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鹏:投资标准没法衡量

2014年8月6日

    [摘要]:沈南鹏点评中美创业环境差别:1、以前中国创业者都在学习美国,但是现在很多中国的商业模式,在美国却找不到;2、中美之间的同和异:to C业务中美同步,TO B业务中国处于爆发前夜。

  以下是沈南鹏的分享全文:

  其实在这过去十年里,中美的创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像了。

  十年以前,中国很多创业者都是在学习或者揣摩美国的商业模式。那个时候,中国创业的领域和美国也有些不太一样,中国有不少更偏向于传统行业和现代服务业。但是就在最近5到10年里,中国创业的行业与美国越来越相似,原因是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的发展在两个国家很像似的。我们看到过去十年里,最重要的一个科技革命化的话题,那就是移动互联网。两个国家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为这个消费市场服务的科技应用,变成了这两个国家同样的创业主题。

  另外,我们看到,虽然一批新的中国创业者还会去揣摩和学习海外好的商业模式,但是更多今天的创业者的想法,来源于自己对国内市场贴切的认识,和对用户习惯的熟悉,从而产生了中国本土独特的商业模式。甚至这些商业模式将来可能走到海外去。我们最近看到的一些成长很快的企业,比如陌陌–这些商业模式在美国并没有,而是在中国创业环境当中看到用户的需求。他们的商业模式比较独特,有可能会走出国门,收到海外用户的欢迎。当然这些发展背后的背景是如今中国创业者逐渐成熟,今天的创业者成长环境优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在第一批创业者,尽管当中很多人也是有IT背景,或者海外留学的背景,但是毕竟以前都没有做过互联网。他们去创业的话,学习海外的商业模式是挺自然的。但在最近的几年当中,我们看到的一些创业者都是已经在互联网公司中摸打过多年的人,他们已经对用户、对产品有了很多实战当中的经验。所以他们在创业时,能够更快地把握中国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对市场的感知会更准确。这也是今天的创业者与十年前的创业者不同之处。这样一种创业者的特征,相信未来在中国,将有机会出现更多优秀的企业,那是原创的想法和一个巨大的本土应用市场的结合。

  在中美两国市场,有一个相同的现象: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不少优秀企业的崛起的时间越来越短,所花费的成本越来越低。而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无线互联网的发展确实已经铺垫了很多基础设施,所以今天去开发一个应用,如果能抓住用户的痛点,那么你所需要的成本并不会太多,短时间就能够发展起来。

  二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加速。优秀的互联网企业可以很快地达到一个规模,这也是得益于平台的成熟。很多企业就是在几个月的时间,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千万级用户的产品,而这种现象,在过去的互联网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在美国我们看到的现象也是一样的,例如Airbnb、Dorpbox、Uber这些公司的成长历史,都是短于在第一代互联网的公司的。这个想象还是令人可喜的,因为我们看到了,技术能够让优秀的产品进一步放大,能够让优秀的企业快速成长起来!

  中美创业者的距离

  我感觉中国创业者在互联网应用方面,并不见得比美国的创业者差,而且很多年轻的创业者具有全球视野,很多公司可能一段时间后就会考虑把产品做到海外去。如果真的要说我们还有落后的地方,那应该是在企业级应用领域。这个领域在美国和对C的应用可能是四六开或者五五开,B2C占据了半片江山,剩下的是企业级应用。而在中国,企业级应用发展还是很慢的,可能只占据了15%到20%的规模甚至更小。而这个现象并不是因为创业者本身,还是由于中国市场本身的条件所限制,因为中国产业化的成熟度相对还比较弱,发映在企业级应用里面。

  虽然我们在对C的应用领域,还不能说赶超了美国的创业者,但是几乎处在一个同步前进的状况,而且越来越多的应用是很独特的,是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而开发的,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些企业都是典型的代表。美国市场也有自己本身的特点,他们也出现一些针对他们市场的产品。比如Airbnb,要是放在中国可能就不会那么容易发展起来,因为中国信用体系相对还比较弱。中国的创业者和美国的创业者似乎处在一个同样的发展阶段,在创业者很多特征上,比如年龄、眼界视野等方面都很有可比性。

  在采访沈南鹏以前,i黑马曾对外征集外部对他的关注点,热心的网友的提出了以下问题,沈总做出了详细的解答:

  问题一:投A轮和投B轮的方法有何不同?

  沈南鹏:我感觉投资A轮和投资B轮在根本上都是一样,包括天使投资也是如此。在一个公司相对早期的时候,不管是天使轮、A轮或者B轮投资思路是相近的。那个时候,公司没有太多财务数据可以看,更多的判断,是要看业务的大方向和团队的执行力,这两点至关重要。

  雷军用“风口浪尖上的猪”来形容很贴切。业务上的大方向正确很重要,看看公司所做的事是不是站在行业发展最好的势点上。太早了可能不行,晚了也不行。看看背后的行业推动力是不是足够大,是不是有足够大的空间让企业高速发展。

  第二个就是对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判断。有创业经验的,或者有在大互联网公司工作背景的创业者更会有优势,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草根创业者也有很好的发展。具体到一个项目的判断标准,这个标准是没办法用尺子量化来做的,恐怕更多的是一门艺术。

  问题二:BAT也来做投资,狼多肉少,创业者真的不够了吗?

  沈南鹏:其实从十年以前开始,资本在中国一直是不缺的。但是好的创业者,一直以来不容易找到。并且这些好的创业者,也需要时间去打磨成长。我们看的今天很多创业者不少都有过一次或两次以前的创业经验,好的创业项目不是能够催生出来的!我感觉,互联网发展毕竟有了十多年的历史了,已经培养了一批很有经验的创业者和在中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中国人有一点,和美国硅谷看到的是类似的:很有创业精神!愿意去尝试将自己的好的想法变成一个产品,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优秀的创业者团队会不断涌现。当然投资行业竞争很激烈,如今像BAT这些大公司也在积极投资一些早期项目,但是每个基金都有一些自己不同的角度,侧重的领域也不同。所以在未来的竞争当中,相信大家都能投到一些好的创业者。

文章选自《金融界》(2014-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