

CCG专家在《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发布会上介绍了构建企业国际化评价体系、推荐企业国际化50强的意义。国际化是企业谋求长远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方兴未艾,无论是从中国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主体、区域、方式还是从规模与行业门类看,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国际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国际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差距明显。

据CCG专家介绍,目前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效果怎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这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系统的评价,以判断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程度与效果,为国家制定企业国际化政策、为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策略提供参考借鉴,而如何系统全面地评价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对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去、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CCG专家指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复杂长期而且不断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行系统的研究评价,充分地反映企业国际化的质量、效果以及国际化的深度与广度,共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业做贡献。

蓝皮书发布会上还同时发布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50强、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强与中国企业海外上市50强榜单。这些中国企业国际化企业将受邀参加11月21日23日在三亚将举办的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共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新战略,新发展,新机遇。

《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为企业国际化支招–提高人才国际化程度是关键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还较低,应大力提升企业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论坛原秘书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席龙永图,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做了演讲。

据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博士介绍,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才的国际化,中国企业距离实现对外直接投资雇员本土化还有较大差距。

王辉耀博士表示,根据CCG的研究,中资海外公司员工国际化程度、管理层国际化程度、董事会国际化程度都普遍较低。海外公司雇员以国内员工外派为主,外籍雇员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

王辉耀博士指出,国际化人才是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加快建立国际化精英人才支持体系应成为“走出去”企业的当务之急。

报告同时就建立企业国际人才的支持服务体系提出了建议。报告认为,

首先,应坚持把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并优化多层次国际精英人才培育体系。

其次,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充分发挥中国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的作用为企业国际化服务。中国在海外有400多万专业人才。这些人士大多既了解中国企业的情况,又熟悉当地的政策环境,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运营管理不可多得的财富。

再次,政府设立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利用市场渠道培养懂金融投资,通外语商务,熟财会法律的国际化精英人才,支持企业在实践中锻炼培养精英人才。

第五,要打造有吸引力的文化制度环境,简化出入境手续。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应急需简化签证申办手续,增加免签国数量,延长停留时间,优化通关手续,在签证、社会保障及居留等方面提供便利。

国内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建议加快对外投资立法

自2000年中央和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之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以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都先后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并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这些政策规章对促进与规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为是部门规章,有的关于对外投资的政策也存在缺乏系统、配套不完善等不足。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有的政策与规章目前已不能适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需要,而有的政策措施也需要进一步向法律条文演进,以更好地推动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蓝皮书认为,才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这为加快对外投资立法提供了一个好的契机。国家应加快制定并实施《对外直接投资法》,作为统一调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基本法律,通过该法对我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涉及的投资主体、投资形式、审批程序、融资税收政策、管理部门及职能监管、中介服务机构与争端解决等做原则性的规定,确保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法可依。

企业“走出去”风险挑战与8条策略

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起步晚、经验不足,大多数中国企业对国际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虽有意识,但防范措施不力,尤其是政治风险与法律风险,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风险。2014年5月,越南发生主要针对中资企业及华人的暴力打砸抢烧事件,在越南平阳等省的中资企业损失惨重。伴随着肇始于突尼斯的民主化浪潮,此前曾被认为中国具有政治地缘优势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正转化为高风险地区。此外,法律风险是除政治风险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另一大挑战。由于不同的国家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和法律不同,在国家安全、反垄断、环境保护、劳工、税务以及行业限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规定。另外,不同国家有关投资的相关政策与法律经常会因为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给进入东道国的企业增加了潜在的投资风险。同时,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对国外法律不熟悉,在守法方面要求不严格,面临较大的法律挑战。

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挑战,报告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在风险防范方面,应建立政府、企业与第三方合作的风险防控体系,实现三方信息共享。

政府层面:

1)应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立法与保障制度,尽快制定《对外直接投资保险法》。

2)建立专门的对外直接投资保险机构,设立对外直接投资救急基金。与更多的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3)加强安全监管,建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对外直接投资合作境外安全风险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常态化的境外风险应急救助机制。

4)在信息服务方面,改进信息服务及发布方式,通过国家驻外使领馆及企业等机构,为中国企业提供投资信息。

5)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领事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境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的安全与利益。此外,还应为民间智库及其他机构开展企业国际化研究提供便利,通过各种形式支持民间智库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

企业层面:

6)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进行风险预测、预防和控制;健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合规运营;

