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电视片《海归中国》开播 记录时代潮起潮涌

2014年7月30日

  如今,全球每100个国际留学生中,就有17个中国留学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留学第一大国。

  近日,纪录片《海归中国》在东方卫视开播。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组建的《海归中国》项目团队,历时两个多月,足迹遍布4个国家的30个城市,多维度讲述了一批知名海归人物的人生故事,反映了中国日益开放、前行的步伐。

  徐小平常常提起自己初到美国打工的日子。这位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向《海归中国》总导演刘晓清展示自己在餐馆洗碗的照片。“他一直很骄傲,挺过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日子。”刘晓清说。这几乎是人们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出国热的缩影。

  《海归中国》总策划倪晓明介绍, 改革开放30多年,许多归国留学人员已成为国家建设各个领域的中坚力量。

  田溯宁1987年赴美留学。当他第一次乘飞机进入洛杉矶上空时,看到舷窗下一望无际的灯海,长达一小时延绵不绝。看了一小时,呆了一小时,回想起飞的北京机场一片漆黑,这种强烈对比引起的心理震撼,田溯宁30多年来一直记忆犹新。

  “不过现在中国的灯光比美国漂亮多了,”田溯宁感慨,“我到一些小城市,上下16车道,现在轮到老外震撼了。”

  回国后,田溯宁充满激情地讲述什么是互联网。在不懈地努力和坚持下,田溯宁等海归们为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互联网完成了大量基础建设,令互联网得以在中国蓬勃发展。2014年,作为投资人的田溯宁出现在深圳,主持深圳云基地暨中国首个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的启动仪式。在田溯宁看来,它代表互联网的未来,也代表自己的梦想。

  在《海归中国》中,这样精彩的例子比比皆是。纪录片以海归人物的故事反映了国家时代的命运,同时,“归国潮”也彰显了中国魅力。事实上,海归人物在各个领域有所作为,都离不开中国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大环境。在纪录片里,人们可看到归国人员的多元化选择。他们的创新创业大到尖端科技,小到西点、魔术。

  当代海归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教育、科技、学术、文化、政治、经济、法律、金融、通讯、社会等众多领域都有他们的身影。“《海归中国》讲述的是一个大时代的大故事。”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说。

  对于《海归中国》这部纪录片,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认为,从海归研究的文献来说,这可能是国内第一部大型专题片。

  “我最敬佩的就是理想践行者,《海归中国》所记录的正是这样一群人。”上海市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金希章认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认为,“反映当下中国人所思所想所做的纪录片还不多,这正是《海归中国》的独特视角,它关注当代中国人,关注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在做些什么。”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7月30日第12版,记者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