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G与东方卫视联合策划纪录片 《海归中国》大型媒体行动圆满成功

2014年7月9日

    为纪念邓小平在1978月6月23日宣布恢复派遣留学生36周年,2014年5月,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和上海文广集团(SMG)联合策划,并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提供独家智库支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全程拍摄的纪录片——《海归中国》,历时5个月时间的筹备与拍摄,顺利摄制完成。上海文广集团与CCG特别选定从6月23日起,在上海卫视新闻综合频道和东方卫视,连续播出了由SMG电视新闻中心摄制的大型纪录片《海归中国》,受到了海归精英、国际人士、留学生、大学生和众多观众的热烈反响,填补了首部描写正在活跃的海归精英的纪录片空白。

  《海归中国》记录片通过讲述几代海归如何影响、乃至改变中国的故事,关注中国社会与留学人才的变迁互动与海归社会影响力。本片聚焦大时代背景,跟踪中国进入全球化人才流动的大循环变化。将“海归改变中国”的理念置身于世界体系之中,在全球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CCG向该片先后协助采访了龙永图、林毅夫、章新胜、高西庆、沈南鹏、徐小平、王俊峰、张磊、田溯宁、张亚勤、陶景洲、施一公、饶毅、莫天全等知名海归代表人物,填补了当代精英海归群体的历史性记录。

  另外,《海归中国》纪录片大型线下媒体活动——海归精英专场论坛5月27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揭幕。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亲自主持论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博士、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兼并与收购领域的著名律师陶景洲进行了主题演讲,并与大学生和记者们嘉宾进行互动,分享了中国海归的精彩故事和观点。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与“快播上海”微信公共平台均播放了《海归中国》纪录片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等“校园行”推广活动12个演讲现场的精彩海归演讲场面,有效地为《海归中国》五集电视纪录片从6月23日登陆上海东方卫视,“预热”成功,反响热烈!

  1978年6月23日,成为改革开放后留学生的重要纪念日。这天,邓小平发表了关于扩大派遣出国留学人员的重要讲话:“我赞成留学生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6月22日下午13时,由上海文广集团(SMG)与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策划的《海归中国》大型媒体直播活动在上海文广集团(SMG)上海电视台新闻演播大厅拉开序幕,《海归中国》电视纪录片总顾问之一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受邀做客上海东方卫视直播间,与留英海归、著名主持人袁鸣,共同主持了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视直播节目,演播大厅先后展现了三场“海归中国”大型媒体系列特别报道节目。整个直播报道由CCG发布《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及《海归中国》纪录片开播仪式、海归创业就业行动及海归精英主题音乐会组成。

  人民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任超先生,6月22日也受邀做客上海东方卫视直播间,与主持人袁鸣一起回顾了与CCG联合策划出版《百年海归 创新中国》一书的编著出版历程,对上海文广集团在短时间内,以媒体极高的敬业精神,高质量地成功拍摄完成五集《海归中国》电视纪录片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由衷的致谢。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在接受专访时认为:中国海归发展史一般都追溯到1872年,当时容闳组织了120个留美幼童去美国,第一批人里面出来了很 多有著名的人物,比如我们大家知道的,像第一个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也是欧美同学会的发起人,像第一个民国的交通总长梁敦彦,第一个清华大学(北洋大学) 的校长蔡绍基,也包括第一任民国的总理唐绍仪,这个对中国的现代化和近代化起了很大的作用。邓小平可能是在近代中国很有幸有这么样一个伟大有远见卓识的这么一个领导人,他这种务实的精神,他的这种国际视野和他当时在欧洲包括在苏联留学这五六年的经历完全是密不可分,改革开放的政策里面,第一个政策就是恢复高考,这个直接跟人才有关, 开放这个政策他第一个提出来就是派遣留学生。

  该纪录片共分为五集,每集46分钟。全部采用高清技术拍摄,多维度运用纪实手法,体现所拍摄的人物主体的留学、归来、创业经历,并配以人物访谈、后期特效制作等多种电视表现手段,力争打造成一部海归创业的电视记录片精品力作。

  《海归中国》电视纪录片共分为五集:

  第1集:风起。

  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中国与世界从未如此亲近,海量而多元的世界文化随着人的自由流动而竞相绽放,在碰撞中熠熠生辉。曾习惯于旁观的中国人,自在自信,大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开放,使中国参与全球化从一马当先,到万马奔腾。

  本集重点关注现代观念的启蒙者。案例包括: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放弃海外优厚条件,回国工作的一流科学家施一公、饶毅等。

  第2集:潮涌。

  国外有个雅虎,中国有个搜狐,国外有个亚马逊,中国有个当当,国外有个谷歌,中国有个百度,海归创办和管理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新经济的主力军。伴随着中国不断融入世界的步伐,这批企业家把理念带回故土,让想法变成了产品与服务,他们也在这一过程中,以前人无法理解的速度,创造出有形与无形的巨大财富。

  本集重点关注风起云涌的海归创业潮和创业者。案例包括张亚勤、沈南鹏、田溯宁、于刚等海归创业家。

  第3集:改变。

  全球化带给中国的,远不止两位数的GDP增长。更深远的改变,正在广泛的社会领域进行。越来越多的概念被接受,越来越多的案例被引进,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找到新的创业契机。中国本土公益模式,早期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受到国际上的影响,海归回国后对于推动中国的公益事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集重点关注改变中国环保、教育、医学的海归创业者。案例包括朱伟卿、廖晓义、吕朝、杜可名、蔡史印等海归人士。

  第4集:选择。

  当留学从精英转向大众,当海归褪去曾经的光环,游历他国的岁月或许只化为一种经历。但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品味,更自信的表达,将赋予年轻的海归更多选择的可能。

  本集重点关注多元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案例包括:宗馥莉、高晓松、洪晃、朱玮卿、服装设计师张娜等。

  第5集:激荡。

  当传统理念遭遇国际思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百年之前,留学精英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领域除旧布新,启动国家转型;百年之后,新时期的海归仍在坚持以自身行动,寻找推动政策进步的空间。由此而引发的理念交锋,观点激荡,势必更加广泛地回响在中国当下,也势必影响着中国未来。

  本集重点关注制度创新的试验者。案例包括:中国证券市场奠基人高西庆,“控烟斗士”杨功焕、上海纽约大学校长俞立中等。

  《海归中国》电视纪录片开播后,引发媒体广泛关注与热评,《文汇报》头版以《大时代召唤“海归中国”》为题,对五集电视纪录片《海归中国》所讲述的中国改革开放后出国留学,回国创业发展的海归精英群体的“家国情怀”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次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的《海归中国》记录片,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继去年与新华社电视总台联合策划,并提供智库独家支持的《中国留学生》电视记录片之后的,又一个集中反映“中国留学海归潮”的电视版海归主题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