7)借鉴国际风险管理经验,准确科学地发现、识别、防范、控制和化解经营风险。

8)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加大企业“走出去”的风险识别。利用行业协会以及智库等相关研究机构的专业研究力量,加大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研究,定期发布相关风险信息。

中国企业国际化十大模式

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中国企业走出去常见的十种比较成功的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安营扎寨模式,这是一种通过在海外建立工厂,实现企业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发展模式,该模式的典型代表包括海尔、福耀玻璃、海信、三一重工等。

第二种模式是农村包围城市模式,先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后攻克发达国家市场。该模式注重建立和开发自己的技术体系,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典型代表包括华为、中兴等。

第三种模式是借船出海模式。该模式通过并购国际知名企业的某个部门,以获得其成熟的品牌、技术、渠道等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典型代表包括联想、吉利等企业。

第四种模式是品牌共享模式。该模式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将自己不知名的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结合起来,从而打开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报告认为,早期国际化实践者TCL是典型代表。

第五种模式是海外战略资源获取模式,该模式是大型国企为了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寻求海外战略资源进行并购,采取此种模式的多为国有大型企业。

第六种模式是战略股权投资模式,该模式是指以主权财富基金作为投资主体,采取股权投资等形式进行海外投资,代表就是中投公司。

第七种模式是星火燎原模式,报告认为,该模式主要是是我国的一些中小企业,利用在海外的亲戚朋友或其他网络,把中国的一些有竞争力的产品推销到世界各地,温州企业是星火燎原模式的开创者。

第八种模式是借鸡生蛋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海外上市实现走出去战略,这种模式一方面企业通过海外上市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为企业走向国际打下坚实基础。

第九种模式是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模式,报告研究认为,除了华为、海尔等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考虑全球研发布局,如2014年,唯品会在美国硅谷成立了首家海外研发中心,其研发团队主要来自中国和美国硅谷的顶尖科技人才。

第十种模式是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模式,主要是到海外市场去承揽工程。对外劳务合作模式是企业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来组织劳务出口。

专家支招企业走出去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崔明谟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趋势,并特别针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东道国安全审查提出两方面的建议:一方面需要通过投资协定给安审“立规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国际投资环境;另一方面还需避免过于严苛和僵化的安审规则,以便给中国自身维护国家安全留有适度空间。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从人才竞争这个国际化竞争的核心着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国际化人才短缺现状及原因,提出了“加大全球招聘的力度,提高管理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发挥国外华人华侨的力量,协助企业海外并购和运营”、“促进海归企业与本土企业对接,形成人才和资金的互补”、“加强本土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四条建议。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王志乐提出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有大视野,要以打造全球公司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追求。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根据2014年5月在越南发生的打砸中资企业事件,系统分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治风险,并提出,应对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原则应当是“事前安排为主,事后措施为辅”,亦即最重要的是通过事前的主动安排降低遭遇政治性风险的概率,其次才是在遭遇政治性风险之后通过补偿、索赔之类被动的事后措施来化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应对跨国经营政治性风险的成本。

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陶景洲则从实务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的现状,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建议,宏观层面,应建立健全扶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政策和金融制度;微观层面,企业应在不违背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创新海外并购融资方式,吸引投资者并降低融资成本。

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教授刘毅鹏认为,在全球价值链(GVC-Global Value Chain)上,“中国主机”和“德国母机”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伙伴关系,竞争能力依存性和资源互补性非常强。中国制造行业应与德国企业进行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合作,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水平。

来自中介服务机构的专家与企业家还分别从实务角度分析了各国的投资环境以及走出去存在的具体问题,纷纷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招,建言献策。

据了解,对于已经“走出去”和正在“走出去”的广大中国企业而言,该报告对企业把握国际化进程中的机遇,认清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明确发展方向,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具有十分积极的理论与实际指导意义,是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或缺的参考和工具书。

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

10月29日,北京-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即将在北京拉开序幕,为未来亚太地区全面推进经济合作关系规划路线图。值此之际,作为中国最大的独立民间智库,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英文简称CCG)携手社科文献出版社29日发布国内首部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蓝皮书,并指出,在过去10年中,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未来增长势头也最为强劲。智库专家认为,根据中国企业国际化当前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经济技术合作等将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减少障碍,创造动力。今年,在中国对外投资有望第一次超过外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企业和学术界期待北京APEC会议能在这些重要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丰硕成果。

