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人才竞争战略
图书简介
《国际人才竞争战略》是中央党建读物出版社 “人才强国研究出版工程·国外人才发展丛书”的系列图书之一,属“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本书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自2012年上半年开始立项研究,历经2年时间,于2014年5月正式出版。
“国外人才发展丛书”坚持为我所用的原则,紧紧围绕我国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实际需要,放开思路,精心选择各国人才发展的政策法规、创新做法和实践经验,在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详尽地进行编译介绍,为我国人才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本书坚持为我国人才战略所用的原则,围绕我国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实际需要,放开思路,精心选择各国人才竞争最前沿的战略和有关人才引进政策进行系统、详尽地介绍,分析和比较,为我国人才政策制定者、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系统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员,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中组部“人才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南方国际人才研究院院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中组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战略专题研究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起草组特聘专家,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北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在中国人才政策、国际人才战略、国际管理、创业创新、华人华侨与中国留学人员群体等领域有广泛深入的研究,发表有关中英文著作40余部和有关中英文专业文章近百篇。其《国家战略-人才改变世界》、《人才战争》以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中国留学发展报告》、《中国国际移民报告》等,受到了业界的好评及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内容概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将不可逆转,国际人才竞争更为激烈。从根本上讲,国际人才竞争是培养、发现和使用人才的机制和制度的竞争,亦即人才战略的竞争。因此,需要研究并制定实施国际人才竞争战略,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才集聚、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以人才赢得国际竞争的胜利。
随着国际人才竞争的加剧,各个国家纷纷将国际人才竞争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人才竞争战略明显呈现出制定因素多元化、不同国情的多样化、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相结合等特点。
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拥有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其综合竞争优势背后是其人才竞争优势。可以说,在当今世界,谁拥有了人才培养、开发、使用的优势,谁就拥有了国际竞争优势。因此,总结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的实施策略对后发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体而言,主要策略包括如下八种:
1.专设各种人才计划
2.调整移民政策吸引外来人才
3.制定优秀留学生等“潜人才”吸引政策
4.依托相应的机构主动多渠道引才
5.提升人才发展的创新创业环境
6.承认双重或多重国籍吸引和保留人才
7.加强教育及培训力度,提升本土人才素质
8.增强软实力,打造国际品牌形象吸引人才等。
为了深入分析这些国家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按照经济发展阶段、人才战略的发展脉络以及地理位置把这些国家分成了四类,包括金砖发展中国家、亚洲发达国家、欧洲发达国家、北美及大洋洲发达国家。通过分析以下15个国家的国际人才竞争战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归纳和总结了这些国家的人才竞争战略给予中国的经验启示:
第一,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发达移民型国家,拥有完善、高效的移民制度,成为集聚世界人才的利器。这些国家对于本国需要的专业人才通常会建立便捷通道,而且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高层次人才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进而归化入籍。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职业为导向的积分制移民制度已被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纳。完善的移民制度帮助这些国家通过永久性居民签证留住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并通过相应的签证申请制度淘汰了不合格的短期移民。这种长期移民和短期移民相结合的移民体系值得尚未建立移民制度的中国研究借鉴。
第二,英国、法国、德国等传统发达国家具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相对保守的移民政策,高层次人才向美国等国家流失等,这都与中国比较接近。这些国家的国际人才战略最明显的特点是通过科技合作充分发挥人才环流的作用,促进区域间人才共享。欧洲的区域内科研合作计划数量繁多而且规模庞大,形成了研究人员自由流动的高层次人才大市场。这种流动形成了“多赢”的效果,使欧盟国家都能从智力共享中受益。反观中国,不同省份之间人才计划和政策众多,甚至出现了互相竞争的趋势,而且户籍制度等影响了人才流动及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可以借鉴传统发达国家通过科技合作促进人才共享的战略,进一步放宽户籍等限制,减少恶性竞争,加强人才在国内的环流和共享。
第三,韩国、日本等新兴国家逐渐放宽居留限制,承认双重国籍,值得中国借鉴。新兴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走在中国的前面。它们正在经受或曾经遇到过大量的人才流失以及高层次人才的缺乏等问题,而且相关问题也曾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为吸引族裔人才回国,韩国于2011年开始承认双重国籍,新加坡和日本虽然不承认双重国籍,但都不断放宽对海外本族裔人才的永久居留限制。
第四,印度实施的“印度裔卡”和“印度海外公民证” 为中国提供良好的引才范例。“印度海外公民证”持有者在印度没有选举权,也没有被选权,不能当选各级别议员,不得出任政府官员等职,但终身可多次进入印度,无居住期限,无需向外国人入境居留机关登记。截止到2010年,根据印度大使馆的统计,印度已经发放了400万张“海外印度公民证”和700万张“印度裔卡”,共1100万张,极大地促进的海外印度人才的回流与环流。中国拥有5000多万的海外华人华侨,如果能够实施类似政策,将能争取到世界最大种族人群的拥护,吸引更多华人回国做出贡献,并且可以避免双重国籍带来的敏感性和不可操作等问题。