这本《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以权威、实用、前沿、原创和数据翔实为编著原则,从多角度和多维度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当前环境以及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在当天社科院报告厅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曾经作为对外经贸部副部长主导中国入世谈判的CCG主席龙永图说,这份报告以解决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凝聚了对中国企业以对外投资为主的国际化进程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亚洲仍是中国对外投资的主要地区,APEC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相信在未来中国在亚太区域的投资将进一步增长。此外,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CCG主任王辉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杨群以及CCG副主任孙玉红等有关专家学者出席发布会并做了演讲。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系统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1310例中国“走出去”案例,研究发现,亚太地区是中国对外投资重地。近十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显示,在2004年至2013年之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年均占比达到70%左右。其次是占13%的拉丁美洲和12%的北美洲和欧洲。从对外投资流量来看,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增势最强。2013年,中国在美国投资额达到14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在中国对外投资最集中的目的国和地区中,大多数都是APEC成员。2013年,中国对APEC成员直接投资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9%;另一方面,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83%来自APEC成员。

中国企业国际化趋势在亚太地区得到集中体现。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和案例,报告提出中国企业国际化当前十大新趋势,其中一大趋势就是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中愈发活跃。比如,商务部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中国对澳大利亚投资总额中的比例从2006年的6%已经增至2012年13%,在中国对美投资交易总数中的比例也达到了80%,并接近总交易额的50%。此外,民营公司不再只着眼于小规模交易,而是越来越青睐中型和大型交易。作为另一大趋势,中国对外投资的领域逐步多元化。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中国企业对东盟地区的投资中。目前,中国在东盟地区电力、热力、燃气以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等行业的投资约占两成,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等各占一成左右;其余投资分布在交通运输与仓储业、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等。

中国企业在亚太地区投资所面临的挑战为其最终走向全球化提供警示和宝贵经验。报告通过对”走出去”企业进行走访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中国企业国际化遭遇的八大困境,首当其冲就是政治和法律风险。在书中有关越南投资环境的单独篇章中,智库专家从微观角度论述了中越双边关系近来的波动对中国企业投资的严重影响。在韩国投资环境的专题论文中,地缘安全和政治风险也被认定是阻碍中国投资扩大的重要原因。此外,对于不少刚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对投资东道国复杂的政策环境和法律规定缺乏了解,往往承受政治压力,并频繁遭遇法律纠纷,导致投资成本增加,随之面临经营风险。在加拿大投资环境一章中,专家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案例深入分析了加拿大联邦和省政府对投资法规或程序的变动对中国投资企业带来的困难和风险。

针对这些挑战,CCG研究分析认为,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自贸区成立有助于消除贸易投资壁垒,为中国企业在亚太投资创造更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亚太地区价值链和供应链发展和整合可以减少中国企业和区内其他成员企业相互投资的成本,提高经营成功率。此外,如果APEC能够加强区内经济技术合作和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建设,对中国企业对亚太地区投资升级和提高附加值、以及发展和获取国际化人才资源都能发挥重要推动作用。除了外交领域,

此外,报告还呼吁支持和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投资数额和交易数量增长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投资质量。在企业方面,报告依据当前趋势和面临挑战,重新建立了评估企业国际化质量的标准,并以此评选出对外投资的”50强“企业。中国石化、联想控股、中国工商银行等一批国有和民营企业榜上有名。

 

 

 

附录

 

中国企业国际化50

 

排名

企业名称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6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7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8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9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3

复星国际有限公司

14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5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16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7

万向集团公司

18

中国保利集团

19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20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1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2

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

23

中国铝业公司

24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25

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

26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7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28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29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30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32

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33

广东粤海控股有限公司

34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5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36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37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38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39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40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41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42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43

海尔集团电器产业有限公司

4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45

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

46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7

上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4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49

腾讯股份有限公司

50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企业国际化新锐50

(按企业名称音序排列)

 

序号

企业名称

序号

企业名称

1

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

赛伯乐(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27

三胞集团有限公司

3

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28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

4

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

29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5

北京南车时代机车车辆机械有限公司

30

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6

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

31

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

7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2

上海证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33

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

9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34

圣元国际集团公司

10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5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

11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36

四川波鸿集团公司

12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7

搜房控股有限公司

13

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38

苏州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14

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39

完美世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5

广州越秀集团公司

40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6

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41

万通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7

好孩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42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18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

43

携程国际有限公司

19

湖北三环集团公司

44

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

20

江苏金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5

中诚通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21

金跃集团有限公司

46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2

兰亭集势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47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

23

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8

中国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4

迈瑞医疗国际有限公司

49

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

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50

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报道链接

中央电视台——环球财经连线:http://jingji.cntv.cn/2014/10/29/VIDE1414597675295169.shtml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http://tv.cntv.cn/video/C10598/0e81b3c18b9849199b65b7ea37992861

东方卫视报道:http://tv.sohu.com/20141030/n405605494.shtml

中国财经网
(“中国企业国际化五十强”五大评选标准)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41030/2761802.shtml
(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发布 专家支招企业走出去)
http://finance.china.com.cn/news/20141030/2761840.shtml

中国新闻网: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4/10-29/6730532.shtml

和讯新闻:http://news.hexun.com/2014-10-30/169872147.html

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2014/1031/c190967-25944778.html

参考消息:http://finance.cankaoxiaoxi.com/2014/1030/546734.shtml

中国网
(智库发布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新锐50强榜单)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4-10/30/content_33915437.htm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4-10/30/content_33913998.htm
(国内首部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发布 专家支招企业走出)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4-10/30/content_33915710.htm

中国青年网:http://news.youth.cn/gn/201410/t20141029_5936919.htm

财经网:http://economy.caijing.com.cn/20141030/3736101.shtml

中金在线:http://news.cnfol.com/chanyejingji/20141029/19327156.shtml

中国新闻网
(APEC峰会前夕中国智库吁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4/10-29/6730614.shtml
(报告称中国2014年有望成为资本净流出国)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10-29/6729700.shtml
(首个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榜单发布 中石化居首)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4/10-29/6730707.shtml

新浪财经
(蓝皮书:中国即将成为对外投资净流出国)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1029/174920676954.shtml
(“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首届年会”将举行)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41023/225520624315.shtml
(APEC峰会前夕中国智库呼吁加快亚太经济一体化)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41029/191520677395.shtml

网易新闻
(我国首本企业国际化蓝皮书发布)
http://news.163.com/14/1031/10/A9SJEDKM00014SEH.html
(六大机遇助理“走出去”中国企业迎来新纪元)
http://news.163.com/14/1030/14/A9QH2AG500014JB5.html

网易财经:http://money.163.com/14/1030/16/A9QNCGTS00253B0H.html

第一财经: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4717.html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http://trade.ec.com.cn/article/tradehwtz/201410/1318298_1.html?COLLCC=2139792523&COLLCC=3203088417&COLLCC=2160449933&

经济网:http://www.ceweekly.cn/2014/1031/95755.shtml

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dybg/201410/t20141030_1382896.shtml

中国经济网
(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走出去”呈十大趋势 临八大问题)
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1410/30/t20141030_3811529.shtml
(”国际企业蓝皮书”在京首发 系统总结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企业特点)
http://www.ce.cn/cysc/newmain/yc/jsxw/201410/30/t20141030_3811574.shtml

国际在线:http://gb.cri.cn/44571/2014/10/31/7851s4748515.htm

中国投资咨询网:http://www.ocn.com.cn/info/201410/zhongq301344.shtml

金融届:http://finance.jrj.com.cn/2014/10/30114018264714.shtml

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http://www.ccstock.cn/gscy/qiyexinxi/2014-10-30/A1414641895855.html

腾讯财经:http://finance.qq.com/a/20141030/000761.htm

经济参考:http://dz.jjckb.cn/www/pages/webpage2009/html/2014-10/30/content_97453.htm?div=-1

搜狐财经:http://business.sohu.com/20141029/n405564759.shtml

第一财经日报:http://epaper.yicai.com:81/site1/html/2014-10/29/content_224021.htm?div=-1

国际商报
(首部《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蓝皮书发布)
http://www.shangbaoline.com/psyjbg/%E8%93%9D%E7%9A%AE%E4%B9%A6/25800.html
(中国企业国际化50强和新锐50强榜单发布)
http://www.shangbaoline.com/psyjbg/%E8%93%9D%E7%9A%AE%E4%B9%A6/25802.html
(首届中国企业国际化论坛将于11月在三亚举行)
http://www.shangbaoline.com/a/01/a/25809.html

投资界:http://pe.pedaily.cn/201410/20141029372919.shtml

光明网:http://economy.gmw.cn/2014-10/29/content_13692219.htm

商洛之窗:http://www.slrbs.com/qyfc/dynamic/wjdt/2014-10-30/220475.html

中石油新闻中心: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4/10/31/001513974.shtml

中证网:http://www.cs.com.cn/xwzx/cj/201410/t20141030_4549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